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树立新时代政协委员良好形象
2月21日,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取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为委员们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更好履职尽责作准备。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林克庆主持并讲话,住粤全国政协委员王荣出席会议,副省长张少康到会通报情况。
林克庆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的起步之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十分重大。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履职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大会的各项协商议政活动中,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把握全国两会有利时机,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全省重点工作,选好角度,突出党派和界别特色,谋划提出一批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提案和建议,讲好广东故事,传递广东好声音。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切实提高思想水平和履职本领,严格遵守大会纪律和有关规定,树立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
省政协领导李心、陈文明,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纯手工制作的波罗鸡栩栩如生。李剑锋 摄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波罗诞”庙会,这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临近“波罗诞”,笔者到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走访看到,街坊们忙着制作吉祥物波罗鸡,迎接这场传统民俗盛会的到来。
“今年‘波罗诞’,我准备了上千只波罗鸡。”叶美英(下称“英姐”)兴奋地向笔者展示自己纯手工制作的波罗鸡。作为这项手艺的传承人,英姐坦言:“辛苦但很快乐,很值得,也希望这项手艺能继续发扬光大,被更多的年轻人知道。”
传承手艺30年
见证“波罗诞”庙会年年兴盛
上世纪80年代初,英姐初中毕业,在庙头村开的一家饭店里打工,从那时起,她见证着“波罗诞”逐年兴旺。
当时饭店前的那条路很窄,进出波罗庙全靠这一条路。每逢“波罗诞”,街头巷尾便人潮涌动,饭店里“流水式”做饭,忙得不可开交。
让英姐对波罗诞印象最深的,便是看大哥、大嫂在“波罗诞”庙会期间卖他们手工制作的工艺品, “波罗鸡、风车、剪纸,都很抢手,没一会儿装钱的箩就满满当当了。”英姐回忆起年轻时“波罗诞”的盛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其中卖得最火的便是波罗鸡。很多人来逛‘波罗诞’,都必定买一对波罗鸡挂在家里,图个平安吉祥。”在波罗诞文化的熏陶下,英姐慢慢跟她的大嫂学习起波罗鸡的制作。
上世纪90年代初,英姐师承大嫂,开始做波罗鸡,每年拿到庙会上去卖,波罗鸡总是卖得一只不剩。老一辈的村民知道波罗鸡是吉祥物,总会积极帮衬,“去英姐那买只波罗鸡回来”,成了村民们逛庙会的口头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看到波罗鸡活灵活现的样子,又听完波罗鸡的寓意后,纷纷买一对回家,不少人后来还都成了回头客,甚至还找英姐来团购。
看到这项手艺被这么多人认可,英姐很高兴。下班后,英姐总会抽空制作起波罗鸡,逐渐从爱好变成了副业。退休之后更是将其作为打发时间的乐事,一做就是30多年。由于制作工序复杂,过程辛苦,许多原来做波罗鸡的村民都纷纷“改行”做其他买卖了,但英姐仍坚守着这项手艺,她说,波罗鸡是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的一部分,要好好传扬下去,今年的庙会会一如既往的兴旺热闹。
