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联动共推广州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黄埔区委区政府密切沟通,共同推动我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考古工作。
2月6日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在广州实验中学挂牌成立。该工作站和中心是市文物部门与区人民政府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全新谋划,是全市第一个区级实体化运作,融合了整理、研究、展示、传播、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科研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开了社会联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格局,开创了高质量文物保护工作新局面,打造了广州市考古成果展示的新平台,成为了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样板。
挂牌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播放了陂头岭遗址考古纪录片,展出了黄埔考古出土部分文物。“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黄埔区重要考古发现概览”图片展全面介绍了茶岭遗址、甘草岭遗址、沙岭遗址、榄园岭遗址等黄埔区16处重要考古遗址,生动展现了近年来黄埔区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了考古工作对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做出的积极贡献。
当天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广州实验中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穿越时空隧道,探寻历史回声”——广州市黄埔区2023春季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正式启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以《走近考古》为题,结合多年考古工作经验,与黄埔区中学师生分享“什么是考古”“为什么要考古”“怎样做考古”“广州考古考什么”。
考古工作站选址中学校园,在国内考古文博界、教育界都是一次创新与探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广州实验中学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利用文物资源深度开展教育教学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也为馆校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双方将深度合作,通过师生培训、社团活动、微课题研究、举办主题展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将乡土历史教育纳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州市文物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强化文物安全管理,积极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海丝申遗等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做好全市考古发掘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运行服务等工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重要文化支点。
2月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巡回法庭工作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周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化最高法巡回法庭改革和建设,切实发挥巡回法庭职能作用,积极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周强指出,设立最高法巡回法庭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制度创新。最高法六个巡回法庭成立以来,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着力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狠抓审判执行工作,率先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着力化解涉诉信访矛盾,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较好实现了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等改革目标,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出积极贡献。
周强强调,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巡回法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奋发有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最高法巡回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审判重心下移,依法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巡回法庭改革和建设,健全巡回法庭制度机制,规范审判指导工作,加强审判监督管理,促进统一法律适用,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加强巡回法庭队伍建设,完善轮换衔接机制和人员选拔、管理、激励机制,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最高法第六批巡回法庭选派人员即将赴任,周强勉励大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抓紧时间学习,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严守纪律规矩底线,以实干担当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贺荣主持会议,最高法院领导陶凯元、高憬宏、张荣顺、马世忠、杨万明、杨临萍、贺小荣、沈亮、李勇、王淑梅出席会议。赵晋山、安翱、齐素、王振宇、付向波、罗智勇代表六个巡回法庭发言。刘岩岩、贾传喜分别代表巡回期满人员和第六批选派人员发言。最高法机关各单位、各巡回法庭负责同志,第六批巡回法庭选派人员、巡回期满回院人员等在最高法主会场参加会议,六个巡回法庭全体干警分别在深圳、沈阳、南京、郑州、重庆、西安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去年以来,我区聚焦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好吃”“好看”“好玩”等元素,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模式,全力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景观美化、农房风貌提升、文化挖掘等工作,以“带”促联动,做好“和”“美”大文章,初步绘就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连线成片、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去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图为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资料图片)
高起点擘画乡村振兴“一张图”
