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分享参会感受 表示将鼓足干劲认真履职 书写广州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两会“春风”暖民心,昂首阔步新征程。2023年全国两会日前落下帷幕,3月14日下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在穗全国人大代表、住穗全国政协委员媒体交流分享会,邀请代表委员分享参会感受,展望下一步履职和工作目标。
代表委员普遍表示,参加全国两会后,更加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将原汁原味地传达好、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鼓足干劲认真履职,积极反映百姓心声,为推动各自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
两会期间广州科技创新频频亮相,奋力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在充满希望的春天召开的这次两会,让我们坚定了信念、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干劲!”分享会上,王桂林表示,他留意到全国两会期间,广州科技创新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频频亮相,印证了广州科技实力不断增长,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工作的方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受鼓舞,也深感任重道远。”王桂林说。
王桂林认为,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的新形势,党中央将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国务院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助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更加凸显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展现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胜决心。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提升到全球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王桂林介绍,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聚焦“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三年居第2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4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7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2倍。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正加速向科技创新强市转变。”王桂林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将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奋力书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以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始创新。推进“2+2+N”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通过有组织科研把“珍珠”串成“项链”,推动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实现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二是牢牢掌握关键领域科技命脉。瞄准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产业领域,实施新型举国体制,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让创新资源更好配置到产业链条上,走通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全球化布局、品高价优的科技创新企业,带动产业链向高端跃迁;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自主培育。用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世界级创新平台引育帅才,推进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引进计划,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启航”“续航”“领航”计划,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
提交建议已收到答复,相关部门回复效率高
虽然是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次赴京参会,冯兴亚会前做了满满准备,他围绕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及国计民生热点难点,向大会提交了7件建议,已收到相关部门的书面或电话回复,“回复效率高、针对性强”。
他在分享中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一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汽集团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立体式推进自主创新工作,聚焦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努力创造更多“硬核产品”“黑科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水平,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同时发挥好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作用,大力推进芯片国产化应用等补链强链重点课题,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合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二是坚决扛实稳增长责任。汽车产业是广东省、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广汽集团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决策部署,坚决扛实产业担当和国企责任,全力以赴稳增长,努力实现全年汽车产销、产值挑战增长10%,力争增长15%以上,并着力推进打造“万亿广汽”,力争在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努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立足“双循环”加速国际化。广汽集团将充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沙方案》实施的有利契机,把国际化作为下一步发展极其重要的新增长点,积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大国际化资源投入,进一步提升国际业务占比,推动中国品牌向世界品牌迈进。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美协副主席、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
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还要实现“被请回去”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许鸿飞在今年的提案中,就“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展会和活动为抓手促进艺术精品传播;二是实施文艺人才强国战略,着力造就世界级的中国艺术大师;三是加快建设高质量美术教育体系。
目前许鸿飞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40多场个人雕塑展览,并深受各地民众喜爱。他认为,艺术作品“走出去”是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要推动文化“走出去”,还要实现被“请出去”“请回去”。例如,自2019年至今,其“肥女”系列作品已经连续五年春节期间受邀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展出,与当地民众共度新春佳节。目前,其2023癸卯兔年贺岁作品《玉兔送福》仍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展出。
“我深刻认识到,为时代画像、讲好中国故事,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一名文艺工作者,许鸿飞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创作目光投向人民丰富生动的生活实践,通过作品给基层群众传递快乐、幸福与爱。同时,要以多元化的文化形式,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的履职道路上,我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自身工作实际,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持续调研走访,积极建言献策,创作更多反映当下中国幸福美好生活的作品,为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贡献力量。”许鸿飞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
全国两会精神内涵丰富,将原汁原味地传达好、落实好
“作为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又一次现场见证并参与重大历史时刻,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陈海仪从事少年家事审判工作将近27年,她一直期待实现千家万户家庭和睦幸福、孩子健康成长、妇女权益更有保障,今年她继续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尤其是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在陈海仪看来,全国两会精神内涵丰富,深入学习贯彻好,是实现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将立足本职,把全国两会精神具体落实到工作中”。
陈海仪表示,接下来,将把全国两会精神原汁原味地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建设等领域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将积极参加各项履职活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沙开发开放、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等提出意见建议;将全面扎实维护好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老代表”,履职之余,陈海仪像往年一样从北京带回来了许多两会纪念封,并计划送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她表示,希望借助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大家有一种仪式感,“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和所有的老百姓息息相关。”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港黄埔港务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周冲:
将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反映产业工人诉求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此次全国两会,周冲深刻而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参与国家大事,我内心无比激动。看着全国近3000名代表精神饱满共商国是,我内心感到无比神圣,也让我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面貌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周冲是一名从一线岗位成长起来的青年技术人员。这些年里,他努力提升专业技术素养和管理水平,顺利完成从“工”到“匠”的转型,是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工人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切身感受到国家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提高工人待遇的政策层出不穷。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出台,让我们产业工人也能够参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在周冲看来,当前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而随着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种劳动和技能竞赛热火朝天,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而作为青年技术人员代表和职业培训的受益者,周冲希望通过人大代表的身份为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工人培养尽一份力。
