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出台最新指导意见:事关校内课后服务!
近日,为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校内服务水平,健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佛山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的若干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围绕落实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主体责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管理、鼓励引入第三方辅助管理服务机构、加大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力度等四大方面作出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学校是开展校内课后服务主体,校内课后服务以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社会机构的课程或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的服务,也可引入第三方辅助管理服务机构实施委托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的引入和管理,实行白名单管理制度,供学校会同家长委员会在白名单中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可纳入辅助管理机构平台管理,将开展素质类拓展服务的服务内容、课程计划、人员安排、容纳人数、服务条件和费用标准等信息及时公示,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在收费方面
▼
《意见》指出,引入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素质拓展服务的收费坚持自愿、普惠非营利原则,按代收费规定合理收取费用,收费标准应不高于本区域青少宫同类课程收费标准。费用收取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代收取,可委托辅助管理平台实施统计和结算,但不得由第三方收取。
针对引入的辅助管理机构
《意见》也进行了规范指引
▼
《意见》强调,为减轻学校和教师工作负担,学校可严格遵循“公益普惠、合理分担、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引入辅助管理机构参与辅助管理,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师生、家长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等各方提供服务。可委托辅助管理机构实行线下管理,或依托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管理。辅助管理机构线下管理服务内容可包括受理申请、登记、考勤、排课、计费、派出参与校内服务工作人员等事项。线上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服务内容可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模块。
在引入方式上
▼
《意见》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第三方辅助管理服务供辖区内学校使用,购买辅助管理机构服务的费用可由各级政府财政专项补助支付。学校引入辅助管理机构的,相关费用可在学校校内课后服务的服务性收费收入中支出。
《意见》规定,辅助管理平台供应机构必须是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使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必须为入库《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白名单的APP,或按《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通过教育部或广东省教育厅审查并列入备案名单的学习类APP。
在校内课后服务保障上
▼
《意见》还提出,要加大校内课后服务保障力度上,探索实施教师弹性工作制,加强师资配置的统筹力度,可设立课后服务“双岗制”,对有不同教学工作量和日常管理任务的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和时间安排。学校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女职工、家庭负担较重职工及上班距离较远职工的关心关爱。
快点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
快点吃,饭都凉掉了!
快点睡觉啦,明天上学起不来了!
出门都说了20分钟了,衣服都还没穿好!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每天,都要和孩子说上很多遍?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得催一下孩子?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饱受孩子“磨蹭”的困扰。
但催促孩子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往往是:越催孩子越磨蹭。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纠正孩子爱磨蹭的行为?
01、催促暗示孩子:你可以再磨蹭一会儿
有过经验的妈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催促孩子时,只有当你真的濒临发火或是已经发火时,孩子才会行动。因为,习惯于被催促的孩子,心里都会有这样一个三步曲:
第一遍促催时,大多数孩子是不会在乎的,因为他们知道妈妈只是在打个预防针,反正还会再催的。
第二遍催促时,孩子预感到妈妈可能会发火,于是抓紧最后的时间再玩一会儿;
第三遍催促时,孩子知道妈妈真的要发火了,再不行动可能会被惩罚,于是才会开始行动。
催促孩子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在我没发火之前,你还有时间再磨蹭一会儿。
02、经常被催促的孩子,易习惯于依赖
催促的另一层含义其实是:妈妈一定会在我身边盯着我。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吃饭时,你不看着孩子,他就不吃;写作业时,你不在身边,孩子就不做。
所有事情,你不在身边唠叨着,孩子就没有行动的动力。如果一些妈妈催孩子催不动,干脆直接动手帮忙,那孩子内心就更有依靠了:反正上学不会晚、反正妈妈会帮我收拾。孩子的磨蹭往往就是被这样催出来了。
03、孩子是催不快的
过度的催促犹如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孩子是催不快的,过度的催促犹如揠苗助长,适得其反。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重要:
教导孩子理解守时的意义
让孩子在承担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理解守时的意义。在教导孩子时间管理前,需要让孩子弄明白一件事:为什么一定要守时?
比如:孩子早上磨蹭着不肯穿衣服、吃早饭。这时候,爸妈不用再一遍遍催促孩子,按照规定的时间,到点就出门。因为磨蹭,可能爸妈不接送了,或者上课迟到了。这样一来,让孩子承担了磨蹭的“坏结果”,却可以成为孩子开始守时的好契机。
和孩子平等沟通
减少或最好不要唠叨、催促、甚至威胁,把强迫式或紧迫式表达,换成脆弱式表达。
比如:“快点吃,车上小朋友都等着你呢!”换成“妈妈希望你10分钟后可以吃饭,然后我们还有5分钟时间穿鞋出门,这样就可以准时和其他小朋友见面啦。”
家长还可以用“PDCA循环法
★“P”代表“Plan”,也就是计划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列计划表的意识,但最终却发现,不仅目标没完成,计划也变成了笑话。其实,不是因为孩子太拖拉。而是因为列计划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从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难以操作的目标。而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必定是具体的、特殊的、可拆分成几个小步骤的。
比如:制定一份时间安排表,家长可以问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我们通常需要做哪些事情?”孩子可能会回答,写作业、吃饭、收拾东西、看电视,等等。这时候,家长负责记录,帮孩子整理一个时间表。
“D”代表“Do”,也就是执行
不少家长也经常吐槽孩子:“只要父母不在家,计划都是水中花。”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小,大脑还没有完成发育,因此,他们对目标的专注度也远不及大人。这时候,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便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执行计划时,要确保第一步能在5分钟内完成执行最难的部分,也就是如何跨出第一步。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一上来就全部交给孩子,而是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先完成自己擅长的科目中的几道题。一方面降低了执行的难度,也缓解了孩子的焦虑。
其次,和孩子一起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安静的图书馆写作业,和在环境嘈杂的地方写作业,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效率是天差地别的。因此,营造一个安静、整洁、周围人都在积极向上的环境,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最后,家长应该坚守时间期限,并尽量不要改变它。很多父母都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孩子做一件的时间越长越好。
“C”代表“Check”,也就是检查
检查,通常包括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自检。也就是由孩子自己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总结,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难度稍高。另一种是他检。即是由父母密切监督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孩子抗击惰性。
“A”代表“Act”,也就是处理
当孩子达成了全部或部分目标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可以是语言上的称赞、表扬,也可以是带孩子吃一顿大餐、看一场电影或者满足孩子一个合理的心愿。
对于没有完成的计划,可以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但如果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磕磕绊绊,每一步都很难进行下去,也要考虑修正目标,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人父母,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可能比当下的一次成绩更重要
但如果孩子还是很磨蹭
也请爸妈更宽容一点
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毕竟,没有完美的父母
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