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广州向“新”而行向“空”而强
详细内容

广州向“新”而行向“空”而强

时间:2024-05-23     人气:6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概述: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广东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初步成效。重点产业取得重大突破......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昨日启动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5月14日起,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更好凝聚共识、促进发展、服务大局。

  昨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启动,超百媒体记者将围绕广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深入一线走访调研,探访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径。当日上午,广东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领域高质量发展情况;当日下午,媒体调研团走进广州多地进行现场调研,探寻广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密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方晴

  成绩亮眼: 广东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广东造”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会上自豪地说。

  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广东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初步成效。重点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规模质量稳居全国前列,2024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开门红”、增长6.1%,工业投资增长23.5%、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省持续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新老产业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广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表示,广东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除了强化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广东还坚持聚焦“卡脖子”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全省设188家科技支行将服务送至“家门口”

  广东是国内第一个金融业增加值破万亿元的省份,到2023年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实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GDP的比重为9.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3.8%。

  如何引金融“活水”润科技创新促产业繁荣?“省政府今年出台‘科技金融15条’,全面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省内各地市也同步出台了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及措施,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金融氛围。”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表示。

  在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全省鼓励银行业加快构建适合科技创新需求的服务和产品体系,科技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深化合作和加强政策引导,全省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188家科技支行,将金融服务触点延伸至科技企业“家门口”。经过努力,2023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200亿元,同比增长2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300亿元,同比翻了一番。

  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机制初成成效初显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东‘百千万工程’机制初成,成效初显,各地对‘百千万工程’的认识更加统一,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举措不断完善,产业进一步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透露。

  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始终把发展壮大县域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立足特色、发挥优势,高水平统筹强县产业与富民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

  如何发展壮大县域产业?陈德忠表示,鼓励各地立足县域实际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沿海县域做足海洋经济文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上能源、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山区县域做实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创新规划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打造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

  现场调研: 聚焦氢能新兴储能与低空经济

  骨干企业联合解决氢能与新型储能难题

  当日下午,调研团分成两条线路进行。

  搅拌车、自卸车、牵引车……展厅外,一支由氢燃料电池驱动的重型卡车队伍,展示着驶入“快车道”的氢能产业应用;展厅内,占据展厅“C位”的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系统。这里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线路一”的第一站,位于广州白云区的云韬氢能生产基地。

  2022年5月,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广州,逐步建设起规模化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产线、电堆产线、发动机系统产线,成为打通重点基础材料—关键核心部件—系统集成产品—商业推广应用全链条的氢能科技企业。

  展厅“C位”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名为“领航1号”,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韬电堆,六大核心零部件均为广州本土企业生产,并经过30万公里的里程运行,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系列发动机不是由某个企业独立研发而成,而是由云韬氢能牵头组建的全国首个氢能创新联合体共同打造而成的,开创了国产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开发的新模式。

  云韬氢能总裁杨强介绍:“联合体各企业单位共同承担开发风险、人员设备投入等费用,同步技术升级,同步降本增效,共同提升产业链核心技术竞争力,共享产品国产化替代市场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无独有偶,调研的第二站——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也是一支汇聚产业链上下游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力量、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难题的“联合舰队”。

  新型储能的“新”,除了类型的“新”,还是技术和产品的“新”,如何让种类繁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更好投入市场?作为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加紧建设占地200亩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为产品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的产业化探索新路。

  “一方面,我们在新型储能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果向企业的转移、转化,以企业在市场端所面临实际技术难题为导向,开展精准技术赋能。”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高新华表示,“另一方面,我们特别关注与企业联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证及首次商业化,为此我们将在白云区重点打造新型储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

  据介绍,该基地由广东电网支持配建220kV变电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随着该基地的建成,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型储能企业、创业团队等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软硬件研发条件。

  在广州“天空之城”的想象正在成为现实

  当天下午的“线路二”调研了亿航智能,看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如何飞出“新航道”。

  在广州,“天空之城”的想象正在成为现实。

  走进亿航智能的展厅,摆放着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科技感十足。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胡华智重点介绍的产品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款双座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这款载人飞行器能够打破传统路面交通的局限,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采用电力驱动,无需飞行员就可以让乘客享受飞行,能极大地提升响应速度和作业效率,规避人为驾驶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胡华智解释。

  今年,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集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三证”的企业,实力不言而喻。放眼全市,广州拥有300多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其中低空经济核心企业69家。亿航智能EH216-S型航空器“三证齐全”(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标准适航证);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预计于2025年底量产交付;广汽集团的飞行汽车“GOVE”在2023年“广汽科技日”完成全球首飞;极飞科技在运营的农业无人机11万台、作业面积达14.5亿亩次。

  作为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广州,这里既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也提供了众多的可应用场景。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链条完整,并在集成测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整机制造、卫星导航通信、工业级应用等具有优势。其中,金发科技、烯湾科城等生产无人机用碳纤维材料,泰斗微、慧智微等生产无人机用射频导航芯片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与此同时,广州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消费能力,不论是航空运动、旅游、体验、摄影以及商务航空等个人和企业消费需求,还是城市应急抢险、医疗急救、交通指挥、森林防火等现代城市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简而言之,低空经济场景丰富。

  站在科技感十足的飞行器面前,记者不禁畅想,“空中的士”何时走进现实?“我们将会在广州、深圳、合肥等地方试点,打造低空经济样板城市,争取今年落地。”胡华智透露。也就是说,不远的将来,在城市低空中打个“飞的”快速通勤,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