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你一起的五年,幸福北江徐徐展开
盘粤北,纳八江,润六市,撑湾区。北江,千古奔流,浩浩荡荡,延绵四百余公里,孕育了岭南千年文化。北江流域内河湖密布,人们向水而生,亲水而荣。守护安全美丽幸福北江,关系到流域内数千万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
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
五年来,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殷殷嘱托,贯彻落实党中央、水利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流域统筹+区域协作”机制作用,按照“搭平台、善协调、勤报告、常通报、强调水、严考核”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北江流域河长制湖长制“有名”到“有实”“有能”“有效”。
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携手流域内六地市不断深化流域河湖长制工作,流域内1.3万余名河长凝聚成合力,描绘出一幅“水面整洁、水量保证、水质提升、水岸美化”的美丽北江画卷,持续扎实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清、造福人民的幸福北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目前,北江流域各地护河治水成效显著。北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35个仅剩1个断面未达标,其余34个断面均达到2021年的水质目标要求,水质达标率为97.1%。流域内各地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城乡黑臭水体、农村黑臭水体正在逐步整治销号,小微水体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清四乱”“清漂”等河湖长制专项行动常态推进,河湖环境不断改善。城镇源头治水效能不断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不断补齐补强,畜禽和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及污染治理优化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系统推进等。河道空间管控不断加强,执法监管不断强化,河道采砂不断规范。碧道建设逐步推进,亲水空间不断增加。
河长领治,治水有能有效
北江流域各级河长湖长不断加深对河长制工作职责和使命的认识,切实提升治河护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在岗位、在状态的实际行动开展巡河履职,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常态化、全面化、长效化,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确保河长制湖长制见行动、见成效。自“广东智慧河长”平台记录巡河以来,流域内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巡河约149.47万次,发现问题约15.47万个,整改完成约15.45万个。以零容忍的态度协调各部门遏制“四乱”增量,清理“四乱”存量,推动整改完成“四乱”问题三千多个。“清漂”持续常态化,全流域年均投入资金约3亿元,实现1万余公里河道、一千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保洁长效覆盖。深抓常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河道采砂监管、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河湖健康评价等工作,不断夯实河湖管理基础工作。
流域统筹区域联动,扎实深耕水污染防治
以确保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为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会同流域各市密切关注研判河湖水质状况动态,紧盯水污染防治重要环节,强化相邻两地河长制工作沟通协调、交流合作,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切实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合力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和河湖管护工作,根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确保断面水质达标不反弹。目前,北江流域各市累计报送需省协调解决跨界河湖问题共38个,已协调相关地市完成整改32个。
五年来,流域各地市联防联治,扎实推进综合整治,亮点纷呈。广州市先后发布10道总河长令,以军令状的形式,要求各级河长做到守河有责、护河担责、治河尽责。佛山市创新出台《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检查方案(试行)》,以“季考”模式推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韶关市统筹协调以“河十条”为抓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基础。清远市重点推进滃江、漫水河、乐排河等市重点流域整治工程,保障国家和省地表水考核断面质稳定达标。肇庆市聚焦水质考核未达标断面,开展综合治理,重点严控污染源头,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源市坚持源头治理,扎实推进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活水畅流等工程,严厉打击偷排污水行为,坚决阻断污水入河。
紧绷防汛安全弦,有力保障流域水安全
统筹流域各地市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严格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省防总的工作部署,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建立北江流域水工程联合优化调度,严密分析流域雨水汛情发展态势,加强滚动会商研判,对乐昌峡、飞来峡等流域重要水工程采取预泄和分时段控泄等措施实施动态调度,最大限度降低北江洪水影响;积极推进潖江蓄滞洪区工程建设,补齐补强北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编制完善《北江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等制度,做到超标准洪水防御的有准备有应对,确保“超标洪水不打乱仗”。
管好“盛水的盆”,调好“盆里的水”
