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石拱桥:深藏山间田野的独特风景
详细内容

石拱桥:深藏山间田野的独特风景

时间:2023-03-05     人气:7878     来源:明城发布     作者:
概述:桥梁是跨越河流和峡谷的建筑,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1400多年前,河北赵县便建设了著名的赵州桥,因建造工艺独特......

桥梁是跨越河流和峡谷的建筑,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1400多年前,河北赵县便建设了著名的赵州桥,因建造工艺独特,让其成为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的石拱桥。石拱桥的形态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在石料丰富的地区被广泛应用,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明城这几座石拱桥静立于河涧数十载,历经风雨,阅尽变迁,作为阡陌交通的一环始终默默坚守。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深藏于山间田野的石拱桥也渐成美丽乡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东雄桥环环相扣心心相印


驾车沿着高明大道西往明城镇下新村村口方向拐进,便能看见东雄桥。从远处看去,桥的大拱、小拱与河水相映成趣,形成“环环相扣、心心相印”的景象。


东雄桥,又名新东大桥,位于明城镇下新村的村口C293东雄村道,于1990年12月建成通车。全长100米,5孔16米跨,宽5.5米,板拱结构,是明城镇下新、东红、旧村等地的村民通往高明大道的必经之路。


东雄桥,又名新东大桥,位于明城镇下新村的村口C293东雄村道,于1990年12月建成通车。交通局供图


石拱桥是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通过拱形结构将竖向压力分解成轴向压力,并沿着拱形结构传递到两侧的桥梁基础。比起现代的桥梁建筑,东雄桥不是那么高大雄伟,但该桥横跨沧江河,连通着下新村与新圩片区,对下新村人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村里的变化,老人看得最多,感触最深。今年70岁的下新村村民刘凤新是当年兴建东雄桥的施工队队员之一,在他的记忆里,在没有桥梁的日子里,物资运输只能依靠竹排、小艇和肩挑手提,村民饱受跋山涉水之苦。“当时我们去新圩赶集,都要撑竹排过去,有时候河水湍急,对于村民来说就很不安全。”刘凤新说,当年由县政府、县交通局以及村民共同出资,兴建了东雄桥,以方便村民出行。“年轻的村民都要帮忙兴建东雄桥,我们这种看不懂图纸的就帮忙运泥沙,每天施工十小时,用了一年多才建成这座桥。”


乡间的一草一木是传承乡土记忆的载体。的确,被岁月打磨过的东雄石拱桥,在时光的浩海中,流淌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


旧沧江桥水影结合宁静致远


傍晚时分,沧江河波光潋滟,两岸绿浪翻涌、人影婆娑,一幅水清景美的城市画卷,沿着百里沧江徐徐展开。


如今的沧江河面上,有两座沧江桥,其中旧沧江桥位于明城镇乡道Y011人明线,全长132.8米,3孔36米跨,宽8.3米,属于双曲拱结构。仔细观察,旧沧江桥每跨共有12个腹拱,5片拱肋,拱肋间设7道横系梁。桥拱跨径大,状如弓,与水影相结合,如同清澈的双眸,附近的禄堂村、禾仓村等地村民均通过此桥过江。


旧沧江桥位于明城镇乡道Y011人明线,全长132.8米,3孔36米跨,宽8.3米,属于双曲拱结构。交通局供图


在抗日战争时期,旧沧江桥被日军炸断,如今的旧沧江桥,于20世纪70年代翻新重建。据《高明县志》记录,1938年正月初四,旧沧江桥遭日本战机炸断;1941年,为阻止日军进犯,当时的政府奉命破坏公路桥梁,将桥炸去一部分;1950年,旧沧江桥再次被修复为简支木桥;1978年12月,当时的高鹤县政府在原桥上游10米处新建了一座波悬链线空腹双曲拱桥,桥墩则为沉井重力组合式U形桥台。


在20世纪70年代,建桥的技术还没有如今那么高超,也没有现在那么优越的施工条件,大部分施工只能靠肩挑背扛,难度系数可见一斑。历经数十年光阴,2013年11月,旧沧江桥由于桥体出现问题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维修加固。当时的高明区公路局对旧沧江桥进行加固,内容包括增大拱肋、重建部分桥体结构、封闭裂缝等,并于2014年完成“治疗”恢复通车。


如今,走在旧沧江桥上,看见沧江河碧绿的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闪动,仍能感受到沧江河两岸的宁静致远。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