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甜蜜陷阱”!饮料不能当水喝
口干舌燥的时候
一杯冰冰甜甜的饮料
是不少人的“快乐源泉”
选择“有”的朋友
那就一定要注意了!
长期饮料当水喝
突然昏迷入院抢救
1、河南郑州,23岁的女生童童习惯把可乐当水喝。近日,童童像往常一样畅饮了几瓶可乐,2小时后却突然昏迷入院抢救。
医生诊断童童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伴有败血症、急性肾损伤、急性胰腺炎、呼吸衰竭和心率不齐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过医护人员的多日抢救,童童病情才逐渐好转。
2、福建福州,30岁的小张因夏日炎热,懒得烧水,就买饮料解渴,每天都要喝几瓶。某日,小张因口渴一口气灌了一瓶饮料,没过多久,他感觉头晕,乏力,同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检查,小张被诊断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
3、湖南长沙,21岁的小刘因工作原因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渴了就喝饮料,很少运动。某日,连续加班的他感觉全身无力,以为是低血糖就泡了糖水喝,随后与家人视频时昏迷。经检查,小刘血糖超出正常值20多倍、小肠坏死,被送入EICU抢救治疗。
含糖饮料有哪些危害?
许多人都把含糖饮料当作“续命”神器:
“算命的说我五行缺奶,八字少茶,命中缺奶茶。”
“生活已经那么苦,不喝饮料心里堵。”
“喝饮料,能续命;不喝饮料,会没命。”
由于饮料中含有大量糖分,糖的摄入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的分泌能够让人体感到愉悦,所以少次少量饮用含糖饮料也许真能“续命”。
但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会造成“续命不成反丧命”的局面。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有哪些危害↓
牙齿酸蚀病
含糖饮料的糖分对牙齿本无侵蚀性,但这些糖分会附着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在一定的温度下形成菌斑深层产生酸,慢慢侵袭我们的牙齿。
酸性越大、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久,对牙齿的酸蚀情况就会越严重,最终导致牙釉质脱矿溶解。
肥胖
当我们摄入高热量食物后,我们的身体会产生饱腹感 ,大大减少食欲。
然而,含糖饮料却没有“抑制食欲”的功能,甚至会因其冰凉口感而产生解腻的效果,使你胃口大增。
明明已经吃饱却还可以继续享受一份餐后饮料,而当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就会导致肥胖。
糖尿病
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也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由于含糖饮料含有果糖成分,避开了胰岛素的调节机制,能迅速增加血糖负荷,引发代谢性疾病。
急性重症
有糖尿病基础的患者,短期内摄入过多的高糖饮料,可诱发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危症,对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告别“甜蜜陷阱”
养成喝水好习惯
//1.培养习惯
要杜绝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养成主动、少量、多次喝白开水的习惯,保证自己每天补水量的充足。
// 2.喝水量
健康人体的排水量通常在1450~2800ml,为保证排水量和供水量的平衡,人体每天需要摄入2500~2700ml水。
一日三餐中通过食物摄入的水分可以达到700~1000ml,体内代谢过程的副产品也会产生一些水,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饮水1500~1700ml就已经可以满足身体需求的水量。
// 3.喝水时间
任何时候: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有事没事都要主动喝水,每次饮水量应在50~150ml。
晨起空腹:晨起时,为补充人体一晚上水分的消耗,可以饮用50~100ml的凉白开。
运动前后:在身体锻炼或进行体力活动时,要注意补充200~300ml左右的水分。
偶尔喝含糖饮料,确实能增添幸福感,但如果长期大量饮用饮料,一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有生命危险。
因此,大家一定要少喝饮料,不要“贪杯”,养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
近日,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已进入宣传展示和网络投票环节,其中由广东省水利厅推荐、佛山市唯一入围的思贤滘碧道项目正式接受市民点赞投票。今天,发布君就带大家走近三水思贤滘,打卡沿途最美风光!
三水思贤滘——
西、北、绥三江汇流之处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水网密布,2800多条大小河流流淌而过,河道长度超过5000公里。
在珠三角平原最初形成的地方,大自然以鬼斧神工,在三水金本新圩和青岐阁美村之间,劈开了一条自东北往西南走向的狭长河道。往后数千年,珠江水系的两大干流——西江和北江在此交汇。
在这条河道上有一个叫思贤滘的地方,绥江也汇入其中,让这片全长不过1.5公里,最宽处不过500余米的水域成为三江汇流处的最佳观景处。明清时期,佛山的铁器、石湾陶、手工制品等货物经三江北上和南下,通达香港,这片水域也成为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繁荣之地。
思贤滘碧道项目
近年来,三水区以水工程为依托,以水文化为主线,以水景观为载体,重点打造了思贤滘碧道项目,并将其作为三水区“一环两翼三芯”特色碧道线路“两翼”中南翼的起点。
思贤滘碧道项目为自然生态型碧道,于2020年投入使用,建设长度约4公里,共涉及三个工程,分别为江根村云从公园工程、昆都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思贤滘提升工程、昆都山景观工程(一期)。
昆都山海拔只有62米,但这里是看“三江汇流”最美的地方,登顶远眺,江流奔涌之壮丽尽收眼底。
该项目坚持防洪、自然生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利用现有堤岸结构或平台设施,在维持河道原有岸线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平整及周边景观提升,将外江堤防、城市碧道、公园绿地融合建设,打通碧道“断点”,完善碧道慢行系统划分、游憩设施、水文化相关宣传牌等设施,并因地制宜在碧道沿线设立云从公园、何维柏读书堂等重要景观节点,不断丰富碧道内涵。
同时,项目因地制宜,将碧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碧道沿线历史水文化优势,让这条黄金水道化身万里碧道,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让人民群众享受碧道建设“红利”。
南海区早高峰晚高峰车速是多少?
