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雏形渐显
草莓种在“空中”随手摘、生猪“住上”高楼一键喂、就连种子种苗也有“育繁推”一体化的基地……在白云,农业生产正从过去的“看天吃饭”,逐步发展成为“知天而作”。随着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业项目纷至沓来,投资规模超270亿元,同比增长四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的一年,白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千亿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逐步成形。
多个优质农业项目动工,投资规模超270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推动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白云区走出了一条现代都市农业之路。在智慧养殖方面,白云区牵手广州市金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广州市中心城区首家集约化楼房式生猪养殖场。至今,占地300亩的标准化生猪养殖数字农业示范园项目正式落成,生猪“住进”高楼的设想成为现实。在智慧种植方面,人和镇人和园内4万株“空中草莓”挂果上市,农场主只需一台手机,就能实现24小时远程操控,及时为草莓补给水分和营养。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即将动工,设施蔬菜产业园(一期)、广州种业之都“启动区”即将完工,现代化生猪养殖示范园准备投产,一批重点优质的农业项目正在白云开花结果,投资规模超270亿元,同比增长四倍。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35亿元,同比增长5.1%,增长率高出全市1.19个百分点。
2021年,白云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强强联手,签订种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子种苗“育繁推”一体化的国际种业中心——广州种业之都,总面积约15000亩。历时两年,该项目将在钟落潭镇举办开园仪式,并同步启动国家油菜技术创新中心南方多功能利用分中心、广州白云现代农业展示招商中心、白云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白云区预制菜体验中心、广州市白云区乡村振兴名品超市等主题馆,全方位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广州种业之都,正是白云区贯彻省、市关于落实‘粤种强芯’工程,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具体体现。要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和专业化平台企业。”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要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誓将广州种业之都打造成为华南种质资源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种业发展示范区,打开种业发展新局面。
农业龙头数量位列全市之首,市级龙头再添20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度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中,广州市绿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海利来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裕成乳猪定点屠宰场有限公司等20家农业企业上榜,成为全市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最多的行政区。据统计,白云区累计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国家级(4家)、省级(20家)、市级(64家)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
其中,位于龙归街的白云裕成乳猪定点屠宰场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定点乳猪加工基地。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公司在传承古法乳猪烤制、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出集屠宰加工(乳猪)、预冷分割加工、食品加工、冷藏储备和终端销售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去年,该公司先后荣获“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区四上企业”等多项殊荣。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农业效益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必须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用活用好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将继续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申报、“以奖代补”项目验收拨付等工作。积极营造优质投资环境,重点引入和记黄埔、大观花卉、国康检测、安圜集团、燊之源罗汉松等优质企业和项目,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力争2023年新增落地项目15宗,新增投资额50亿元。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加快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区,要坚持“高质、高效、高端”目标定位,支持企业设立研究院、孵化器,加大品牌投入、种业研发力度,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聚集效应。接下来,该局将发挥农业招商服务队招商引资引智作用,加快推进粤港澳“菜篮子”交易中心、广州种业之都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力度,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一批集“产学研”“三产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推动农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切实推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提质增效,1月31日上午,我局人居环境处负责同志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就“新乡村示范带+”工作进行座谈。
双方就新乡村示范带+绿道、森林公园、乡村绿化美化等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全面达成协同共建共识。接下来,我局将持续强化与住建、文旅、水务等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推动“新乡村示范带+”工程,将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与市级美丽乡村、美丽圩镇创建、碧道绿道打造、公园城市建设、乡村旅游等紧密结合,凝聚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协调推进、多方共建的示范带建设发展新局面。
1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绍文带领监察司法委组成人员和专业小组代表一行,前往增城区开展公共休闲场地管理工作立法调研。
调研组在增江绿道、荔湖公园等公共休闲场地实地了解相关管理工作,尤其针对摩托车、非机动车、滑行工具、休闲用具的管理进行深入调研。座谈会上,增城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公共休闲场地管理机构、市民群众代表围绕如何加强公共休闲场地的管理,尤其对摩托车、非机动车、滑行工具、休闲用具的执法管理主体、管理权力、管理力量、管理手段、管理范围和时间等深入讨论,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于绍文在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各方携手同向发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从寻求“最大公约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围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目标要求,通过“小快灵”的立法,加强对公园、广场、绿道等公共休闲场地摩托车、非机动车、滑行工具、休闲用具的管理,有效破解当前管理执法于法无据的问题,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恢复公共休闲场地的原本功能,为市民群众日常锻炼、游览和休憩等活动营造更好的安全文明舒适的公共休闲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创造美好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公共休闲场地管理的立法工作,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升幸福感、获得感,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