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企业值班,要这样做!
安全提醒
为更好地发挥监控设备的安全管理效能,提高企业值守的安全管理有效性和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共筑安全生产防线,市应急管理局提醒如下
01
强化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培训考核,提高监控人员的责任心,确保人员在岗在位,懂安全、会操作,及时发现、制止作业人员的违章违规行为并及时报告。
02
确保监控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保持对设备的时检时修,对失效的监控设备及时整改、换新,并形成完备的整改记录备查。
03
加强监控中心预警联锁处置。监控中心的报警器应分别设置编号,及时准确识别人员的违章违规行为,并通过语音(高音喇叭)、声光报警实现提醒。
04
鼓励企业升级更新AI监控设备,提高监控系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市局关于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专项督查活动的工作要求,近期,南海区司法局先后组织召开全区社区矫正专项督查活动动员部署会和推进会,分五步进入社区矫正专项督查行动“大方阵”,鼓士气、防风险、保稳定,扎实打好维护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攻坚战”。
01
认清形势
强化责任意识
自今年7月起,南海区建立区、镇(街)两级专项工作组,传达上级专项督查活动部署会议精神,明确督查目标任务,制定专项督查活动工作清单,切实加强工作紧迫感和使命感,确保专项督查活动落地见效。
02
深刻研判
排查风险隐患
根据近期司法部视频督查工作会议,省、市专项督查部署会、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交叉评查及市人民检察院巡回检察情况,南海区司法局结合南海区工作实际,深刻研判全区社区矫正工作风险点,做到动态研判、动态排查、动态通报、动态整改。
03
拉长战线
处处紧盯抓牢
南海区司法局充分利用日常监督管理手段,确保每天有不定时抽查、信息化核查,每周有报告、每月有实地走访谈话、每季度有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加强信息化核查、重点人员监督管理、外出及经常性跨市活动的审批,紧盯监管潜在风险,抓牢工作细枝末节,拉长专项督查活动工作战线,持续再动员、再安排、再整改、再推进,做到一往无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04
深入基层
落实“三个一”
9月5日,南海区司法局提出落实“三个一”工作清单:
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
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做好工作规划,加强排查走访重点对象,尽可能实地走访,尽可能面对面了解情况,尽可能掌握所有动态情况。
做好走访问题预设,要有紧急处置预案。
学习和明晰区镇街两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流程,总结其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应对措施。
深挖彻查补短板,及时处理速整改。
建立专项督查活动工作台账,及时汇总梳理排查出的问题,做好情况反馈,有效修正处理,化解隐患预防风险。
05
履职担当
守卫社会安稳
南海区司法局做细做实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确保情况清、底数明,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紧绷维护安全稳定这根弦,担当作为、恪尽职守,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大良钟楼站TOD
当9月22日,顺德大良向全社会公布“佛山地铁3号线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的5个候选设计方案时,许多顺德人对方案一“凤鸣朝阳,气聚大良”的设计倍感亲切——
在方形的平面布局上,巨大的同心圆环由笔直的步道轴线贯穿,让人第一眼就瞬间想起曾经的圆形广场与市民大道。因其尊重场地的历史肌理、延续城市记忆,“凤鸣朝阳,气聚大良”得到市民与专家一致青睐,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正式方案。
在500年顺德城市原点,将充满年代感的复古元素与极具张力的现代建筑相结合,“凤鸣朝阳,气聚大良”传递出怎样的讯息与内涵?答案或许就在其背后的设计故事里。
01
既留住乡愁,也看得见发展
大良的7座地铁站,每一座都是别具风味:有毗邻广东第三大内河港口的“顺德港站”,有直通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顺德欢乐海岸站”,也有以顺德百年历史名校命名的“顺德一中站”。
深厚的文脉,是“大良钟楼站”的独特标签。鸟瞰地铁站,在500米步行圈范围内,是钟楼、人民礼堂、西山庙、凤岭山、清晖园、华盖路等一众穿越时光的历史建筑环绕,顺德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在此处齐聚。
“这里是顺德当之无愧的城市原点。作为顺德中心城区第一条地铁线,我们尤其重视大良钟楼站的开发。”大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梁泳斌说,大良对有着“超级引擎”之称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从2016年地铁破土动工之际便着手进行研究。
选择TOD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项目既要有公园、广场、配套停车场、商业体等功能,也要融入大清晖片区综合改造,实现有现代化都市元素的城市更新。”梁泳斌说,在此期间工作组与多家设计单位围绕各种理念、规划、设计方案,做了很多大胆且有益的探索。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考过程中,项目团队逐渐明确了五个方面的诉求:
