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独立开科
引进岭南名医,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近日,高明区人民医院举行胃肠外科揭牌仪式,标志着高明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正式独立开科,位于总院区住院部2号楼5楼。
今年初,区人民医院引进岭南名医、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医学骨干人才黎小平担任胃肠外科科室主任。据了解,胃肠肿瘤、胃肠非肿瘤性疾病、肛肠疾病、便秘中心、病理性肥胖的减重手术治疗是高明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特色诊疗项目。
区人民医院院长胡晖表示,胃肠外科是医院的重点发展专科,多项重点医疗技术达到省市先进水平,率先在佛山市开展3D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3D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其中,胃癌、结直肠癌的规范治疗(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腹腔镜根治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等)、肛肠微创手术(如PPH、TST、LIFT等)、便秘治疗及减重手术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高明区人民医院以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升级改造项目”等为契机,不断加大医疗人才队伍及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与担当,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此次设立胃肠外科是响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明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及学科水平的重要战略手段,同时也是实现专病专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与效率、提升医护专病治疗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高明区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推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高明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区镜全表示,外科水平是衡量一所综合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胃肠外科已发展成外科中的一个重要专科。高明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独立开科,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希望高明区人民医院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加大设备投入力度,为高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3年6月5日第52个世界环境日之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授予“佛山高明:先行先试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项目2023年“广东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荣誉称号,高明污染防治成效获省级“点赞”。
20世80年代以来,纺织印染产业一直是佛山市高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高明区荣获“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2021年纺织服装行业产业产值451.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25%,全区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37家,其中16家位于荷城街道西北侧的沧江工业园(西安片区)内。沧江工业园(西安片区)内纺织印染企业零散平面分布,用水量高达4.7万吨/日,热蒸汽需求量约2500立方米/日,资源消耗大;园区存在用地效益低、治污水平差、监管难度大等传统工业园共性问题;配套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被印染尾水挤占处理能力,常年超负荷运行,环境容量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客观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深刻认识到,纺织印染产业在高明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贡献和现实需求,传统产业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问题。高明区委、区政府为破解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困境,以“促进示范园区污水近零排放,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杆”为总体目标,通过“集聚发展、集中治污、中水回用、统一供能、监管提升”等五项工程,多向发力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先行先试探索纺织印染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之路。
关停搬迁大成路原有9家印染企业,整合进驻到投资10亿元社会资金建设的集研发、织造、印染、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推动印染企业“生产上楼”实现产业空间立体扩容,腾出大成路片区950亩的优质城市更新空间。 一、集聚发展工程——腾出城市发展空间
二、集中治污工程——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引入3亿元社会资金建设处理能力3万m³/d的绿源水质净化中心,集中处理园区工业废水,出水执行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校严者,COD≤40mg/L,BOD5≤20mg/L,氨氮≤8mg/L,且中水回用率≥70%,共建共享污染治理设施推动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高回用,整体提高污染治理效能。
三、中水回用工程——促进区域“近零排放”
以绿源为核心构建大、小水循环体系。小循环:绿源-印染企业-绿源,绿源集中处理周边企业工业废水,中水回用于印染企业;大循环:三污-大唐-周边企业-绿源和三污,大唐吸纳第三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后将中水回用于自身,富余部分供给周边企业,耦合实现生活污水全回用和“近零排放”,减少新鲜水取用和尾水排放对高明河生态的双重负面影响。
四、统一供能工程——推动企业互利共赢
高规格谋划实施冷、热、电、气、水“五联供”体系。依托大唐热电冷联产项目,提供电力和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水、热能、蒸汽、回用水等副产品,统一供给秋盈纺织生态科技产业园、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等园区内用能企业,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五、监管提升工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接驳整改园区混流错接的雨污管网,实现园区“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全流程控污。政府投资1500万元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监管系统,覆盖园区主要涉水单位和重点河涌,实时监控企业产污、治污、排污情况及水质水情,发现异常数据即时推送执法部门,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和科技执法。
园区“双循环+五联供”体系的成功建设,带来的将是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一、零散纺织印染企业关停搬迁整合进驻秋盈后,占地由950亩缩减为99亩,缩减用地近90%,容积率提升至3.0,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由643元/平方米/年提升至6263元/平方米/年,增加量874%。
