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始终把市民的需求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
一直以来,南海的行政体制改革都走在前列。纵观南海行政审批改革历程,会看到一连串的“首创”:在全国首创“三单管理”、率先探索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模式;在全省首推微信“刷脸政务”;在全市创办首个政务管理办公室,首推包邮服务和容缺受理;在全国率先推行“湾区通办”……
在改革的过程中,南海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全区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一项项突破性改革,是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的“勋章”,更是南海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印证。
探索创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把时间拨回2001年初,彼时的南海迎来经济“大爆发”,由此带来的企业和人口集聚,对政府的行政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如何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南海进行了不少探索。在2001年的11月,南海市行政审批中心领导组成立。翌年1月24日,南海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办公。全市21个部门的345个行政许可事项在中心统一办理,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
2003年,南海明确提出“高效南海”的理念,倡导“政府工作服务为先”,全面推进效能革命。南海区先后两次向镇级下放审批事权共119项;同时,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包括简化办事程序,实行“5日办结”等制度。紧接着,南海着力推动“有为、有效、有信、有限”的政府建设,促进政府高效运转。
一直以来,部门多、手续繁、速度慢、效率低、时间长是老百姓投诉政府行政审批的主要原因,也是长期困扰着一个地方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5年6月22日,南海召开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公布《南海区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试点方案》,在区经贸局、环保局、规划分局进行试点。此次改革的重点是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解决“中间环节办事难”问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工作新局面。同年9月,又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南海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内容,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实施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
简政放权
搭建三级行政服务体系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自2009年底开始,佛山在顺德区容桂街道和南海区狮山镇开展“简政强镇”试点工作。11月10日狮山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11月20日,狮山镇政府任命简政强镇事权改革12个内设机构负责人,新机构同时挂牌运作。12月1日,狮山镇正式承接区首批下放事权,包括11个部门共116项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事项。
2010年,南海在全区全面铺开“简政强镇”改革,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区镇权责关系,扩大镇(街道)的管理权限;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优化政府职能;理顺其他关系,提升镇(街道)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这项工作在当年9月全面完成。
为了扩大镇街行政事务的权限,2012年1月13日南海区首个村(居)行政服务中心在西樵镇太平社区揭牌,首试行政审批职能。区政府提出通过西樵镇半年的试点建设,年内在全区村(居)推广,成为全国首个行政服务中心村(居)全覆盖的县域单位。
同年7月16日,南海区政府召开行政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公布《佛山市南海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做法,将社会建设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机结合,把区级60%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镇(街道),镇(街道)80%的审批、管理以及服务事项可在村(居)办理,促使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012年10月18日,南海政府全面开通区镇村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联网办事系统村(居)全覆盖。其中,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镇(街道)15个中心、273个村(居)中心实现顺畅联网运行,并全部配备网上办事自助终端。
如今,南海构建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体系,形成“15分钟行政服务圈”。
放管结合
创新打造高效政务服务
更多审批事权下放到镇街的同时,南海也在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2013年9月南海区被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列为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抓紧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3年12月10日,南海开出广东省首份行政审批“负面清单”。区政府正式向社会宣布推行“三单”管理机制,即通过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运用“网络倒逼”,构建一个“差异化管理”和“无差异审批”新格局,实现透明公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2015年,南海再次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实施工程类“一窗通办”新模式,共纳入660个审批服务事项。
2016年2月1日南海区与广州市荔湾区正式实施企业登记和财政业务等14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实体窗口“广佛跨城通办”,这是全国首例行政审批实体窗口“跨城通办”业务。随后,南海与多地达成“跨城通办”。
当“跨城通办”经验被省内各地参考复制时,南海又在2019年5月全国首推“湾区通办”,与香港实现政务通办。
2019年,南海区召开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政府服务再造”,以落实“强市、活区、实镇”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区镇村的统筹分工机制,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利用大数据建设“城市大脑”,为城市治理提供决策支撑。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流程再造,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南海区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10月31日,南海获评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区)。
2020年9月1日起,南海实施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在国内首推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收件窗口,把政务服务资源、审批权限下沉镇(街道),逐步实现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事项100%下沉到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如今,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经过智能化改造,一楼扩容升级“自助办”,设立了多台自助服务终端;二楼布设的机器以智能柜台为主,“智能办”是这里的主题;三楼改造为南海重点项目代办中心,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代办服务。
