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摄影家分组奔赴广州各线采风 以摄影作品传递广州“独特魅力”
纵然大雨滂沱,也挡不住摄影家们追随春天的脚步。“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粤港澳摄影家拍摄活动自24日启动,摄影家们分组奔赴广州各线采风。首日首站,他们别有兴致地来到广报中心7楼临江平台上,拍摄雨中的广州江景。
不远处,广州塔、猎德大桥等广州城市地标建筑被云雾萦绕。珠江对岸,高层写字楼闪烁着如同傍晚时的灯光。猎德桥上,车辆川流不息、繁忙依旧。如此这般的广州春雨之景深深打动了来自粤港澳的摄影家们,他们纷纷感慨“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正好出‘大片’”,继而个个架起自己的“长枪短炮”,乘着雨停的间歇,抢拍广州城市建筑“大片”。
琶洲口岸,直达香港
午后云雨暂收,一支摄影家“小分队”来到位于海珠区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通过介绍得知,从此处乘坐高速客船,约2小时便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
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始终屹立潮头,以商品流通为突破口,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尝试和探索,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从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二层出境大厅另一边的落地玻璃窗望出去,“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展馆近在眼前,恢宏高大的展馆建筑吸引着摄影师们的目光。
“现在有飞机、高铁,很快还会有直达香港机场的客船,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将更加便利。”来自香港的摄影家、中摄协“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展”金奖获得者隋彪说。隋彪十几岁的时候曾来广州探亲,并暂住了一个月。“今天第一天拍摄,广州塔、猎德大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有雨,但是拍摄气氛还是很好。”他期待,未来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交往能更加频繁。
“我来广州的次数不多,以前多是途经广州,这是我第一次专门来广州拍摄。”澳门摄影学会会员大会副主席张耀棠表示,广州多了很多新建筑物,市容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在张耀棠看来,粤港澳的饮食文化同宗同源,交往交流日益频繁,他希望通过此行走访不同的地方,借着一幅幅摄影作品,带领着大湾区民众进一步认识广州,感受广州的独特魅力。
骑楼漫步,粤声悠扬
从东城南岸到西城北岸,另一支摄影家“小分队”则漫步在永庆坊,在骑楼建筑和粤剧艺术中感受广州的历史与文化。
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广福台”上,正好上演《花田错会》《花木兰巡营》等剧目。悠扬的粤声与淅沥的雨声相和,吸引了摄影家和游人驻足。博物馆内丰富精美的粤剧展品,特别是难得一见的华美戏服,吸引摄影家们纷纷按下快门。
博物馆外,微雨中的永庆坊游人如织。摄影家既把镜头对准麻石街、青砖房、满洲窗这些被精心保留的岭南元素,也对准了街道中设计独特的潮流小店。
“揭盖复涌”后,水网交错、舟船往来的老西关生活在永庆坊重现。“很多年前我来广州的时候,发现河涌总是有味道,没想到现在河水这么清澈,还成为景点。”这让澳门摄影家陈显耀感触颇深。
在中摄协会员、香港摄影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陈体根看来,永庆坊最有意思的是“有旧有新”,在老建筑和新业态的交融中,人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也能体会到时尚潮流的魅力。
中摄协会员、恩典摄影学会活动部主任秦宗良是一名“老广”,1986年移居香港。两地差别曾让他十分感慨,但这些年他每一次回广州都能看到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交通到商业、到民生。“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变迁,也让每个人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培养优秀文学人才 助力本土作家队伍建设
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以文学之力筑文化名城
春雨春色春意浓。3月25日上午,花城文学院在广州越秀公园“陌上花开”文化空间举行揭牌及签约仪式,宣告正式成立。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掀开新的篇章。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董事长谭君铁等,在现场一同见证花城文学院的成立。
成立仪式现场,在众多中国文学界重量级嘉宾的见证下,花城文学院聘请麦家、陈晓明为联席院长,并签约魏微、葛亮、李娟、陈楸帆、蔡崇达、笛安、杨庆祥、陈培浩等8位优秀青年作家、评论家,共同探索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新机制。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花城文学院由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广东省作协、广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办院模式,着力打造“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多元融合产业平台”,通过陆续签约一批作家、评论家,评选发布“花城文学榜”,启动原创文学精品创作计划,举办文学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探索文学繁荣发展的新路径。
“花城”这一文学品牌创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始终关注时代变化与中国发展,汲取广东改革开放精神,出版了大量广受读者喜爱的文学精品,培育、团结了一大批勇于进取、德才兼备的作家、评论家,为推动广东文艺繁荣发展,开辟当代文学新天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花城文学院将依托“花城”文学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凝聚培养优秀文学人才,助力本土作家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文艺精品创作,记录伟大时代变革,充分发挥文学在文艺创作中的“母本”作用;另一方面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产业为文学赋能,让文学激发产业动能,以文学之力筑文化之城,实现“文学+出版”“文学+人才”“文学+阅读”“文学+教育”“文学+经济”等多方面融合新可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花城文学院选址在广州越秀公园的“陌上花开”文化空间。越秀公园是广州文化地标“五羊石像”的所在地,也是广州2000多年历史文脉的起点。“陌上花开”文化空间,深入融合越秀公园历史、红色、生态、人文等丰厚资源,依托广东省出版集团文学主题“泊”书店、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在文学阅读、文艺鉴赏、文创交流、文化研学等领域开展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花城文学榜揭晓
发布10位上榜作家及作品
3月25日晚,“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在广州友谊剧院举办,现场揭晓10部入选作品并颁发荣誉。
此次花城文学榜单以“追光·踏浪”为主题,评选出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出版的十大文学好书,以此鼓励有当代审美意识、艺术创新理念、文化生命活力的文学创作;以文学之光、时代之光,照见千万作者“追光”前行,“踏浪”弄潮,展现勇立潮头的创新者、先驱者、探索者的决心;以文艺创作精品推动广东文化和人文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彰显当代中国文学原创的最新成就和繁荣风貌。
此次花城文学榜,10位上榜作家及其作品分别是:鲁敏《金色河流》、韩东《奇迹》、葛亮《燕食记》、黄灯《我的二本学生》、东西《回响》、张炜《河湾》、孙甘露《千里江山图》、刘震云《一日三秋》、李修文《诗来见我》、李敬泽《跑步集》。
《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举行
岭南春早,花树争发。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花城文学院联合承办的《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于3月25日在广州举办。
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本书作者、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及来自省内外文学创作与评论界近三十位专家,共聚花城,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地打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省委宣传部领导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陈晓明文集》的独特价值,赞赏这部文集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集纳了这个时代在文化实践中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内容,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认为陈晓明教授始终保持内心的真实,坚守信仰和立场,自觉地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在现代文学学科体制建设的话语实践上勤勉努力,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路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广东文学界借此机会,学习陈晓明教授锐意进取的问学精神,学习他构建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追求,立足文本、贴近现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以奋进姿态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敬泽在致辞中表示,陈晓明教授长期保持英雄主义气质和浪漫主义情怀,他的文学批评具有极强的理论穿透力,在当代批评家中首屈一指。这套文集以鲜明的全球视角,审视和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过去与未来,怀着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书写中国文学史,展示了一名具有探索精神的学者所应有的学术勇气和历史胆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