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疫”逆行 战“疫”有我——广州市信访系统全力参与疫情防控活动剪影
有这样一支队伍,虽然在全市新一轮疫情防控大军中,他们人数不多、力量略显单薄,但他们始终用自己的担当守护群众的平安,用自己的真情架起联系群众的桥梁,用自己的付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们就是全力以赴战斗在支援疫情防控一线的全市信访工作队伍。
自“10·12”尤其“11.06”新一轮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广州信访系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采取下沉社区、对口支援、就地转入等方式,先后动员和组织52批次1200余人次信访工作人员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市、区两级信访部门开通涉疫信访事项“绿色”通道,先后急事急办群众涉疫信访诉求1100余件,以实际行动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
响应号召,全力下沉社区
“紧急通知:局领导机关除保留保日常工作运转人员外,居住在中心7个城区的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社区抗疫!”11月6日14时41分,市信访局微信工作群再次紧急发布一则信息,随即,当日15时50分,市信访局三分之二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填报提交下沉社区抗疫申请,第一时间通过穗好办APP或电话联系社区等方式向社区报名并全部按时报到下沉社区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市信访局主要领导带头,局班子成员全部第一时间报名,除留三分之一局领导保日常工作运转外,全部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参加抗疫。局主要领导居住海珠区,11月5日、6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主动向社区申请、带头下沉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11月7日起每天都坚持奋战在支援疫情防控第一线。
这次疫情中,市信访局部分同志其所住小区被采取临时管控措施,他们马上向单位报告,并主动向社区请缨,就地转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队伍,每天带头来回十余趟转运封控楼栋物资,协助社区做好在职党员工作分工和力量编排。同时,积极发挥信访干部业务优势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在职党员入社区工作群主动释疑解惑、宣传鼓劲。每天他们忙里又忙外,街坊们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找他们帮忙,他们俨然成了街坊邻居的“主心骨”。
海珠区信访局二级调研员杨秋菊担任该区疫情防控党建专班班长,每天早出晚归,遇到紧急情况要处理,自己一日三餐都不能正常保障,时刻忙到深夜才回家。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她将卧病在床的80多岁老母亲托付给女儿照料,自己每天加班加点、走街串巷,担起了9家健康监测观察酒店的统筹协调任务,在人员调配、统筹协调、理顺机制等方面合力攻关,努力让数千名结束集中隔离但暂未达到居家条件的群众安心居住并进行健康监测。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老信访”,她把隔离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用心用情用力纾难解困,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隔离人员的心坎儿上,被大家称作“知心大姐”。
番禺区信访局工作人员潘彩群,年初做手术后身体还处在恢复期,听说要抽调人员下沉基层支援疫情防控,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她表示,新一轮疫情来临,需要千千万万个像自己这样普通人逆行而上,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任。
在黄埔区黄埔街道东苑社区全员核酸检测现场,有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志愿者”不时吸引着群众钦佩的目光,当天他已连续工作7个多小时,当脱下防护手套时,双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起皱,他就是黄埔区信访局老党员陆汇波。今年11月1日就到退休年龄,但每次接到单位或社区疫情防控指令,他第一时间下沉支援,不顾痛风的困扰,一站就是大半天,吃饭点成为了他唯一的休息时间。“只要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我就在‘穗好办’上报名,今年已经成功打卡92次了”,陆汇波表示,“作为信访局的老干部,在退休前的这段日子里,我想再出一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扫楼入户、登记流调信息、上门宣传政策等防疫工作和信访工作是相通的,我们面对的都是如家人般的群众,只要善于沟通、耐心解释、排忧解难,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好。”南沙区信访局青年团员唐联昕这样说,作为一名“95后”,他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对责任担当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今年来,在干好本职业务的同时,他已志愿参加社区疫情防控10余次。此次疫情再度来袭,他又踊跃报名参加“信访志愿服务队”下沉社区,与队友们并肩作战,深入居民小区、临街商铺,当好政策宣传员、防疫调查员、秩序协管员、矛盾疏解员。该“信访志愿服务队”累计出动42批120人次,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尽显新时代团员青年和“广州信访铁军”的风采。
