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顺德大良钟楼站TOD开建在即,设计方案背后原来有这些故事
详细内容

顺德大良钟楼站TOD开建在即,设计方案背后原来有这些故事

时间:2022-10-20     人气:1511     来源:在大良     作者:
概述:当9月22日,顺德大良向全社会公布“佛山地铁3号线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的5个候选设计方案时......

大良钟楼站TOD


当9月22日,顺德大良向全社会公布“佛山地铁3号线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的5个候选设计方案时,许多顺德人对方案一“凤鸣朝阳,气聚大良”的设计倍感亲切——


在方形的平面布局上,巨大的同心圆环由笔直的步道轴线贯穿,让人第一眼就瞬间想起曾经的圆形广场与市民大道。因其尊重场地的历史肌理、延续城市记忆,“凤鸣朝阳,气聚大良”得到市民与专家一致青睐,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正式方案。


在500年顺德城市原点,将充满年代感的复古元素与极具张力的现代建筑相结合,“凤鸣朝阳,气聚大良”传递出怎样的讯息与内涵?答案或许就在其背后的设计故事里。


01


既留住乡愁,也看得见发展


大良的7座地铁站,每一座都是别具风味:有毗邻广东第三大内河港口的“顺德港站”,有直通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顺德欢乐海岸站”,也有以顺德百年历史名校命名的“顺德一中站”。


深厚的文脉,是“大良钟楼站”的独特标签。鸟瞰地铁站,在500米步行圈范围内,是钟楼、人民礼堂、西山庙、凤岭山、清晖园、华盖路等一众穿越时光的历史建筑环绕,顺德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在此处齐聚。


“这里是顺德当之无愧的城市原点。作为顺德中心城区第一条地铁线,我们尤其重视大良钟楼站的开发。”大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梁泳斌说,大良对有着“超级引擎”之称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从2016年地铁破土动工之际便着手进行研究。


选择TOD模式,首先就要明确“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项目既要有公园、广场、配套停车场、商业体等功能,也要融入大清晖片区综合改造,实现有现代化都市元素的城市更新。”梁泳斌说,在此期间工作组与多家设计单位围绕各种理念、规划、设计方案,做了很多大胆且有益的探索。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考过程中,项目团队逐渐明确了五个方面的诉求:


一是解决公共交通不完善、停车难问题;


二是实现嵌入山水、融入周边的理念;


三是满足市民对公园、绿地及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


四是增设慢行交通系统的功能;


五是延续城市记忆、再现历史文脉渊源。


“大良钟楼站地处历史脉络非常厚重的片区,顺德建县后的570年历史,有一半都是从这里启航。”梁泳斌表示,TOD项目“既要留得住乡愁,更要看得见发展”,这是最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02


把空间和功能还给市民


“在开始建地铁的时候,省设计院就有参与进大良钟楼站TOD项目,共同见证了整个项目从无到有。”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江山回忆道。


尽管在海外有10年时间,并经手各类TOD项目,当开始为大良钟楼站设计TOD时,江山坦言过程仍是充满挑战:“不同于传统TOD项目致力于创造最大商业价值,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从一开始便是以人为本,要把空间和功能还给市民与城市。”


为TOD项目创设功能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将多元功能嵌入有限空间、融入山水景观、接续文脉传承。


“我们力求‘灵活多用’满足人的需求,创造出立体的复合型空间。”江山说,方案为商业办公及文化展示打造开放街区的形态、多元活动场景的沉浸式社交平台,十几米高的天光城市客厅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创想和特色的空间体验,同时为历史文化和商品提供最具创意的孵化展示平台,寻求更多的社会性和人文价值。


在地下空间追求功能最大化的同时,地上空间更注重功能性和自然美感。事实上,“凤鸣朝阳,气聚大良”的方案名,正是源自此处独特的地理风貌,“整个大良钟楼站地处凤岭山麓东侧,四周被历史建筑怀抱。在这个稍稍下沉的地面空间里做城市会客厅,我们多用自然手法融入现有城市风貌,为市民留白增绿。”江山说,通过对流于表象的人造设计“做减法”,一切体验于自然与无形中,“只有走进TOD、身处其中亲身感受,才会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功能性空间和精致的细节,这是我们尊重自然与历史文脉的设计逻辑。”


整个项目设计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接续文脉传承”。“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泡在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整理分析大良钟楼公园区域的自然风貌、历史沿革,基本把这里从过去到现在的城市肌理怎样变化、怎样延续梳理得很清楚。”江山说,经过反复论证,最终设计团队确定重现圆形广场与市民大道,“这样既能尊重原貌、延续历史,同时也能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03


“最大动力来自一股责任感”


回顾整个设计过程,大良钟楼站TOD项目给建筑师留下的最大感触,是比平时想得更多、考虑得更多了。


对于普通的商业类型TOD项目,设计更多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出发,操作上也有成熟的例行公式。“但接手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之后,我们要跟着政府从市民需求出发,系统思考‘建什么’‘能否建’‘怎么建’等问题,这就超出了一个传统建筑设计的思考范畴。”江山说。


在从“以客户为导向”向更多的“以用户为导向”的思考中,建筑师感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当我们向区、街道汇报功能设计时,他们会强调商业区域要增加文化属性,要思考可持续发展,不能引入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他表示,这些思考都是从更大的社会责任出发,在一步步让功能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合理的过程中,“我们的责任感越来越强,收获也越来越大。”


大良钟楼站TOD项目从始至终,都向社会传递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此前在方案未确定、时机未成熟时,尊重市民意见建议及时撤回围蔽,还是后来把设计方案向全社会公开,邀请市民选出最满意的方案,项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TOD项目真正惠及全体市民。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建筑项目考虑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我觉得大良钟楼站TOD项目尽管体量不大,但这种以人为本,加强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理念,顺应了发展趋势,走在了时代前列。”江山说。


图片大良钟楼站TOD项目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理念。图为TOD项目下沉空间设计有独特的大良鱼灯造型。


随着10月初设计方案的正式公布,标志着大良钟楼站TOD项目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钟楼公园片区也已开展围蔽等待施工,但省建院新城公司设计团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


“下一步我们要将人民礼堂更新纳入TOD项目,让它与现有设计语言对接起来,成为点睛之笔。如何让这个已有62年历史的建筑重新焕发新活力,与广场一起创造非同寻常的空间体验,让历史和未来在新的维度对话和融合,将非常具有挑战。”江山说。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