花都区城管部门开展市容整治行动,提升城市品质
为进一步优化辖区营商环境,连日来,花都区城管部门开展市容整治行动,提升城市品质。
据悉,花都区新华街碧秀路、凤华路,秀全街花港大道与风神大道交汇处、永发路雅居乐汇通广场,花东镇李溪拦河坝路段等地均为12345热线和舆情反映的重点区域,存在乱摆卖、占道经营问题,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还妨碍车辆和行人通行,当地居民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介入处理。
接到市民的反映后,花都区城管部门联合属地执法队前往现场组织开展市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坚持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对乱摆卖、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劝阻,并耐心细致地向商贩宣传讲解“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规范有序经营。针对不听劝阻,经常性违规的商贩,执法人员依照相关规定,依法暂扣其经营工具,并进行处罚。
6月以来,花都区城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名,车辆1000余台次,整治各类问题7050宗,教育整改3000余宗,立案1003宗,处罚1237宗。
花都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深化常态长效管理,该部门以“白+黑”的工作模式,强化日常巡查,积极联合交警、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执法成效落到实处。
接下来,花都区城管部门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重点,加强社会市域治理,督促属地落实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市容整治行动,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2023-07-11 11:45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生态环境业务管理水平,根据工作实际需要,6月28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召开专题培训会,组织局执法人员和镇街业务负责同志对VOCs行业企业现场检查、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操作使用等业务进行学习。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加油站、印刷制罐行业及汽车喷涂行业VOCs现场监督检查要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规范及现场检查要点等。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结合加油站VOCs现场监督检查实际执法活动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二是结合印刷、制罐行业VOCs现场监督检查实际执法活动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三是结合汽车喷涂行业VOCs现场监督检查实际执法活动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四是围绕污染源自动监控新平台操作使用的重难点,结合实际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提供指导。授课内容切合执法工作需求,切实触及重点行业业务的技术难点和工作要点,对执法人员在VOCs行业企业现场检查、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监督检查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夯实执法理论基础。
现场图片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
七月盛夏,随着酷暑三伏天的到来,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近日,穗港澳高校师生,
来到越秀区、荔湾区的老城大街小巷,
开展调查研究、活力实践。
7月3日,穗港高校联合文化测绘工作坊、
7月5日,“活力杯”统一调研,
大家一起走街串巷,
找寻南粤文脉、感受老城烟火、体验广州魅力!
01 | 穗港高校文化测绘工作坊活动
7月3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香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联合组队35名穗港高校师生,到荔湾区“设计之家”——宝庆大押,开展文化测绘工作坊活动。
活动结合建筑与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育课程教学研究,深入荔湾老城区大街小巷,探寻历史文脉、倾听群众声音、感受城市风貌,旨在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结合的创新模式。 通过文化地图测绘的工作方法,调研记录与广州老城区相关的文化资源、关系网络、相互关联和运转机制等信息,针对老城区更新活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优化提升方案及策略。
工作坊合影
工作坊活动在宝庆大押旧址 “设计之家”开展,建筑为荔湾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末,是广州清末时期六大当铺之一。如今,该建筑已开放首层及庭院,为参与活动的高校师生提供讨论设计构思、开展设计工作坊、组织公众参与活动的场所。
香港大学陈振国老师授课讲座
活动现场,香港大学陈振国老师开展了“文化测绘入门”讲座,结合同学们对老城区感兴趣的话题,将同学们分成了红、橙、黄、绿、蓝、紫6个小组进行分组调研,充分锻炼同学们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文化测绘及了解居民需求的实践能力。
穗港师生分组讨论
问卷调查及文化测绘实践现场
同学们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画面成为炎炎烈日下广州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老城市新活力”映射每一条街巷。经过3个小时的问卷调查及文化测绘,同学们回到“设计之家”开始记录描绘调研结果,并与街道工作人员分享文化测绘的初步成果,交流研究心得。
与街道居委分享文化测绘工作坊初步成果
02 | 穗港澳高校“活力杯”设计活动统一调研
7月5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穗港澳高校,共132位师生,一起参与统一调研活动,深入越秀区、荔湾区老城大街小巷,品老城肌理,观市井烟火,延千载粤韵。
活动照片
活动围绕老城区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产业形态、社区特点、交通组织等要素展开。
活动调研路径(左一为越秀调研路径,右一为荔湾调研路径)
在越秀区,同学们从海珠广场出发,沿着沿江路走到天字码头,再顺着北京路沿线领略广州古代中轴线历史,中间串联曾经日用百货的集散地高第街,最后到达大小马站书院群街区。既领略了海珠广场的红色文化沉淀、沿江中路的美丽江景、天字码头的历史传承,也学习了北京路、高第街、大小马站书院群的“前世今生”。
越秀区街巷调研照片
在荔湾区,同学们沿着长寿西路向东走去,深入观察耀华社区的民居风貌。顺着华林玉器街南下,仔细观察街道两侧繁荣的玉器铺子的产业特征、历史悠久的华林寺罗汉堂的建筑形态,学习“西来初”的历史典故,吸收时间长河在空气中留下的缕缕气息。
荔湾区街巷调研照片
步入上下九步行街、恩宁路,在连绵不绝的骑楼下品读着老城区的一砖一瓦,观察着过往游客、居民那或慢或急的脚步。
荔湾区街巷调研照片
最后,同学们到达了老城区改造示范——永庆坊,并调研了邻近的粤剧博物馆。于荔湾“设计之家”——宝庆大押结束,学习城市改造手法,品读悠久的街巷历史。
结语:
“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将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实实在在的运用到实际的走街串巷中,为我们下一步研究打开了思路!”参与调研活动的陈同学反馈道。随着调研活动的完美收官,本次穗港澳高校“活力杯”设计活动进入设计阶段,希望在接下来,能看见同学们出彩的设计成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