哪些道路最拥堵?
哪些公交线路最火爆?
日前,南海发布新一期
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分析简报
一起来看看!
道路交通运行情况
南海区总体运行情况
2022年7月份,南海区交通运行平稳流畅。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交通运行指数5.02,环比下降15.2%,道路运行状况向好。其中早高峰运行指数为4.45,环比下降14.3%,处于“轻度拥堵”低值,晚高峰运行指数为5.58,环比下降16.1%,与上月相比,下降至“轻度拥堵”区间。
南海区2022年7月工作日早晚高峰交通运行指数值曲线图。
2022年7月份工作日,南海区高峰期平均速度为33.3km/h,环比上升1.8%。高峰期平均速度稍有上升。本月早高峰平均速度为34.8km/h,晚高峰平均速度为31.8km/h。
南海区2022年7月工作日早晚高峰道路运行速度(单位km/h)。
十大拥堵道路
2022年7月份工作日晚高峰,季华东路东往西方向运行速度仅为10.3km/h,道路拥堵指数达到10.0。其余拥堵道路详见下表:
南海区2022年7月晚高峰十大拥堵道路。
常规公交运行情况
总体客运量
南海区2022年7月份常规公交客运量变化(单位:万人次/日)。
2022年7月份南海区公交客运量27.8万人次/日。其中红巴线路(区域内公交)日均客运量为16.4万人次,黄绿巴(跨区域公交)日均客运量为8.6万人次。
线路客运量TOP20
南海区2022年7月份线路日均客运量TOP20。
2022年7月南海区线路客运量最高的是里07路,日均客运量达到12451人次,远高于南海区其他线路。
站点上客量TOP20
南海区2022年7月份常规公交站点日均上客量Top20。
2022年7月南海区日均上客量前三的公交站点分别是地铁浔峰岗公交站、佛山西站公交站和新天地广场公交站。
南海区城市“畅通工程”工作
截至7月31日,南海区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进交通拥堵点治理、打通“断头路”等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01、交通拥堵点治理
2022年南海区堵点治理总任务为25个,目前已完成8个,总体完成率32%。在推进以上25处堵点实施的基础上,南海区交通部门还联合交警、镇街等相关单位,围绕灯湖中学片区、万科金域中央、松塘村等片区开展8项交通综治项目,通过路口渠化提升、优化公交运营服务、慢行系统改善提升等手段进行交通综合治理,以持续改善提升南海区交通运行环境。
南海区城市“畅通工程”堵点治理任务完成情况。
02、打通“断头路”
2022年南海区计划完成4项“断头路”打通工程,目前已打通3项:玉器南街(五斗路-大益西路)建成通车,片区产城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广佛新干线广佛江珠高速隧道工程顺利连通,促进了广佛双城互通;华成路(怡海路至季华东路)市政工程已完成主桥通车;环岛南路(季华实验室)隧道工程完成90%。
打通“断头路”任务完成情况。
03、建设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
2022年度南海区建设提升任务240公里。截至7月25日,南海区共计已完工39个项目,里程109公里。
建设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任务完成情况。
佛山一环-海八路节点交通运行分析
佛山一环-海八路节点地处桂城千灯湖片区核心区,广佛同城桥头堡门户,高速与快速路相交,三层立交结构,地面辅道相交路口承担周边交通集散转换服务功能,桥下空间复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紧张。高峰期各方向交通需求大,东、南、北向拥堵严重,南进口排队超1km,节点全天拥堵时长6-7h,节点拥堵引发周边片区连片拥堵,长期拥堵致使市民反映强烈。
佛山一环-海八路节点拥堵现状图。
针对以上问题,南海区从“区域路网交通分流、瓶颈交通组织优化、节点时空一体挖潜、慢行服务提升”四个方面对路口进行综合提升。
桂城街道要结合佛山一环-海八路桥底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优化调整桥底空间利用设计方案,进出口道区域及桥底区域要优先保障交通通行空间需求,剩余空间可供桥底空间利用工程使用,桂城街道进一步优化桥底停车场设计方案,确保进出车辆不干扰交叉口正常运行秩序。
此外,桂城街道将佛山一环-海八路桥底交叉口交通改善工程和桥底空间利用工程紧密结合,同步提升路口通行能力和桥底景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