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张槎针织重镇崛起工业“云平台”
力争将交易环节、价值链高端留在张槎,带动本地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织梦小镇”是张槎对外的一大名片,历经40年发展,张槎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纺织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针织产业集群基地、全国最大的纱线交易聚集地和最大的丝光棉面料及丝光棉T恤的产业基地,集聚针织服装企业5800余家,从业人员约7万人。
然而,张槎的纺织产业处于生产加工的低端区域,市场载体以小微企业、小作坊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短、增值率低,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和引导。借助村改大攻坚的契机,张槎街道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引入世必达物流、中恒智能仓储、亿锋物联网等项目,力争打造国内最大的集纺织品贸易、仓储、物流、信息、金融和增值服务等环节为一体的纺织交易平台,将交易环节留在张槎,让价值链高端留在张槎,带动本地纺织产业有序规范发展。
紧跟村改春风 一批针织纱线交易平台应运而生
当前,张槎纺织行业正面临一场新的洗牌,亟待拥抱互联网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变革升级。进入2021年,村改攻坚的春风吹起,为张槎带来一个个优质项目的同时,也催生起一批针织纱线交易平台。其中,广东世必达棉纱供应链金融中心所在的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中恒智能仓储一期项目,作为优秀典范屡屡被提及。
得益于这些针织纱线交易平台的入驻,当地曾经的低矮破旧厂房林立的落后面貌得到改变。在大富村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3栋11层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厂房,被广东世必达物流有限公司全部租下,建设广东世必达棉纱供应链金融中心,打造棉纱动产融资、电子信息平台。
今年6月,下朗村中恒一期项目竣工,这里将被打造为建筑面积7万㎡的现代化、数字化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集仓储、物流配送、交易、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平台、线下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中恒二期项目于今年第三季度开拆,在年内动工建设,2022年竣工,将成为一个10万㎡布匹仓储交易中心。此外,中恒三期项目正在稳步规划中。
就在不远处的古灶村,由广东亿锋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南创谷协创中心——亿锋物联网设备智造产业基地于本月开工,该项目占地7.3万㎡,建成后将具有研发、生产、办公以及社区配套等综合功能。
抓住变革机遇 平台企业致力行业升级改造
平台项目纷纷落地,并非偶然。张槎作为纺织行业知名重镇,经过多年沉淀,涌现了一大批面料和服装企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能够为辖区企业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技术和信息支持。
随着信息化产业革命推进,“大数据+大制造”逐渐成为趋势,但大部分张槎针织企业固守传统生产模式,未能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改造产品、服务的生产方式、供应方式及企业组织形式,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正因如此,张槎街道积极推动搭建平台促进产业规模化,引入世必达物流、中恒智能仓储、亿锋物联网等,积极打造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优化升级改造,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一批平台企业选择张槎、立足张槎、扎根张槎,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上下游资源,让当地针织企业进入原料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快速反应通道,同时探索全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方。
位于华南科技装备产业园一期的广东世必达棉纱供应链金融中心,通过搭建电子现货交易、物流配送,质量检测、产品营销、品牌推广于一体的一站式第三方电子交易和服务平台,一方面整合国内外纺织材料资源,降低交易成本,缩减中间环节,促进商品与资金的流转速度;另一方面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进行动产融资,令企业资金链流动顺畅。
“我们致力于深耕产业,聚焦于平台运营,服务好当地企业产业,同时利用采集到的行业数据,引导、服务产业发展,帮助政府决策。”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博说。作为纺织装备头部企业的中国恒天集团,2019年进驻张槎后成立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通过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高效的撮合、代采、代售等相关贸易服务,一站式解决用户的销售、物流和资金需求,提高其运营效率。
广东亿锋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则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融合各物联网技术,致力打造从溯源、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供应链全程可视化和智能化等集成方案与配套设备。“公司设立的初衷,就是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利用物联网技术引导行业转型升级,作为智能升级加速器角色弥补传统企业缺失的部分。”亿锋物联网总经理劳志洺说。
转型方兴未艾 随村改推进逐步加快步伐
张槎纺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兴未艾,随着村改攻坚的步伐逐渐加快。
