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专访】骆建云:绣花功夫微改造 共同缔造新生活
详细内容

【专访】骆建云:绣花功夫微改造 共同缔造新生活

时间:2023-08-17     人气:260     来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
概述:......

  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发展时期,以存量改造提升为主的发展思路逐步上升至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领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板块,也成为各地区稳投资、增消费改造的发力重点。近日,我院董事长骆建云接受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线上专访,谈“绣花功夫微改造”。

  提要: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更新院)作为伴随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孕育而生的全国首家城市更新专业规划与设计研究单位,多年来,广州更新院一直走在行业前沿,持续系统地开展了具有前瞻性、复杂性和可实施性的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了广东省、广州市、湖北黄石市、海南三亚市等地的城市更新相关立法、政策课题研究、技术创新等工作,开展了广州市城市更新战略规划纲要、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实施文件、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广州市旧城镇更新专项规划、广州老旧小区改造专项研究、广州市保障性住房与人才公寓建筑设计指引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大量的城市更新基础数据调查与核查、100多项策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以及300多个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工作,100余项城市更新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大量政策课题和技术研究转化为政府政策实施和项目实际应用。

  为此,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针对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热点话题,对广州更新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骆建云进行线上专访。

骆建云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专访视频链接地址:

https://www.capcut.cn/share/7263984684084811049?t=1&id=7263984684084827433

  行业网:作为全国首家城市更新专业规划研究单位,广州更新院全面参与了广州的城市更新,特别是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包括前期项目生成、后期统筹监管、资金管理创新三大内容的工作机制,请您介绍这套机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骆建云:广州市基于自身城市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要求,借助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契机,率先在全国系统性规模化展开老旧小区微改造,成为住建部的先行试点城市,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并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效。

  其中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既是反思过往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也是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顶层制度规则保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这样的工作方式奠定了广州城市更新的基调,这从全国范围看是独具特色的。

  我院作为伴随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孕育而生的全国首家城市更新专业规划研究单位,专注于为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测绘甲级以及房屋安全鉴定、风景园林设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等多个专项资质,全面参与了广州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工作,积淀了扎实的研究功底、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专业实力。也是广州市最早系统参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的技术单位,通过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我们首先明确的目标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必须以解决群众的需求为前提,改造过程中要梳理清楚每个社区的发展脉络,尤其不能只关注建筑表面的美观效果,必须要本着解决社区与城市的根本问题。通过改造要让居民重新发现社区价值,重获身份归属感、情感依托和文化认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老旧小区改造最终实现的目的是从单纯的物理空间改造转向社会空间治理,从建设行为提升到社区共同体构建工作。

  为此我们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总结形成了一套包括政策指引、项目生成、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实施监管、共同缔造以及运营管养等在内的全过程联动、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的“1+N”政策体系,为全面完成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

  一是强调全过程的工作联动,全市“一盘棋”部署推进。

  为更好加强统筹协调,广州市建立起老旧小区微改造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了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市发改、工信、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和各区政府,一起统筹改造的计划、方案、资金,通过计划联动、资源联动、技术联动、实施联动,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建立起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评审制度和年度综合评估工作,重点从安全、质量、进度、效果四个方面加强市区两级部门的协同。

  二是建立起老旧小区改造的标准体系,明确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对象范围、底数状况、制定改造技术标准。

  我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协助参与广州市老旧小区底数摸查和项目库的建立,为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广州市老旧小区“一张图”底数,奠定了基础。并参与了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导则、工程设计指引、场地设计指引、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及标准指引、连片实施改造手册等技术规则的编制工作,助力广州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创新资金管理模式,探索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

  一方面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基础上,优化资金使用效能,建立奖补机制,调动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探索市场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途径,出台文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长周期物业运营收益来激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动力,打通其中的政策难点和堵点,探索在存量空间资源、税收、金融方面给与保障支持。

  四是强调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参与,通过共同缔造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老旧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事关居民切身利益,要听取民意、汇集民智。为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积极性,凝聚社区共识,广州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并形成相关工作机制,组建由居民代表、居委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技术单位、社区设计师和社会公众组成的社区咨询委员会或者建设管理委员会,搭建起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引导居民参与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推动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实现老旧小区微改造全过程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新格局。

  行业网:目前城市更新、老旧小区(街区)改造是国内建筑业的热点话题和聚焦点,这对于工程设计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在您看来,工程设计企业在这个新领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己的定位?