一是解决公共交通不完善、停车难问题;
二是实现嵌入山水、融入周边的理念;
三是满足市民对公园、绿地及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
四是增设慢行交通系统的功能;
五是延续城市记忆、再现历史文脉渊源。
“大良钟楼站地处历史脉络非常厚重的片区,顺德建县后的570年历史,有一半都是从这里启航。”梁泳斌表示,TOD项目“既要留得住乡愁,更要看得见发展”,这是最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02
把空间和功能还给市民
“在开始建地铁的时候,省设计院就有参与进大良钟楼站TOD项目,共同见证了整个项目从无到有。”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江山回忆道。
尽管在海外有10年时间,并经手各类TOD项目,当开始为大良钟楼站设计TOD时,江山坦言过程仍是充满挑战:“不同于传统TOD项目致力于创造最大商业价值,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从一开始便是以人为本,要把空间和功能还给市民与城市。”
为TOD项目创设功能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将多元功能嵌入有限空间、融入山水景观、接续文脉传承。
“我们力求‘灵活多用’满足人的需求,创造出立体的复合型空间。”江山说,方案为商业办公及文化展示打造开放街区的形态、多元活动场景的沉浸式社交平台,十几米高的天光城市客厅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创想和特色的空间体验,同时为历史文化和商品提供最具创意的孵化展示平台,寻求更多的社会性和人文价值。
在地下空间追求功能最大化的同时,地上空间更注重功能性和自然美感。事实上,“凤鸣朝阳,气聚大良”的方案名,正是源自此处独特的地理风貌,“整个大良钟楼站地处凤岭山麓东侧,四周被历史建筑怀抱。在这个稍稍下沉的地面空间里做城市会客厅,我们多用自然手法融入现有城市风貌,为市民留白增绿。”江山说,通过对流于表象的人造设计“做减法”,一切体验于自然与无形中,“只有走进TOD、身处其中亲身感受,才会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功能性空间和精致的细节,这是我们尊重自然与历史文脉的设计逻辑。”
整个项目设计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接续文脉传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泡在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整理分析大良钟楼公园区域的自然风貌、历史沿革,基本把这里从过去到现在的城市肌理怎样变化、怎样延续梳理得很清楚。”江山说,经过反复论证,最终设计团队确定重现圆形广场与市民大道,“这样既能尊重原貌、延续历史,同时也能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03
“最大动力来自一股责任感”
回顾整个设计过程,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给建筑师留下的最大感触,是比平时想得更多、考虑得更多了。
对于普通的商业类型TOD项目,设计更多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出发,操作上也有成熟的例行公式。“但接手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之后,我们要跟着政府从市民需求出发,系统思考‘建什么’‘能否建’‘怎么建’等问题,这就超出了一个传统建筑设计的思考范畴。”江山说。
在从“以客户为导向”向更多的“以用户为导向”的思考中,建筑师感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当我们向区、街道汇报功能设计时,他们会强调商业区域要增加文化属性,要思考可持续发展,不能引入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他表示,这些思考都是从更大的社会责任出发,在一步步让功能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合理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强,收获也越来越大。”
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从始至终,都向社会传递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此前在方案未确定、时机未成熟时,尊重市民意见建议及时撤回围蔽,还是后来把设计方案向全社会公开,邀请市民选出最满意的方案,项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TOD项目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建筑项目考虑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我觉得大良钟楼站TOD项目尽管体量不大,但这种以人为本,加强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理念,顺应了发展趋势,走在了时代前列。”江山说。
图片大良钟楼站TOD项目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理念。图为TOD项目下沉空间设计有独特的大良鱼灯造型。
随着10月初设计方案的正式公布,标志着大良钟楼站TOD项目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钟楼公园片区也已开展围蔽等待施工,但省建院新城公司设计团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
“下一步我们要将人民礼堂更新纳入TOD项目,让它与现有设计语言对接起来,成为点睛之笔。如何让这个已有62年历史的建筑重新焕发新活力,与广场一起创造非同寻常的空间体验,让历史和未来在新的维度对话和融合,将非常具有挑战。”江山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