谈起公司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划,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博表示,他们要在线上打造“一门式”服务平台和“一站式”交易平台,在线下将中恒一、二期建设为纱线运营中心、布匹面料中心,将三期作为实体交易中心。
杨博告诉记者,眼下公司先把精力聚焦在最擅长的领域,再慢慢铺开,扩展服务链条,覆盖更多数据,逐渐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振的格局,同时吸引广州中大布料市场的产业转移到张槎落户。
自2017年成立至今,亿锋物联网的技术解决方案已在嘉谦纺织、前进牛仔布厂、德福隆生物等10余家企业身上应用。佛山东奥染厂在使用RFID标签云方案后,解决了布行、染厂、织厂之间重复贴标的问题,做到物流与信息流一致。同时通过成品布、坯布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存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让产品与材料之间正确匹配,防止余料浪费。此外,该项目还利用生产物流调度中心系统,加强布行与染厂之间的生产协作,实现产品追踪溯源。
目前,亿锋物联网正和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国家编码所、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合作,研发、承建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纺织行业二级平台,领先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实现产品溯源,对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全流程数据采集,贯通全供应链各企业间多维度信息交互与协同,形成具规模与架构性的产业数据集群。
“等亿锋物联网设备智造产业基地建成后,我们会将其打造为纺织行业的智能升级加速器,为张槎及周边地区纺织行业企业提供物联网技术服务,实现双赢。”劳志洺说。
禅城区环境监测专项应急演练举行
前日,禅城区环境监测专项应急演练举行。
此次演练由禅城区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标志着禅城政企应急监测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当天的演练中,设置了内河涌水质污染应急监测、大气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实验室比对分析等场景,开展了大气非甲烷总烃(NMHC)及TVOC快速测定、生物毒性快速测定等现场应急检测演练科目。
与以往环境监测应急演练不同的是,这次除了禅城区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外,还首次加入了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
禅城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区域内社会监测资源、建立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政府监测部门主导、社会第三方机构协同工作格局,可一定程度填补政府部门现有监测能力与力量的欠缺,工作时效性大幅提高,减少政府人力、财力的投入。
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底,该局与部分第三方实验室机构签订了“生态环境监测创新合作共建协议书”,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前已在土壤、技术科研领域引入第三方实验室监测资源。此次与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在应急监测领域的合作,是在前期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演练情况进一步理顺响应机制,细化合作方案,切实发挥联动效应,为快速准确进行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高明公安新配备水上救援飞翼提升救援能力
昨日,记者从高明公安获悉,高明公安机动巡防处突队(以下简称“PTU”)新配备了水上救援飞翼,民警在处置溺水警情时,可将飞翼抛投至水中,通过遥控器控制飞翼到达溺水者旁边,拖拽溺水者安全回到岸边,让水上救援工作更快更安全。
新配备的水上救援设备名为水上救援飞翼,通体为亮眼的橙色,能漂浮在水面上,机身两侧配置两个拉手及两条拉绳,方便溺水者快速发现并抓取。
“接到溺水警情时,PTU队员可通过远程遥控飞翼,快速到达指定位置,拖拽落水人员安全返回岸边,水上救援飞翼的配备,大大提升了救援速度,为救援赢取宝贵时间。”高明公安巡警大队副中队长姜卫介绍。
过去,民警在处置溺水警情时,通常会采取抛投救生圈或绳索并安排队员下水拯救,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当面对离岸较远的溺水者时,救生圈或绳索难以确保抛投到溺水者旁边。另外,救援人员下水游泳至溺水者的位置,也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时间,到达溺水者位置后,还会面临溺水者拖带救援人员沉入水中的风险。
如今,配备了水上救援飞翼,能有效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同时加快救援速度。以溺水者离岸50米的距离计算,救援队员从岸边游到溺水者位置约需要50秒,使用水上救援飞翼仅需不足9秒。救援队员只需在岸边操控遥控器,无需耗费大量体力,还能同时调度其他力量配合拯救。
据了解,水上救援飞翼自重15.7kg,即使面对复杂地形,一名民警亦可轻松搬运到岸边,最高可以从15m高空抛投到水面,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此外,水上救援飞翼共配备两组(共4个)螺旋桨驱动,空载速度能达到20.2km/h,载人速度达到10km/h,最高的水上拖力达到260kg,在水中能轻松带动3名成年人,续航时间约65分钟,救援队员可在1公里以内的距离遥控水上救援飞翼进行救援工作。
据介绍,今年以来,高明公安PTU不断通过配备科技设备,充实水上救援作战能力。除了新配备的水上救援飞翼外,PTU早前还新配备了警用巡逻艇,橡皮艇等水上专业救援设备。与此同时,高明公安还对PTU队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能够熟练掌握专业船舶驾驶技术,强化水上巡防能力。
与此同时,高明公安还持续加强对野泳危险的宣传劝导力度,预防野泳溺水事故发生,包括安排民警在野泳多发点使用无人机喊话和人工劝导的方式,劝导正在野泳的群众回到岸边停止野泳;利用官方媒体、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野泳的危险性;统筹安排民警到学校和企业,讲解野泳的危害,强化学生和企业工人的安全意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