  骆建云:工程设计企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快速城镇化和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成就了我们工程设计行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当城市的发展由快速扩张进入存量资源整合发展阶段,转向内涵提质增效,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战略方向时,工程设计企业必然要经历转型。

  我院自2016年转型成为全国首家城市更新专业规划研究单位以来,一直在不断研究城市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国家和地方实施城市更新的战略要求,坚定城市更新发展方向,积极研究发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探索解决的措施和实施路径。同时通过参与城市更新工作推动院内各专业的发展创新,推动各专业技术板块的协同与融合,构建起城市更新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平台,积极把研究成果与项目实践相结合,推动资源的转化,形成我院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既保障了高位谋划的有效性,又保证了项目的可实施性。

  对此,我体会到工程设计行业必然从过去的快周转、高速度、大规模的发展方式,转向存量发展时期呈现的这种长期性、综合性、精细化、需求的多元化,小规模、渐进式将成为常态,而设计企业将会有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专业积累,围绕城市转型发展更主动、更积极地提供策划、规划、建设、管理、咨询等一体化、全过程、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城市更新是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的行动过程,既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又涉及复杂的多样性、局部性,优秀的设计企业本身就具有跨行业多专业协同的能力,以及前瞻性的创新谋划能力,充分发挥优秀设计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将会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向高质量发展。

  行业网: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更新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广州城市更新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有效的探索?

  骆建云: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我院自转型伊始就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对于城市更新工作、对于我们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数字化技术已经在智慧园区、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城市智慧化管理、社区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有助于城市更新从基础建设向数据智慧化、数据治理等多方面升级发展,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广州成为住建部CIM平台建设试点城市,进一步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我院依托多专业融合优势,探索了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更新改造全周期中的应用,例如,在项目前期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准确获取全面详实的城市更新基础调查数据,融合多源数据,形成城市更新全链条下的数据价值链;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我院开发了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二三维联动决策支持平台,为政府、开发企业、权属单位的城市更新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让数据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实现数字赋能;同时我院也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CIM城市数字孪生底座,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很好实现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协同创新;特别在社区治理层面,我院应用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构建“未来社区”综合治理平台,实现未来社区在治理、服务、生活场景的全方位可视化展现和全面融合管理,推动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目前,我们已将以上数字化技术成功运用在越秀区旧南海县社区、荔湾区泮塘五约社区、海珠区五凤沙溪村等多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提供了全链条的数据应用方案,形成了引领示范效应。

  行业网:您这次研讨交流会的发言主题重点提到“绣花功夫微改造”,为何选这个主题,您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骆建云:绣花功夫微改造有着重大意义。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永庆坊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这既为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指明了方向,也是对广州微改造工作的勉励。

  微改造不同于传统工程设计,2016年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率先在全国提出城市修补式的“微改造”,其定义是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 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实施的更新方式。通过微改造保留了具有特色的传统建筑风貌,活化其用途,实现功能置换,改善区域内人居环境。微改造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更加多元、细致,更具有人文情怀,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改善那些真正能为居民生活带来变化提升的内容,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细心、耐心、用巧心,以“绣花功夫”式的工匠精神,通过渐进式的、小规模的、精细化的更新方式来激发新的活力和动能,绣花功夫体现出来的是思想、方法、行动上的转变,更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举例来讲,从技术标准方面,我们把老旧小区涉及到的改造内容细分到60项,涵盖建筑本体改造和公共空间改造,并分类分层级划定为基础类、提升类和完善类,这在全国是首创,并将其转化成菜单选菜的方式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征集改造意愿,再汇集成设计方案,然后将方案分解成清单式设计成果向居民展示,把改造内容落到一个楼梯踏步、一个无障碍坡道。

  “绣花功夫”还体现在精细化的社区治理上。广州构建了1+N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政策体系及配套指引,从规划建设、房屋管理、资金筹措、工作机制不同层面给整体工作提供明确的政策支持,使改造工作更高效、有序地展开。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共同缔造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智慧社区的建设,大大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使民生的改善更聚焦更有效。

  绣花精神,于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打造富有温度的人民城市,正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意义所在。

  行业网:您作为全国首家专注于城市更新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请您就城市更新这个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谈谈您的看法?

  骆建云: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城市发展的规律揭示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必然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更新将成为必由之路,通过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格局、调整完善城市功能,不断解决阻碍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和束缚。

  在我国,城市更新意义在于我们的城市发展趋势将逐渐不再依赖于土地扩张下的高速增长,不再倚重于大规模拆除重建来刺激发展,将更加顺应城市发展的规律,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主导,更新改造进程带来的是可持续、渐进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转型,也在不断推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因此,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超大特大城市走集约节约、精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了“城市更新”这一概念。2020年10月,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具体要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些部署要求指明了城市更新的发展前景非常宽阔。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实现包括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等一系列综合目标。

  因此,城市更新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关乎城市全周期的整体战略行动,更是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我认为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下,建筑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城市更新作为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新方向,必然面临制度与规则的重新设计和实施路径的创新,必然蕴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既是新的开始也是艰难的再造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合作,不断提升我们参与城市更新的所需要的战略眼光、多元化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统筹协调的素质、专业化的能力和精细化的追求,共同迎接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