作为为期十年的综合发展项目 Victoria Dockside 的核心,创始人郑志刚先生以 “100 CREATIVE POWERS(100 份创意力量)” 概念聚集全球逾百名艺术文化领域的顶尖创意人才,将他们的精心设计融入 K11 MUSEA 这个文化硅谷,形成独一无二、史无前例的灵感空间。
文化企业家郑志刚是策动整个 Victoria Dockside 项目的大脑,他发挥变革者的专业与愿景,创造跨越文化与不同范畴的协作,与全球超过 100 个创意力量合作,为新生代建构出糅合了艺术、文化、设计与商业的文化零售新地标。
作为整个 Victoria Dockside 项目的首席建筑师,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 负责人 Forth Bagley 这次主要负责 K11 MUSEA 整体建筑及外墙设计。
K11 MUSEA 作为整个项目的夺目焦点,毗邻维多利亚港,因而启发 Forth 设计出洋溢生命力和绿意的流线型外墙,并采用稀有的葡萄牙石灰岩作为材料。阳台和绿意外墙将室外和室内完美融为一体,轻松将公共空间、花园和阳台连接至创新的餐饮和零售区域,使 K11 MUSEA 成为城中独一无二的新地标。
James Corner 以创意独到的园景建筑享誉全球。在 Victoria Dockside 项目中,James Corner 利用环保物料打造全新的星光大道,塑造更开扬广阔的行人观景区,彰显星光大道位处维港海滨的优越位置。
他亦为 K11 MUSEA 打造多个出众的户外空间,包括巧妙分隔购物区与街道的 Krescent Planter 线型花园;创新露天表演广场水帘舞台;还有位于 K11 MUSEA 7 楼的 Bohemian Garden 屋顶花园。James Corner 从四周的环境、项目位置和项目背后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设计出和谐悦目的园林,为香港海滨赋予破格隽永的新面貌。
OMA 由荷兰著名建筑师 Rem Koolhaas 于 1975 年在鹿特丹创立,擅长打造破格前卫的建筑,例如深圳的太子广场、柏斯 New Museum for Western Australia,以及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David Gianotten 与 Rem Koolhaas 为 K11 MUSEA 设计的 KUBE(户外售物亭),是一个方形户外建筑,铝制面板施加阳极处理,表面金光闪闪,如同金黄色滤镜般反映香港的天际线。同时在 KUBE 附近设置了方块座椅,吸引访客前来,借此促进公共对话及共享体验。
丹麦公司 MONSTRUM 以创造独特的主题游乐场而闻名,为成年人和儿童带来欢乐体验。在行政总裁兼创意总监 Ole Barslund Nielsen 的领导下,MONSTRUM 的设计师、工匠和建筑师合力为 K11 MUSEA 设计的 10 米高的巨型 Donut、设有多个孔雀造型且色彩缤纷的 Peacock Playground 两项极富娱乐性的设施。
吴镇麟代领的 LAAB 以设计独特的公共空间、灵活百变的建筑和互动公共艺术项目而闻名。
吴镇麟作为 K11 MUSEA 夺目建筑元素的建筑设计师,构思了一系列匠心独运的特色细节,将源自大自然的灵感与顶尖设计技术结合,打造出 K11 MUSEA 中庭雕塑 Escalating Climbers 及 Atrium Oculus、连接 5 楼和 7 楼 Bohemian Garden 的 Bohemian Arches、位于 8 楼屋顶的 Nature Discovery Park 和 The Conservatory 等。
曼谷著名的景观建筑及设计工作室 PLandscape,擅长将独特脱俗的设计美学融入世界各地的豪华酒店、度假酒店和住宅项目。
PLandscape 从香港的深厚历史、文化,以及植物学历史取材,为 K11 MUSEA 构思出包括以夺目几何图案颂扬丝路繁荣光景与异国风情的 MUSEA Entrance、生机盎然的绿意外墙,以及 Nature Discovery Park 天台的都市田园,鼓励宾客投入崭新的体验,同时深入了解创意和大自然。
Keith Bradshaw 带领 Speirs + Major 为 K11 MUSEA 打造出迷人与梦幻的灯光效果。
壮丽的中庭 Opera Theatre 布置了数百盏精心布置的灯饰,可营造星光的效果,以唤起访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看似随机点缀的灯光实际上组成了螺旋形,犹如 K11 MUSEA 中的“创意银河”。
长 100 米、阔 40 米的 Visual Corridor 连接着梳士巴利道与星光大道海滨长廊,这里的灯光系统如蝴蝶般飞舞。散发着柔和光线的天花灯既可以平衡白天强烈的自然光,同时成为特色天花板优雅而悦目的点缀,提升了整个空间的体验。
