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召开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
8月14日,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在南海区九江镇召开全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总结一年多来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加快全市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步伐。
养殖池塘改造不仅是生态环保的要求,更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2022年,佛山市启动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工作。一年来,顺利完成首个年度10万亩建设任务,2023年度12万亩改造提升任务正有序推进。养殖池塘改造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实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市池塘改造提升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改造后的养殖池塘,实现进排水分离,减少病害交叉感染,平均发病率降低20%,大大减少用药成本。改造后重新发包塘租价格平均提升约30%,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二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处理后的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大幅提升池塘养殖水质,减轻了对周边河涌的水质影响。三是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部分改造提升项目通过集约连片开发养殖池塘、延长租期等方式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产业业态实现了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转型升级。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推进会上,佛山市农业农村局通报了全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进度,南海区、三水区、南海区西樵镇、高明区明城镇分别作经验介绍。
副市长黄少文对各区养殖池塘改造工作予以肯定,并对下一步推进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各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渔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8月15日上午,三水区2023年全国生态日宣传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南街道文化广场举行。活动以“携手共建生态三水”为主题,发布8场全国生态日宣传系列活动,倡导全社会参与,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践行者。
三水区在8月份举办“义骑低碳,文明共享”低碳环保整理共享单车亲子活动、“快乐一夏,环保童行”暑期实践活动、“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大学生家乡生态行、“绿美三水,环保之夜”宣传活动等8场活动,广泛动员企业、行业协会、市民群众等力量参与,扩大生态日宣传系列活动的影响力。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三水同步开展“义骑低碳,文明共享”低碳环保整理共享单车亲子活动以及“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大学生家乡生态行,组织30对亲子家庭将城市道路两侧的共享单车规范摆放,并组织50名三水籍在读大学生参观云东海湿地公园、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感受三水好生态。
活动现场,志愿者马先生带着女儿一起将停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身体力行倡导环保理念。“保护环境从父母做起,平时我会带着孩子参与垃圾分类等活动。”他表示,家长带动孩子参与志愿活动,可以让下一代领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现场还设置了“亲邻理发店”“暖邻诊室”“垃圾分类,志愿同行”等宣传摊位,在宣传环保理念的同时,为市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学生代表胡皓淇表示,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的同时,他还将邀请同学参与全国生态日宣传系列活动。
近年来,三水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三水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排名全市第一,饮用水源水质保持100%达标,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努力,我们在总结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凝聚三水企业、行业协会、广大市民力量,共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局长陈新汧表示。
接下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将继续推进减污降碳工作,全面加强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提升,稳步推动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生物质锅炉淘汰和玻璃行业企业清洁能源改造,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同时加强固废、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园区污水零直排、行业专项治理等工作,守住三水绿色发展底线。
本次活动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佛山市三水区委员会联合主办。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宝出席活动。
市、区人大代表开展岭南广府文化专题调研活动
为助力岭南广府文化项目顺利推进,8月15日,禅城区祖庙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小组开展岭南广府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实地视察琼花会馆、正埠码头、水上关帝庙等项目。正埠码头场景节点工程已于今年7月开工,预计年底完工。
作为岭南文脉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历经千年积淀,文化资源深厚。建于明代中叶的琼花会馆是粤剧最早的行业会馆,在粤剧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推进佛山老城保护和活化利用,禅城区积极推动琼花会馆项目建设。该项目于2020年7月动工,2022年底完工,2023年2月通过验收。
复建的琼花会馆项目位于禅城区南堤路以南、永安路以西的升平片区,占地约5000平方米,包括钟楼、鼓楼、正殿、偏殿、演艺厅等。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禅城区正在加紧采购室内装修物件。禅城区人大代表邓伟杰提出,应加快装修步伐,尽快向公众开放会馆,让后人了解佛山源远流长的粤剧文化。
为增强市民对粤剧文化的体验感,禅城区还在琼花会馆项目旁打造一个可容纳300名观众的小型琼花粤剧院。该粤剧院目前也正在装修。
从琼花会馆出来,走几步路便来到重建的忠义乡牌坊。禅城区人大代表赖晓宏建议,可在忠义乡牌坊旁设立一块碑,刻写忠义乡牌坊的由来、变迁等历史概况,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佛山的历史文化。
与忠义乡牌坊一路之隔的正埠码头场景节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于今年7月动工,采用广府传统园林艺术及建筑工艺结合现代照明技术进行场景复原,计划今年底完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由祖庙商会捐资助建,是禅城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典型代表,将与附近的水上关帝庙、忠义乡牌坊、琼花会馆等文化场所串珠成链,成为可观、可感、可体验的岭南文脉轴线的重要节点。
“在古时,汾江河暗礁丛生,过往的船只常发生触礁事故,于是民众就炸平石坝,在汾江上游建了一座小庙,后来豆油行出资扩建关帝庙……”来到水上关帝庙,土生土长的佛山人邓伟杰在现场绘声绘色地讲起一段历史。
“在邓代表的讲述中,仿佛穿越古今的通道被打开。”禅城区人大代表林文彬表示,传承岭南文化需要培育一支优秀的文物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揭开文化场所的历史面纱,让市民感受震撼与触动,从而让更多人共同守护岭南文化的根源血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