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开启清晰视界,佛山爱尔眼科摘镜科普直播圆满落幕
目前,近视已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近视人群近7亿,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素质,同时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防控形势严峻。为提高广大网友对近视防治的认识,佛山爱尔眼科医院于11月28日举办了 “精雕蜕变仅需一天——个性化微飞秒摘镜科普直播”,邀请专家详细解读近视防治,并呈现了1台开启清晰视界的精雕飞秒手术。
专家亲临现场讲解,广大网友直呼内行
本次科普直播邀请到佛山爱尔眼科医院霍敏灼主任作为嘉宾,霍主任是屈光科室屈光手术中心主任,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眼科视光学专业, 在佛山地区三甲医院从事眼科工作十余年, 对常见眼部疾病有丰富诊疗经验, 尤其擅长准分子飞秒激光手术。
直播开始,霍敏灼主任详细介绍了精雕飞秒手术的原理和优势。霍主任表示,精雕飞秒是一种高端的半飞秒手术方式,人的眼角膜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在放大后,可以看到每个人角膜独一无二、高低不平的形态。术前,医生会采用单张照片可采集22000点信息的角膜地形图仪,为每位患者的每只眼睛采集8张符合要求的图像,总计176000点,信息包括:角膜缘、虹膜、瞳孔缘、瞳孔位置等。在术中,医生会结合这些角膜地形图数据信息,使用准分子激光进行精准的切削。手术设备实现在术中自动跟踪患者眼球,如果术中患者眼球发生了转动,仪器会自动停止工作,保证患者的安全。
18岁至50岁的近视患者都可以接受精雕飞秒手术,医生可以针对患者信息和用眼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矫正近视的同时,矫正患者的散光,患者术后除了获得术前戴眼镜的视力,还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尤其是夜间视觉质量。患者在术中只需放轻松,摆正头位,目光盯紧仪器中出现的绿色光点,听从医生的指挥,便可以顺利地完成手术。患者术后一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用眼,完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霍敏灼主任特别提醒网友们,即使接受了近视手术,平时也要注意用眼健康,通常近距离用眼半个小时,就应该适当休息一下。
霍敏灼主任术前解读精雕飞秒手术
大咖解析手术流程,术前细致讲解
在霍主任进行术前准备和手术的同时,本次科普直播邀请到佛山爱尔眼科医院的陈建明医生为网友进行术前检查流程和手术流程的讲解。陈医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十多年,对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类屈光不正的矫正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根据具体眼部情况制定个体化屈光手术方案。
精雕飞秒手术对手术适应症要求比较严格,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要至少提前1天到医院进行医生问诊和详细的检查。术前的检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有23项之多,比如:视力、眼压、验光、角膜地形图仪、眼底检查等。精雕飞秒手术之所以成功率高,风险小,主要就是对手术的适应症的把控做得好。陈医生特别提醒网友们,患者如佩戴角膜接触镜需停戴(普通隐形软镜停戴一周,带散光及硬镜RGP停戴3~4周,角膜塑形镜停戴3个月以上),检查当天尽量避免化眼妆、不要开车。
陈医生介绍手术流程
患者在接受精雕飞秒手术前需按医嘱滴用眼药水,可以洗头洗澡,避免饮酒抽烟、辛辣刺激或油腻饮食,请勿熬夜。患者在接受手术的当天,请适量进食,注意饮食清淡,勿暴饮暴食,到院手术时可由亲属陪同,利于缓解紧张状态。在术前,医生会患者其洗眼,清除结膜囊内的分泌物、异物等,然后再进行眼部皮肤的消毒,以维持眼局部的一个无菌环境。洗眼消毒后,患者的手不要触碰消毒的区域,避免污染无菌环境。
陈医生全程揭秘精雕飞秒手术
陈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着重提及,精雕飞秒手术的特点是快速、精准和安全,手术使用的飞秒及准分子激光一体机是“黄金搭档”,切削速度快,稳定性非常高。首先是飞秒激光快速制瓣,然后是准分子激光精准切削,每100度仅需1.4秒。手术时长以秒计,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患者现身直播间,分享真实感受
除了专业的医生,本次直播还邀请1位体验者来到直播间,与网友分享最直观的感受。患者陈小姐表示,手术过程非常快,没有感到不适。术后视界变得很清晰,心情非常激动。
体验者分享手术感受
霍主任和陈医生严谨和细致的眼部健康科普,在为广大网友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体现出他们丰富的诊疗经验和严谨的医疗态度。网友们纷纷给两位医生点赞,不少网友表达了通过摘镜手术告别眼镜、开始全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近日,清远市与科大讯飞在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科大讯飞将积极参与清远市的“数字城市”建设,携手推进“AI+政务”、“AI+教育”、“AI+医疗”等多个方面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融合应用和成果落地。
(清远市展区展示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应用成果)
作为科大讯飞“AI+医疗”的创新成果之一,早在今年8月,智医助理系统就已经在清远市连山县智慧公卫专项试点中实现应用落地,为清远市推动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地贡献“AI力量”。
从“三天”到“半天”,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全面的检查
对于清远市连山县永和镇桂花里村医工作站的医生邓先袖而言,在人工智能帮助下为村民们做健康检查,让他感受到了从前没有过的“高科技”体验。2021年8月以来,作为清远市推动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地的专项试点,永和镇桂联村村委和桂花里村医工作站两个站点率先应用科大讯飞研发的智医助理系统,为智慧公卫持续建设提供先行经验。
相比于城市大医院里的医生出诊,对于村医们来说,下乡出诊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活。在桂联村,每位村民都有一本诊疗记事本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过往病史等信息,邓先袖每次到村子里为村民做健康检查,除了从不离身的医疗箱,还要背着厚厚一大摞本子。“我负责附近12个村子大约3000名村民,每个季度至少要跑一遍,确保能够尽量及时掌握村民们的健康状况。以前手写记录慢、仪器老旧,检查效率就低,2到3天才能跑完的一个村子,现在只要半天就能检查完了。”如今,村医可以为村民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检查,所有数据都会同步上传到智医助理系统中,通过更准确、更高效的AI有效减轻村医的工作负担,改变了传统的下乡问诊模式。未来,村民到清远市县各级医院看病时,医生只需要把名字等信息输入系统就能快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将会大大提升诊疗效率。
(桂联村村医从前使用的诊疗记事本)
(科大讯飞在首届数字政府峰会上展出智医助理系统,可以实现慢病随访等多种功能)
从头到脚,看每一个病症都有“全科医生”做助手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公卫落地,优化乡镇医疗资源配置,在老百姓寻医问诊中带来的改变不只有“快”,还有更重要的“准”。
