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2月24日至25日在广州举办
2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新闻发布会。大会组委会副主任,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颜珂作主发布,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贸促会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会看点:
将举行汇聚侨资侨智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侨联主席颜珂表示,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将于2月24至2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活动规模约600人。
2月25日上午举办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开幕式,开幕式上将展示本次大会邀请的侨商参与广东经济社会建设成果,并进行现场签约,同时发出《侨界参与高质量发展倡议》,号召广大侨商侨企共同参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赢,随后将举行汇聚侨资侨智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大会开幕后将举办广东省侨界创新创业成果线上展。
据介绍,大会组委会开通了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线上系统等推广平台,举办了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云推介与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投资推介对接活动。大会收集汇总的侨商投资和贸易项目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投资方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RCEP主要成员国。
联侨引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招才引智平台
“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广东省充分发挥‘侨’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建设重点合作平台和载体,为便利华侨华人到大湾区投资兴业提供有力支撑。”广东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表示,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例,广东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为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到大湾区投资兴业创造便利条件。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表示,近年来广东通过抓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落实落地、制定实施安商惠企政策等。接下来,广东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联合各有关地市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全球招商大会”等超过200多场的招商引资活动,3月中下旬将举办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推动侨资企业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在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协同布局。
作为省内最大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崔爽介绍,省贸促会迄今已与169个境外工商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在全球设立31个广东省驻境外经贸代表处,并推动成立37家海外粤商会,基本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侨商服务网络。同时,积极组织各类经贸交流活动,推动成立“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和广东商品境外展销中心。
近年来,广州市白云区审计局认真研究干部队伍发展趋势,围绕审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专业结构、人员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对策,全方位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促进审计事业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优化结构,选优秀苗子。局党组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干部现状特点,首先解决中层领导干部年轻化问题,培养审计干部队伍“主力军”。坚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审计一线实战中识别考察使用干部,大胆提拔使用90后年轻干部。通过近3年努力,局6个内设科室负责同志由4名85后干部担任,年轻干部比例显著提升,极大激活了年轻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激情。2022年,一群90后的年轻干部组织实施的促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
二、坚持外出培训,炼业务硬核。以打造先进审计机关和优秀审计项目任务为牵引,以提高审计质量为目标,近3年来,局党组积极主动派遣干部参加审计署、广办、省厅、市局等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院校培训、以工代训、跟班学习、交流轮岗等多形式学习培训活动20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参训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风险、协调沟通、总结提炼、组织管理及数字化审计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局每年组织外出学习培训人员体会分享交流,坚持以点带面推广应用培训所学,带动全体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实战技能提升。
三、坚持正面激励,立先进标杆。为传播审计声音、讲好审计故事,创新制定局《审计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对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年底颁发荣誉证书,将信息工作成效作为局内干部季度评优、年度评先、提拔晋级的重要参考,营造局信息报送工作“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激发培养干部能写能力。对标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制定局《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对局内优秀审计项目进行表彰,激发审计干部能查能力。对标省厅“最美广东审计青年”遴选和风采展示活动的方案,我局组织“最美白云审计青年”评选表彰,引导青年审计干部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积极投身白云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巴云燕)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增城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记者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下称“区住建局”)获悉,2022年,增城区已超额完成筹集3000套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统筹分配145套以上政府投资公共租赁住房任务目标,其中荔湖街五一村安置新社区、奥园誉峯等一批人才公寓已先后投入使用。
近年来,区住建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始终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实施多项举措,不断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破解群众的住房难题。
聚焦人才需求 提供合适的安居支持
近年来,增城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随着增城区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引才数量不断增加,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安居是人才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采用实物与补贴相结合的人才住房政策是增城区落实“人才兴区”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增城区分类开展人才安居工作,根据人才住房的目的和性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把人才住房分为保障型住房和奖励型住房,进一步优化人才住房环境,奖励人才、激励人才。另一方面,增城区聚力招才引智,陆续出台实施《广州市增城区人才奖励支持办法》《广州市增城区人才用房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增城区人才用房项目内容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规范各类人才用房的办理流程、退出机制以及监督管理模式,吸引优秀人才落户,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为让人才在增城安居、安心、安业,增城区还聚焦人才居留需求,对企业“三高”人才和优秀应届毕业生安居实行信任制审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内容,营造良好的爱才重才氛围,全力打造“人才汇聚之城、人才梦想之城”。
此外,增城区还为五一村安置新社区、太平村安置新社区和奥园誉峯人才公寓配置空调、沙发等家具家电,达到拎包入住条件,切实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随着人才住房政策兑现工作稳步推进,增城区人才安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增城区已在五一村安置新社区和奥园誉峯人才公寓累计为50名“三高”人才和66名优秀毕业生以及2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兑现免租入住人才住房政策;累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208.95万元。
稳步推进房源项目建设 切实解决群众住房需求
保障性租赁住房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增城区精心谋划,在摸清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租赁住房供求和品质状况,按照供需匹配的原则,科学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规划目标,明确年度筹集计划。
增城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由增城区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项目有两大类。其中,荔城街百晟·汇翠湾、增江街汇景花园、朱村街江山时代花园和朱村街城市花园等4个项目共计868套保障性住房主要用于解决增城区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员工生活配套项目3466套,则主要用于解决开发区入园企业无房职工的住房问题。
“十四五”期间增城区将继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力度。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主要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的一类租赁住房项目。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
2021年起,区住建局多次召开政策宣讲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主动积极对接企业,消除项目业主和运营单位的顾虑,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了一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作为增城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储备项目,为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保驾护航。
目前,增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进展顺利。2022年,增城区筹集珠江新围保障性租赁、南香谷园区宿舍楼等14个项目共7881套房源作为增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超额完成年内筹集3000套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工作目标。
持续优化配套服务 提升群众住房幸福成色
去年11月底,增城区举行2022年户籍家庭公共租赁住房摇号配租仪式,共推出4个项目180套户籍家庭公共租赁住房,面向全区152户符合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增城区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配租。该批公租房主要通过房地产企业出让配建方式筹建,主要分布在荔城、增江和朱村等公租房需求集中区域,周边医疗、教育交通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物业管理规范。按照配租家庭意愿、户型与家庭人口结构匹配等配租原则,最终共有105户家庭获配公租房。
“房屋干净整洁、居住环境也相对比较安全,水电灯等设施都配备齐全。”公租房租客李女士对记者说,目前她居住的汇景花园公租房,面积接近60平方米,租金则按照配租家庭的收入实行差别化计收(租金缴交比例是公租房项目市场参考租金的10%-70%),比周边便宜不少,租客基本都是增城区城镇户籍中低收入无房家庭。
“近几年,我们以抽查的形式向公租房居民做满意度调查,并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增城区公租房有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三房一厅等类型(大部分带电梯),持有低保低收特困及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证的家庭按照优惠租金1元/平方米计收,其余家庭则按照配租家庭的收入,实行差别化租金计收,可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增城区持续优化配套服务,充分考虑区位布局、城市基础配套、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先后推出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同时鼓励支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进一步缓解青年群众以及新市民的住房压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