二、“上楼”企业改造升级,使用低浴比染色机等先进设备,结合余压余热回收和变频调节用电等手段有效减少水(165万吨/年)、电(436万千瓦时/年)、热(11万吨/年)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约3722万元/年,再造企业竞争优势。
三、通过大唐集中供热减少在用工业锅炉23个,分别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17%、20%,同时得益于热效率的提升可降低企业蒸汽使用成本约4243万元/年。
四、通过绿源推动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和中水高回用,分别减少新鲜水取用和尾水排放2.1万m³/d,削减了污水、COD和氨氮排放量最高可达76%、74%、71%。
五、碳排放量由33万吨/年减少至22万吨/年,削减碳排放11万吨/年,削减34%。
此外,园区案例已初步入选生态环境部对外交流中心评选的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拟近期公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佛山市高明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市场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的“高明机制”,摒弃对传统落后产业“一关了之”的做法,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真正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闯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高明路径”。
顺德区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2023-2025年),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开展城市设计、建筑风貌、自建房、公共建筑、交通设施、滨水空间、市容市貌、乡村环境八大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顺德城市品质。
顺德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为代表履职列出了“任务清单”。顺德区各级人大代表发挥根植人大代表的优势,听民声、聚民智,围绕群众关心的村居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勤走访、深调研、强监督,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城市品质提升落实见效。
听民意、知民情
推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
容桂街道人大工委近日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助力城市品质提升。人大代表们与村(社区)干部紧密联动,紧贴群众诉求,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
市人大代表何敏、区人大代表侯楚琴一起参与了上佳市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活动。他们设置社情民意收集摊,在方便群众的“第一线”倾听民声、关注民生。随后,他们还来到工业园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走访了解民生“微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就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整治等问题向社区居委会提出了改进意见。
区人大代表郑庆文、谭林胜分别与海尾社区干部一起,到社区居民家中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就停车难、环境卫生整治、活化堤外用地等问题,郑庆文与居民代表深入沟通,表示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推动问题解决。
谭林胜则深入到长胜路小公园内,视察公园整改情况。据了解,该公园原本长期堆放建筑材料、杂物和垃圾,严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后来,谭林胜多次入户走访,与社区党委成员一起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积极推进,改进了人居环境,昔日的卫生黑点已成为居民日常休闲的地方。
区人大代表傅政参与朝阳社区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座谈会,了解社区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的工作情况,随后走访视察了北潮直街的卫生环境情况,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助推社区人居环境提升。
区人大代表梁凯红与容边社区直联团队、党员干部一起巡查容边社区涵洞的水浸黑点,了解水浸的成因,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前期,梁凯红也收集了居民群众反映的部分水浸黑点,并与社区党委一起研讨解决,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
勤走访、多建言
助力建设群众满意的农贸市场
陈村镇新圩、旧圩、潭村、永兴以及仙涌共5家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近日,陈村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到镇内的农贸市场,对其升级改造情况进行调研。
在仙涌市场、弼教市场,人大代表们详细了解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安全设施、市民消费等情况。代表们认为,改造成效明显,但部分市场仍存在空气流通较差、宣传不足、人流量少等问题。随后在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就走访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并提出整改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陈村镇将逐步对镇内的农贸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人大代表也将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密切联系相关部门,助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取得实效,让市民买得放心,食得安心。
深调研、强监督
督办村居黑臭水体治理
近期,均安镇各级人大代表在开展代表联络站接访活动中收到不少群众反映,南沙社区、星槎村部分河涌存在黑臭水体的问题。为此,均安镇人大近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南沙社区、星槎村,深入调研辖区河涌,现场督办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人大代表们先后深入南沙华公庙涌、星槎蚬沙涌、星槎沙涌,实地视察河涌的水质现状,以现场询问、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现场与镇以水兴城办公室负责人商议整治方案。
据了解,上述三处河涌形成黑臭水体有多方面原因,星槎蚬沙涌、沙涌受淤积的影响,水量常年较少,河涌过流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水质间歇性出现黑臭。南沙华公庙涌北侧紧靠村民住房,南侧毗邻工业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水较多,淤积比较严重,加上河涌末端断头,河道窄、水流慢、水体不循环,导致污染物、垃圾沉积。
均安镇人大代表何伟刚认为,村居河涌历经多年的污染,水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人大代表们持之以恒合力监督推进,广泛听取群众的心声和建议,推动河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新变化。
均安镇人大主席冯炳全表示,“代表吹哨,部门报到”,相关部门、村(社区)要与人大代表加强沟通联动,扎实推进河涌问题的整改落实,保证整治工作如期高质量推进。同时,人大代表要积极发挥监督推进作用,持续关注河涌治理工作,引导群众配合支持河涌整治工作开展,推动“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落到实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