丹麦与挪威艺术家组合 Elmgreen & Dragset 精心制作的建筑装置使特定场地作品与现有空间进行对话,透过创作呼应四周环境的艺术品,探讨社会、文化及政治架构,展现讽刺幽默。他们的作品《梵高的耳朵》(Van Gogh’s Ear)以 K11 MUSEA 前的香港城市景观为背景,将大众熟悉的游泳池垂直,通过改变其位置使它失去功能,令人意想不到。
艺术家张恩利善于运用独特的视觉语言鼓励观赏者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留意以往忽略的细节。他曾于 2018 年参与由 K11 Art Foundation 艺术基金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合办的艺术家驻留计划,其作品亦曾于伦敦泰特博物馆及巴黎蓬皮杜中心等知名国际艺术机构展出。
他于 K11 MUSEA 展出的《五色鹦鹉》(Parrots of Five Colours)将圆拱形天花变成空中花园,在上布满象征中国五行元素的符号,以此强调万物之间的联系,也令人仿佛置身于天国的大海中央。
100 份创意力量,
同一个美好愿景。
正因为他们,
K11 MUSEA 得以集零售、艺术、文化、
娱乐以及餐饮等世界级体验于一身,
势为香港零售业掀开崭新的一页,
成为尖沙咀海滨的“文化硅谷”。
近日,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全面落实《广州市番禺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工作方案》《广州市番禺区农业农村局本地农产品供应保障组工作方案》,深入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摸查,动态掌握全区本地农产品生产供应情况,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发动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生产,全力做好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目前,番禺区日均上市蔬菜约285吨,水产品日均供应量达181吨,生猪日屠宰量7000余头,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物资保障。
番禺区市场肉菜供应充足
加强农业生产指导 做好暖企扶企服务
区农业农村局领导多次带队到镇街督导农业生产,实地调研重点农业生产企业及种养大户,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动态掌握全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农企农户发展需求,及时协调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37家涉农企业及时办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协助屠宰企业办理21台生猪产品专运车备案,有效畅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指导推荐16家涉农企业申报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
规范屠宰场监管秩序 保障肉品供应稳定
番禺区全面提高屠宰产业集中调度和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高标准组建大石4A屠宰场驻场检疫组,派驻10名官方兽医、50名协检员高质量完成屠宰检疫工作;加强生猪来源监测预警,指引提前制定生猪调度计划,加快审核办理广西、湖南非洲猪瘟无疫小区与大石4A屠宰场“点对点”生猪调运备案,加强与省内茂名、阳江、韶关等生猪主产区养殖基地的沟通,形成良好供销网络;压实压紧屠宰场疫情防控,防控关口前移,启用生猪运输车辆“缓冲区”,启用人脸识别“移动哨兵”系统,对入场人员进行全覆盖分类标注管理,落实环境分区管理,严格落实缓冲区、污染区、洁净区的区域分隔、人员分开等措施,做好生猪进场到肉品出场全链条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屠宰企业安全防控底线,保障肉品安全稳定供给。
加强质量监测监管 开展农资打假行动
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强化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印发实施《2022年番禺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产地农产品区级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和镇街风险监测,切实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超标等问题,严厉打击农产品生产环节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提升番禺区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水平。今年1-10月,全区累计完成产地种植业产品农残、水产品兽残速测2.43万批次,平均合格率99.88%;生猪瘦肉精(屠宰环节)检测17.59万份,合格率为100%。番禺区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多方式开展农资打假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农资打假信息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