32道工序组装
匠心打造有温度的波罗鸡
制作一只波罗鸡,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从做鸡模到组装完成,总共要经过大大小小32道工序,“这只60厘米高的波罗鸡,花了我半年时间制作,不是说想做马上就能做出来的。”英姐手里拿着这只10斤大的波罗鸡,展示给波罗鸡粘毛的过程。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第一步从做鸡模开始。英姐会从庙头村铜鼓山挖来粘土,捏成近似鸡的模型,风干后蘸在白石粉浴液中,取出再晒干,在“鸡肚”位置上放一条粗棉线,把元宝纸用煮好的粘米糊一层一层地糊在鸡模上待干后拉出粗棉线,把“鸡肚”刮开,小心取出泥模,逐成空壳纸模,再用元宝纸补回原棉线的缝隙,然后蘸白石粉水打底晒干,便成备用的鸡模。
之后分别是拣毛、粘鸡冠、粘鸡脚、粘鸡翼、鸡尾、做鸡盆。“都是使用真鸡的毛,根据光鸡、毛鸡两大类,组装时略有差别。”英姐举起身边制作好的波罗鸡一一介绍。“洗净后按鸡的头、颈、胸、背、翼、尾分雌雄放开,除翼和尾毛外,其余的要把原入肉的毛头剪去,以利粘贴,然后上颜色。”
有意思的是,波罗鸡的大小、毛色也各不相同,更是有雌雄之分。“鸡冠呈凹陷状的是公的,而鸡冠弧度差不多的则是母的。”英姐介绍说,“按鸡模用泥多少来衡量,10斤的算是比较大的了,会插上从大公鸡上生剪下来的尾毛,显得更栩栩如生。”
平日里,英姐负责波罗鸡各个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而上色则由丈夫协助完成。其中最辛苦的一环就是蘸粉,每蘸一次就要拿出去晒,晒完再蘸,弄得腰酸背痛。而最麻烦的是染鸡毛——买来颜料后放到锅里煮开,再把鸡毛放入锅里染。其中绿色既要加黄色又要加绿色,经过数次微调,才能调到好看的绿色。“原材料也并不好找,像禾秆、鸡毛等材料要去清远、肇庆那些地方去拿。”英姐表示,“虽然麻烦,但我想做,也相信自己能做得好。”
每年上千只波罗鸡
送出千年庙会美好祝福
往年正常举行的“波罗诞”庙会中,英姐大概能卖完一两千只波罗鸡。传说每年的波罗诞中其中一只是会叫的,如果买到会叫的波罗鸡,就会鸿运当头,发财富贵了。
而波罗鸡从何而来,其中有个有趣的传说。从前庙头村有个张姓姑婆无儿无女,养了一只大公鸡,毛色漂亮,神气昂然,斗起鸡来百战百胜。同村有个财主也喜欢养公鸡和斗鸡,叫家丁偷偷把姑婆的公鸡抢了过来,谁知这只公鸡从此再不啼叫。财主气极,就叫人把公鸡宰了,把鸡毛扔到垃圾岗。
伤心不已的姑婆将鸡毛一根根捡回家,洗净晒干,用黄泥作鸡身,纸皮作鸡皮,把鸡毛一根根粘上去,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做了出来。第二天早晨,姑婆又听到雄鸡在啼叫,她高兴之余又做了不少这样的鸡,留下最心爱的一只。适逢波罗诞的到来,姑婆就把鸡拿到庙会,卖给善信,大家就把这种鸡叫做波罗鸡。姑婆教会村中的姐妹做波罗鸡,久而久之,波罗鸡就成了游波罗必买的吉祥物。
“我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波罗鸡背后的故事,支持这项民间手艺,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英姐说。
(郑嘉俊)
附件下载:
家
是最温暖的港湾
离家出走的亲人
时刻牵挂在家人的心头
近日
与家人失联一年多的男子
在南庄多部门的帮助下
顺利找到家人
踏上回家的路
2月12日,南庄派出所接报一男子行为异常、衣衫褴褛,在辖区偷食物。接报后,民警迅速到场,并将该男子带回派出所调查,后经初步证实该名男子为流浪汉,无法提供姓名等身份信息,且精神异常。后经多方沟通协助,将该名男子送救助站后,转送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为证实该男子真实身份,南庄派出所秉持“一心为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经多方走访调查,证实该男子为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某村群众,已离家出走一年多。
为帮助流浪汉早日与亲人团聚,南庄派出所、镇公服办联动,联系其家人于2月17日驱车到南庄镇,将该走失男子接回老家。当家属在救助站见到走失1年多的儿子后,感到流泪,紧握着公安民警双手,饱含热泪地说:“感谢南庄派出所让我们重聚,你们辛苦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