按照《广东省北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联合流域各级水利部门科学精细调水。一是完善水工程动态调度机制,科学统筹补水蓄水,争取更多调度主动权,扎实做好枯水期水量调度工作;二是密切监视流域水雨情,把握旱情发展形势,科学精细调度水源,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保障北江7个重要控制断面流量持续满足生态流量要求;三是坚持实施北江大堤沿线七座穿堤涵闸生态引水,持续保障广佛清跨界河涌生态用水需求,有效助力广佛清跨界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监管体系,严控河湖空间
根据流域管理机构职能,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以北江大堤、飞来峡、乐昌峡库区管理为“点”、北江干流管理为“线”、北江流域河湖管理为“面”,建立起以点带线推动面的流域河湖水事巡查监督机制,站好河长“前哨”岗,督促各地压实“属地”河湖管护责任,强化联合涉水执法监管,彻底清除了“砂霸”“河霸”,有效遏制了“蚂蚁搬家”式非法采砂,实现了河道采砂“管得住、管得好、更管长久”。
扎实建设北江特色碧道,牵引打造幸福河湖
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协同流域内地市务实稳妥推进江河安澜、秀水长清、造福人民的“北江南岭山水画廊”和“大湾区岭南宜居魅力水网”万里碧道建设。因地制宜将碧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碧道沿线历史水文化优势,让条条黄金水道化身万里碧道,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给人民群众享受碧道建设“红利”。目前,北江流域各地市累计建成碧道已达上千公里。
岭南大地,江河竞秀;河湖有“长”,流域有“治”。新时期,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不断推进河湖长制的迭代升级,晕墨点彩徐徐绘就“河畅安澜、水丰流清、岸绿景美、宜居宜业”的幸福北江生态画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近期,冒充“公检法”诈骗高发
据佛山市反诈骗中心南海分中心民警介绍
11月15日至21日
全区冒充“公检法”诈骗共发生23起
在所有电诈警情中占比15.2%
而受害者几乎全是女性
近日,南海警方公布了最新一份(11月15日至11月21日)南海区电信诈骗警情态势。
【警情态势】
11月15日至11月21日,南海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环比上升4.14%,同比下降23.35%。
【警情高发的镇街】
11月15日至11月21日,南海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较为高发的区域是:桂城、平洲、里水。
【真实案例】
11月5日,事主阿芬(化名)接到一通疑似境外打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你涉嫌洗黑钱,检察院要逮捕你,请你配合调查。”这下可把阿芬急坏了,不知所措的她连忙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随后“检察官”发来了“逮捕证”,并表示阿芬被他人利用个人信息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现在需要自证清白。看到“逮捕证”,阿芬彻底慌了,遂按照要求将对方转发过来的激活码,发送给了农业银行;此外还拍摄了张嘴、眨眼、左右摇头等动作视频发给了对方。
“你把所有的钱都存进农业银行的卡上,存得越多就越能证明你不会参与这宗案件,到时我帮你开一张结案证明,澄清你与案件无关。”阿芬听到后,于11月5日开始陆陆续续到银行柜员机存钱。然而,阿芬卡里的钱却不断被转走,最终被人分15笔共转走了36300元。
部分转账记录。
因其银行卡未开通短信提醒功能,阿芬一直不知道卡里的钱被人转走了;直到11月15日,才发现自己被骗,后赶紧到官窑派出所报警求助。
警方提醒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不会通过社交平台发送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通知涉案人员核查资金、转账汇款、下载APP等。市民一旦遇到有人要求拍摄脸部特写,并做特定动作的,请务必警惕,你的人脸信息有可能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如遇冒充“公检法”诈骗,请市民群众保持警惕,必要时可拨打96110进行核实,切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以下高发警情
大家千万别上当
【高发警情及套路拆解】
【方式一】网络贷款诈骗 占比21.9%
套路拆解
诈骗分子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等幌子,吸引事主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陆虚假贷款网站,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事主转款刷流水、验证还款能力来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
正规贷款在放款前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二】刷单返利诈骗 占比19.2%
套路拆解
诈骗分子通过聊天工具吸引目标群体,晒兼职收益、付款截图等骗取事主的信任,让事主获取小额利益后再让其加大投入,最后以“任务单未完成”等为由拒退本金。
防骗提醒
网络刷单100%是诈骗。
11月29日,佛山市三水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鲜出炉,6个项目入选,其中5个与美食相关,包括芦苞腊味制作技艺、咏泉特色美食、猪肚包鸡制作技艺3项传统技艺,三水臭屁醋食俗、三水河鲜生产习俗2个民俗。
佛山市三水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截至目前,三水共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8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个。近年来,三水美食项目频频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三水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
作为三江汇流之地,汇西江、北江、绥江三江之灵气,丰富的水系孕育出丰富的特色食材和美食,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近年来,三水不断加大对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与传播。
其中,“三水美食”就被列入三水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子项目包括三水河鲜、风味小吃和田基美食。第七批区级非遗项目中,5个项目有4个跟美食有关,分别是西南抽油、西南米醋、明昌鸡仔饼、乐平大包。第八批区级非遗项目中,3项传统技艺——白坭西江疍家美食制作技艺、禾秆盖珍珠制作技艺、疍家腊鸭扎制作技艺,1项民俗——独树岗千叟宴,都是颇具特色的三水美食文化。