邓先袖谈起这3个多月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对一位60余岁老人的心脏检查。“当时他来到我这里,说最近有些胸闷,我就给他做了一个心电图的检查,刚检查完智医助理就提醒我这个病人很可能患有心肌梗塞,需要及时就诊,于是我就赶紧带着他连夜到县里的医院去治疗。”他说,自从配备了智医助理系统,大到心肌梗塞等重症,小到感冒发热,系统都会给出最科学的辅诊建议,让他感觉身后有一个“全科医生团队”在随时支援,给村民检查问诊的底气也足了不少,大大降低了误诊、漏诊的风险。而现在,检查方便了,诊疗准确了,村民们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桂花里村医工作站平均每天会接待20多名村民的健康咨询和常规检查,较以前翻了一倍不止。
(医护人员正在为村民们做免费健康检查)
其实早在2017年11月,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就全球首次以人工智能的身份通过2017 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综合笔试,其456分的高分在人类考生中位列前3.7%。高水平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的背后,正是科大讯飞多年来坚持“用人工智能服务健康中国” 的不懈努力,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医疗的新蓝海,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医疗改革政策落地。通过构建智慧医院、智医助理、智联网医疗平台三大产品体系,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与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如今,智医助理系统和机器人已在安徽、福建、广东等全国240个区县“上岗”,提供了2.9亿次真实的复诊意见,凭借着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和海量的医学知识,在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规范化培训、医学教育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广大基层医生的“小秘书”。
让AI服务于医疗全过程,助力精准化就医,今年在“学习强国”平台“强国医生”功能中上线的“讯飞健康”也是这一理念的落地应用之一,相较于常规的互联网医院,“讯飞健康”应用以语音交互为主,文字交流为辅,通过简单描述自身症状,系统即可找到最适合的科室,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线上的“健康小助理”,极大降低了智慧医疗资源的使用门槛。
从乡村到城镇,智慧公卫成为老百姓新的“健康守门人”
2020年6月,清远市获批全国首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随后,清远市出台《清远市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作为试点推动“智慧公卫”建设。这其中,除了需要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还离不开清远市各级人民医院的协同推进。
(医护人员为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看诊)
“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做智慧公卫。” 清远市人民医院项目组主任刘杰雄组织参加了项目前期的调查访谈工作,与桂联村村支书一起挨家挨户了解村民们的看法和问题,“有的村民觉得没有必要,还有的村民说‘怕看病太贵,熬一熬就好了’。”这些回答让刘杰雄深受触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动智慧公卫实施的决心,“这条路注定很艰难,但我们清远市人民医院完全具备相应条件完成这项任务。为了推进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标准建设,我们优化了就医流程,并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规范化’服务,把人性化服务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我们有信心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约1000万医生从业人员中有300万人有医师资格证,其中只有30万人持有全科医生证,全科医生医疗资源非常紧缺。智医助理系统的应用,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等都提供了一条AI路径。
今年6月,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还参与到清远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利用1小时最多能完成10万通电话随访的AI“超能力”,协助完成居民疫情排查,为清远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而在寻医问诊中,AI不仅可以为经验不足的基层医生提供辅助,帮助减少误诊、漏诊风险,在更短时间内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相信随着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城乡居民的就医成本将会得到有效降低,未来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个人都将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健康服务。
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等地区典型做法第一期: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布了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重庆市等16个地方的典型做法。
其中,佛山市南海区鼓励外来常住人口进入村(社区)“两委”这一经验做法入选,成为全国典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容
2020年,南海区国土面积1072平方公里,辖区内常住人口3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5.2%,地区生产总值31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亿元。
南海区户籍人口与非户籍外来常住人口比例“倒挂”,基层社会治理难度日益增加,全部由户籍干部组成的村(社区)“两委”,在管理上面临融入群众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鼓励非户籍人口进入村(社区)“两委”,有利于优化“两委”人员结构,拓宽外来常住人口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完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
01、主要做法
一是把好非户籍委员入口关,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选考察的第一因素,通过与候选人原户籍地对接、开展部门联审、“一对一”沟通等方式进行考察。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制定村(社区)“两委”非户籍委员工作职责、管理、待遇等细则。
三是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党性教育、乡情教育和纪律教育,重点提高非户籍委员在公共服务、群众工作和基层党建等方面能力。
02、主要成效
一是非户籍人员更多参与基层治理,近4000名非户籍党员纳入属地化管理,近50名非户籍党员骨干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800多名非户籍人员进入群团组织。
二是“两委”人员结构得到优化,非户籍委员大多从事过企业管理、社会组织、教育文化等工作,综合能力较强,平均年龄35岁。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