我区坚持规划设计、工作方案两手抓,形成区统筹布局、镇深化实施的规划“一张图”。其中,在区层面上,衔接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域科学布局新乡村示范带,重点推进“时光穗稻”“碧水银滩”等精品带建设,助力构建五园(五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轴(西部“科教+”、中部“休闲+”、东部“文创+”都市农业纵轴)、两片(北部都市农业生态优化片区、南部都市农业集聚赋能片区)的都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布局;在镇层面上,细化深化单条示范带策划设计,对设施提升、业态布局等方面精心谋划。
值得一提的是,派潭镇以“一主河五支流”为主脉络,分别以北部高滩片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部民宿+农业+文化融合发展、圩镇以东历史文化助力文旅产业发展、西南部现代农业助力农旅产业发展、西部康体健身和丛林探秘共融发展等为主题主线,全域规划打造白水仙瀑、灵山秀水、吾乡派潭、大田元语、凤凰秘境5大新乡村示范带,以“一河连珠显风貌,五带示范共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吾乡派潭”乡村振兴示范带。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我区实施区领导挂带联系的“带长制”,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和镇(街)党(工)委“一线施工队”作用,区、镇分别从建设、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建立健全专班工作制度,统筹推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我区还建立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统筹农业农村、住建、水务、林业等多部门资金22.46亿元,齐抓共管推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做到领导、组织、人员到位,制度、经费、项目有保障。
去年初,我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乡村振兴镇街打擂台活动,通过“擂台比武”竞赛的方式,比实功、晒经验、亮成绩、补短板、强弱项、展思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营造全区“互帮、互促、互学”的浓厚氛围。
“小切口”撬动农业产业“大发展”
在新乡村示范带建设推进过程中,我区以“带”串联产业园发展,出台系列利好政策,如强化产业化奖补、品种培优推广、发展用地、办公场所支持等,形成产业园建设“组合拳”,加快推进增城荔枝、迟菜心、丝苗米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
其中,朱村街率先在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实施土地预流转模式、试点探索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从“要我交地”到“我要交地”,规模流转近2.7万亩耕地,实现“小田并大田”,进一步夯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据统计,2022年,该街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14490户,联农带农28593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万元,主导产业总产值达3.6亿元。
与此同时,我区以“需什么,供什么”为小切口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示范带结上“金果”。通过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联合体、迟菜心产业发展协会、荔枝产业联盟等新型联农带农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化经营。同时,通过畅通销售渠道,不断提高优势主导产业品牌整体效益,构建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迟菜心、特色水果、供港蔬菜五个农业产业支柱,锻造出广州粮——增城丝苗米、广州果——增城荔枝、广州菜——增城迟菜心这三张农业“金名片”。
此外,我区立足“好看”“好吃”“好玩”等元素,挖掘都市农业内涵品质,深化全域旅游建设,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多模式推进乡村运营,将增城荔枝、丝苗米、蔬菜产业发展与推进乡村振兴、食品加工制造业优势、都市休闲观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都市农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如在增江画廊红色之旅新乡村示范带打造的“光辉营”农旅营地项目,去年吸引大湾区游客17万人次,带动360人创业、80名村民就业,累计促进消费超1100万元,有力激活乡村“夜经济”的活力。
深层次推进乡村蝶变“再升级”
我区全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争当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大力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实现“宜居圩镇”全覆盖,新塘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等4个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增省定美丽宜居村11个、特色精品村12个,累计建成省定美丽宜居村259个、特色精品村61个。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落实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圩镇为枢纽串联打造新乡村示范带,推动行政服务、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政务服务向村居延伸,下放社保、来穗、人社、公安、残联、税务等14个部门服务事项共250项至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可网办率为100%,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在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试点建设增城区政务服务“云窗口”平台,上线第一批19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云”,组建“云坐席”队伍,主动提供“手把手”的可视化在线咨询、辅导和受理等服务,以不见面、非接触、云端批的方式,打造“现场帮办+远程审批”服务新模式。
除了为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我区还注重乡风文明浸润式培育,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域新乡村示范带全覆盖。
“广发动”引导多方力量“齐参与”
新乡村示范带建设,还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其中。我区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把民宿产业作为引导农民参与示范带建设的突破口,盘活一批现有的村民、村集体合法闲置房屋,广泛发动企业、社会团体等投资主体,打造休闲度假民宿,让农民成为受益主体。
目前,派潭镇在新乡村示范带建成并正常营业的民宿有57家,从原来的“少、小、简”发展到“新、奇、特”。如上九陂湾区民宿第一村、樟洞坑民宿部落、东洞村特色民宿街等多个民宿集群相继落地。2022年,该镇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总额实现5.6亿元,逆势增长24.7%,完成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37.7%。
我区还通过打好“乡贤牌”,建立区级新乡贤信息库,汇聚多方社会主体投资共建。正果镇在碧水银滩新乡村示范带凝聚在外乡贤力量,设立广州市岳村乡贤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简称“乡贤公司”),村集体以配套设施占股,由乡贤公司负责项目策划、产业招商、品牌运营、营销推广等,共同建设岳村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灵活探索“村集体+公司”的乡村振兴运营模式。目前,全区示范带引入86家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撬动社会投资约103.37亿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