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先行者,南海始终把市民的需求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未来,南海将在行政审批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群众办事更加省心放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矛盾纠纷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如何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顺德的答案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行“顺德区社会矛盾纠纷全链条多元化调解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警调+访调+诉调+检调”无缝对接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资源,推动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提升全区社会治理水平。
凝练人民调解“顺德经验”
“八心”调解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1年5月6日,龙江某工厂员工不慎受伤,经抢救无效身亡。事发后,死者的十多名家属从外地赶来,一度聚集在医院不愿离开,若处理不当将有可能令事态发展进一步恶化。龙江司法所立即启动社会纠纷全链条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分别对死者家属进行安抚以及对事故进行调查。细心的调解员留意到死者家属的食宿问题亟待解决,遂多次协调厂方先行垫付5万元用于家属的食宿,有效稳定了家属的情绪。5月10日,调解员再行组织调解,认真梳理案件事实,历经10小时的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为这起用工关系复杂的死亡事件画上句号。
这场纠纷能快速、顺利化解,得益于一套科学有效的调解技法——“八心”调解工作法。这是顺德区司法局在顺德人民调解工作中凝练出来的创新经验,它聚焦人民调解的政治要求、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服务技巧等核心要义,在实践工作中坚守“初心与匠心”,秉承“公心与诚心”,坚持“细心与耐心”,奉献“热心与爱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述案件中,人民调解员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精益求精探求案件事实与争议焦点的匠心,制定了相应的调解方案,促使纠纷有效化解。
据统计,2021年1月至9月,全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320次,调处案件3447件,成功调处3401件,成功率达98.7%,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受到基层群众的赞扬。
创新“最多访一次”机制
警访调一体化对接联动“一揽子”解决纠纷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2019年11月以来,顺德公安创新“最多访一次”新机制,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区公安局信访室、派出所访调中心、社区民警中队警调中心、社区警务调解室四级信访工作架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化解在基层,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构建“治安调解+人民调解+刑事和解+司法确认+网上调解”相结合的警访调一体化对接联动模式,顺德公安陆续在全区十个镇街派出所设置警调中心,主动整合各方资源,由派出所民警和警辅人员协同镇(街道)司法部门派驻专职调解员,联合办公、各司其职,并通过司法确认系统直接与法院对接,大大缩短办理时间,切实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
新机制推行以来,截至2021年9月25日,全区6个警调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8729人,受理调解事项2015宗,成功化解1915宗,成功率95.04%,调解成功涉及金额2935.97万元,协议履行率100%,群众满意度100%,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顺德区法律援助处在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2020年3月,佛山市某科技有限公司的陈某某等20名员工为追讨欠薪向顺德区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承办律师在了解案情后,详细地向受援人解答法律问题,并指引陈某某等20名受援人积极收集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公司欠薪等证据材料,为其撰写仲裁申请书,复印、准备证据材料清单,及时陪同员工代表申请仲裁立案。最后,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公司同意足额支付拖欠的工资,并给予员工适当的经济补偿和部分提成。
为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区法援处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和优先办理,还通过庭审旁听、卷宗检查、回访当事人和听取司法部门意见等方式,提升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络,送法律援助服务到基层工地、社区。如2018年4月,在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04标项目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在全区十个镇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完善法律援助窗口建设。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公众法治意识
有效的法治宣传,有助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提升。
近年来,顺德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普遍实施以案释法制度,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在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此外,各部门根据部门行业的特点,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诠释法律,向广大市民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如顺德区普法办、区司法局携手区法院、团区委开展模拟法庭进学校暨以案释法校园行系列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全程参与感受案件审理全过程,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教育效果;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顺德成功打掉北滘一伙垄断载客路线牟利的“车霸”,针对这宗典型案例,顺德区交通运输局及时开展“以案说法”,在行业内开展警示教育,对涉案区域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一宗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并梳理出部分国家保护动物品类,通过图文形式进行科普,引发众多市民关注,杜绝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10月16日,第四届佛山市鹰爪拳青少年传统武术套路、第三届佛山少临南家拳、第二届螳螂拳联赛在佛山市禅城区普君新城举行。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共30支代表队,超过300名运动员参赛,角逐鹰爪拳、南家拳、螳螂拳各项目的金银铜奖项。
本次活动是由佛山市武术协会主办,佛山市武术协会鹰爪拳会、佛山市武术协会南家拳会和佛山市武术协会螳螂拳会联合承办。
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佛山市武术协会会长梁焯贤表示,武术作为佛山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灿烂多姿的风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活动举办的目的,不仅是交流武术,更是交流文化和素质。
比赛上,不仅有展示不同拳种武术套路的集体项目,也有个人项目的竞技交流。
此次活动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佛山世界功夫之城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通过搭建赛事平台,让各地鹰爪拳、南家拳、螳螂拳爱好者共同切磋拳艺,促进鹰爪拳、南家拳和螳螂拳三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助力佛山打造世界功夫之城,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