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园林局线上参加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发展论坛
11月10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胜组织局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处室通过视频会议参加了由中国湿地协会主办、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和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承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分论坛。
本次论坛,广州代表作了《十年答一卷 绿心开新篇》的主题演讲,展示了广州海珠湿地十年来生态保护修复所取得的成效。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保护修复原则,在保留传统垛基果林湿地形态的基础上,通过疏通水系,引潮入涌,合理调度,恢复湖泊湿地生命力,海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鸟类从72种增加到187种,昆虫从42种提升至738种,鱼类从36种增加到60种。海珠湿地良好的湿地环境不断发挥生态溢出效应,不仅引领区域内的自然教育发展,同时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样板。
活动结束后,蔡胜局长强调要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强化湿地保护意识,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普惠更多民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蔡胜局长对广州市湿地保护的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积极推动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海珠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花都湖和南沙湿地申报省重要湿地,积极开展国家重要湿地申报以及市级重要湿地认定工作,完善我市湿地名录制度建设。二要继续完善我市湿地保护体系,在各区挖掘具有自然生态优势和生态潜力的湿地,培育发展一批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不断提升我市湿地有效保护整体水平。三是打造湿地生态修复样板,以海珠湿地为模板,总结十年来湿地保护修复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湿地保护海珠模式,推动广州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迈上新台阶。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嘉奖和第九届广东专利奖获奖单位及个人的通报》。在第九届广东专利奖评选中,广州开发区共获奖项22项,在全市占比五成。其中,金奖2项,占全市50%;银奖7项,占全市58%。
在7月26日公布的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榜单中,广州开发区揽获36项奖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33项,获奖总数创历年新高。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累计获中国专利奖186项,广东专利奖131项,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等核心数据稳居全市首位。
广东专利奖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经广东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审核,旨在深化省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和表彰为技术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
“广州开发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充分调动了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第九届广东专利奖金奖得主之一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开发区集聚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一批高层次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形成集司法、行政、仲裁、海外维权为一体的大协同大保护格局。不断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近年来,京信通信创新亮点频现,屡屡在专利奖评选中斩获佳绩,在本次广东专利奖评选中一举获得金奖的殊荣。”该负责人表示。
成熟的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生态,为企业创新发展引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形成“创新-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的良性循环。广州开发区打造出全国首条“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海外保险”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链,累计帮助400多家企业融资超100亿元,成功盘活企业知识产权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据介绍,在本次广东专利奖获奖名单中,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广州开发区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参与企业,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参与知识产权助力科创企业上市项目成功推动上市的企业。
依托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和华南地区最大科技孵化器集群优势,广州开发区持续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专精特新”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创造精品项目,激发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新动能,持续推动企业专利创造高质量发展。
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首期段)环评被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受理,并在该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自11月8日起10个工作日届满。市民可联系电话020-39910417反馈意见。
明珠湾区跨江通道为隧道形式,全长5.67公里,串联慧谷、灵山、横沥以及珠江东四大组团。首期工程全长1.09公里,连接灵山岛和横沥岛。首期段预计2022年底开工建设,2025年底建成通车。
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项目位于广州南沙新区的明珠湾起步区内,北起慧谷环市大道,线路由北向南依次经蕉门水道、灵山岛尖(屯田路)、上横沥水道、横沥岛尖(星灿路)、下横沥水道后,南接珠江东组团(宝成围路)。隧道主线道路等级为主干路,全长5.67公里,双向六车道规模,设计速度50公里/小时,通行各类客运交通。
根据“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原则,本项目为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首期段)。首期段实施江灵南路(灵山岛尖)~大元路(横沥岛尖)段,建成后可实现灵山-横沥交通联系,剩余范围根据开发进度和使用需求分阶段实施。
记者了解到,隧道首期段即为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道路等级为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规模(局部设置集散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50公里/小时,全长1.09公里,通行各类客运交通,建设内容包括:道路、隧道、排水、交通、照明、暖通、景观、监控及其他附属工程等。值得一提的是,隧道首期段分别于江灵南路、横沥大道东、星灿路设置出入口匝道联系地面道路和地下环路。隧道陆域段采用明挖,水域段采用沉管工法实施。
据介绍,该工程沿线串联慧谷、灵山、横沥以及珠江东四大组团,通过设置出入口匝道为各组团提供高效的交通联系。其中,横沥岛尖预留与规划地下环路衔接的接口,打造横沥岛尖隧道、地下环路、地下车库、地下空间“四位一体”交通体系。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