今年以来,三水依托特色美食文化资源,布局“美食+”产业,先后出台了《佛山市三水区推动“美食+”工程,打造湾区美食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佛山市三水区“农家乐”高质量发展方案(2021-2023)》《佛山市三水区“美食+”文旅餐饮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3)》等配套文件。
深挖三水粤菜美食文化作为三水区推动“美食+”文旅餐饮融合的主要任务之一,聚力挖掘、整理、传承与传播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水再次发力,芦苞腊味制作技艺、咏泉特色美食、猪肚包鸡制作技艺、三水臭屁醋食俗、三水河鲜生产习俗5个项目成功纳入区级非遗保护名录,进一步厚植三水美食发展的底蕴与优势。
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推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其中,将争取推动三水河鲜、臭屁醋等项目进入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名录,对成功入选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给予一次性2万元至30万元奖励。
三水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介绍
01、太极拳(杨式)
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拳术,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河北人杨露禅,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趋向,与其子杨班候,杨健候,其孙杨澄甫等人发展改编而成。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佛山杨式太极拳的传入,源于拳师区荣钜得知杨澄甫及其子杨守中在广州授拳,专程到广州学艺,后便在佛山收徒传授杨氏太极拳。区荣钜弟子众多,其一是三水罗宜英,于60年代拜师区荣钜,由于其学习认真、虚心,使区荣钜常来三水西南对罗宜英进行言传身教,悉心传授其杨式太极拳拳、刀、剑、推手等内容。罗宜英自60年代开始在三水公开免费传授式杨式太极拳,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
02、芦苞腊味制作技艺
芦苞镇位于三水区中北部,为北江冲积而成的沙洲,北江穿镇而过,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优质的水源、优美的生态共同孕育出驰名的芦苞河鲜。数百年前,芦苞渔民就用北江捕捞的河鲜天然晒干为鱼干,用作冬季食用以及赠送亲友。
数百年来,芦苞人坚持制作腊味,并不断提高完善腊味制作水平和风味,逐渐形成芦苞“腊味四宝”——腊肉、腊肠、腊鸭、鱼干。芦苞镇政府连续多年举办芦苞腊味节,对芦苞腊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12月,“三水芦苞鱼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映射出芦苞渔文化的深厚积淀。
03、咏泉特色美食
咏泉特色美食由金牌吊烧鸡,风味腊乳鸽皇、腊鸭扎,田园锦绣、蟹子桂花球、荷香八宝鸭、瑶柱金虾酿茄子、桑拿水鱼、蚝皇素鲍莆、拉皮卷等菜式组成,食材大多取自三水本地,是在继承传统粤菜以腊、浸、焖、蒸、炒、煎、炖等方式对食材进行烹饪的技艺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制宜地追求“新派”,加以传承发展,触类旁通。
咏泉特色美食创始人赖北泉出生于饮食世家,其爷爷赖树斌和父亲赖顺都是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对粤菜烹饪有着浓厚的兴趣,坚持阅读有关粤菜烹饪书籍,把从祖父辈学习到的粤菜烹饪技巧,结合自己实践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实验和创新。经过赖北泉家族四代人的专研,形成了颇具三水特色的咏泉美食。
04、猪肚包鸡制作技艺
假日猪肚包鸡,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黎伟文先生原创,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主要原材料为猪肚、鸡肉、胡椒,首先选用新鲜的上等猪肚,通过精细的加工,去除猪肚的腥、膻、臭。随后,把选好的原只农家鸡用店内独特的调料腌制好,然后塞入猪肚内,最后扎好猪肚两头封口;选用新鲜猪骨熬制5~6小时作为汤底后,加入黄芪、党参、淮山、红枣、枸杞等药材,科学烹制,使这道菜式具有补中益气、壮腰健肾、补精添髓、祛风祛寒等滋补作用。
经过二十余载的发展,假日猪肚包鸡在粤港澳多地享负盛名,众多食客慕名而来三水品尝这道特色美食。
05、三水臭屁醋食俗
三水臭屁醋这种臭味食品的酿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齐民要术》成书前的公元533年前,距今有近1500年的历史。
臭屁醋最初是妇女分娩后至小孩满月前所食用的食品。因生活条件的不同,在食用臭屁醋时加入番薯、梅菜、白豆、鲤鱼、鲫鱼等,用于给产后的妇女补充营养和催奶。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当地农户逐渐在臭屁醋中加入猪脚、鸡脚等食材一起食用,并走到了周边民众的食谱上,并代代相传。
臭屁醋除了家家户户制作食用外,区内也开办了数十家主营臭屁醋的饭店,三水臭屁醋成为了三水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食物和文化习俗。
06、三水河鲜生产习俗
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地的三水,一直是广府疍家人的聚居地之一。据康熙年间的《三水县志》记载,当时三水地区有“疍埠”十个,共有474户疍民。这些生活在水上的居民,有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这些风俗习惯延续至今,形成了一种中华大地上为数极少的独具特色的水生文化。疍家以捕鱼为生,与鱼类相关的各种河鲜的知识体系和具体实践,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习俗。
数百年来,三水疍家人一直在西江、北江上捕鱼为生,完全掌握了这两条河流所出产河鲜的异同。在生产实践中,三水疍家人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有关各种河鲜的捕捞技巧、江河禁忌、神话传说等,并以谚语歌谣的方式流传下来,数百年来一直对从事渔业的人们产生着深厚的影响,成为了他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核心,形成了独特的三水河鲜文化。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