“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周冲表示,在接下来的人大代表任期内,他会认真履职,积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基层产业工人群体诉求,思考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从本职工作出发,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亲身探索人才发展渠道。
“我将继续努力奋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把青春融入祖国高质量发展事业中去。”周冲说。

“现在,进行满意度测评。”
2022年12月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2022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逐一进行满意度测评。
民之所望,人大履职之所向。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坚持把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见实效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市民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所愿,将一件件“民声议题”落地为“民生实事”。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强调,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始终从事关制度自信的政治高度看待人大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通过推动一件件实事的办理,充分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督办“个人信息超采” 查处APP496个、排查漏洞隐患1.6万个
民生实事项目事关人民福祉,人民是出题人,政府是答题人。如何让政府答好题,人大做好全程监督和“阅卷”是关键。
2022年初,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一经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票决产生,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督促市政府报送《广州市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广州市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人大监督工作方案》,确保项目落地造福于民。
在督办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工作统筹,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对民生实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常委会分管领导分别牵头督办,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精心筹划,加强与项目实施单位对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存在问题,增强督办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率”项目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天河区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园区等地调研,广泛听取企业、代表、专家和市民的意见建议,及时督促政府细化目标任务,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个人信息超范围采集整治治理”纳入民生实事,社会关注度高、所涉相关单位多。
常委会分管领导直接督办该项目,多次参加实地调研,协调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单位,研究制定措施。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组织专业小组代表结合工作深入调研,多次召开督办会,提出了五十余条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项目高质量实施。
2022年,共查处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APP共496个,排查处置重点行业184家单位、漏洞隐患1.6万余个,侦破信息数据类案件187宗。
代表调研督办340余人次 关注项目进展督促整改
“要着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加快从数量覆盖向效能提升转变。”2022年7月26日,在花都区联安村,市人大城建环资委组织市人大代表实地调研“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情况,代表们现场提出意见建议。
一年来,在各方努力下,全市7224个自然村中,有2311个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1556个村污水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治污或有效管控,3357个村就地建设处理设施2484个。
在民生实事项目督办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中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组织代表开展明察暗访,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督查、事后评价”,2022年参与各项目调研督办的市人大代表共340余人次。
“越秀区五羊南社区小公园、广州大道口袋公园建设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要督促整改。”这是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发动人大代表对口袋公园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暗访随访时发现的问题,相关问题反映给政府部门后,政府部门及时整改并强化口袋公园日常管养维护,已建成52个高质量有特色的口袋公园,不断提升群众休闲便利感、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促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在“强化失业人员就业精准帮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项目督办过程中,市人大社会建设委组织专业小组代表通过“智慧人大”联网监督系统跟踪城镇登记失业率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还强化市区联动,发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督办,畅通意见渠道,形成代表随时反映、部门及时改进的良性互动,有效推进了“加强网络餐饮安全监管”“加强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示检查,完善物业管理服务监督机制”等民生实事项目落实。
紧盯关键环节监督 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对于有需求者,却是关键时候救命的“神器”。
“扩大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数量和覆盖范围,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民生实事项目涉及点位多、工作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流程长的矛盾比较突出。
办好民生实事,就是办好老百姓最牵挂的事。
从中山纪念堂地铁站开始,一路调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市人大代表卫生专业小组代表实地视察,摸清一手底数,提出推进建议,多次组织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红十字会等部门召开督办协调会,明确工作思路和时间节点,推动问题解决,全市完成配置800台AED的年度任务。
面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督办的各部门紧盯关键环节,突出促进解决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正如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总体满意率较高,充分肯定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办理成效。
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公平。2022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约14.5万个。“广州共享课堂”完成小、初、高三个学段所有年级和学科8335个课程资源包制作,上线8163个课程资源包,2022年浏览量5.25亿人次。
(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7224个自然村中,2311个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1556个村污水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治污或有效管控,3357个村就地建设处理设施2484个。
(三)加强网络餐饮安全监管。强化进口冷冻食品监管,排查发现食品安全隐患3963个,处置率99.5%。检查入网餐饮单位12.2万家次,责令餐饮店下线522家。
(四)扩大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数量和覆盖范围,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完成配置800台AED的年度任务。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班6期,培训320人次,举办救护员培训班632期,培训23165人次,举办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公益讲座448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80554人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五)个人信息超范围采集整治治理。2022年查处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APP共496个,排查处置重点行业184家单位、漏洞隐患1.6万余个,侦破信息数据类案件187宗,打击处理嫌疑人521人。
(六)提升老年人优待服务水平,为我市户籍和持有有效居住证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卡。全市共完成老年人优待卡制发16.3万张。全市医疗机构、政务服务场所等公共场所累计部署3300余台数字哨兵服务终端,日均服务超120万人次。
(七)强化失业人员就业精准帮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全年帮扶5.2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举办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186场,提供招聘岗位9.18万个;举办灵活用工专场招聘会191场次,提供招聘岗位11.40万个;举办“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9场,提供招聘岗位12.05万个。
(八)建设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绿”,以“绣花”功夫设计建设小而美、小而精的绿地开放空间。建成52个高质量有特色的精品口袋公园,超额完成预定30个的年度任务目标。
(九)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率。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在全国率先发布“信任广州”数字化平台,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尽用,推动实现市区95%以上事项“零跑动”。
(十)加强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示检查,完善物业管理服务监督机制。全市共成立物业小区党组织3410个,比率居全国领先、全省第一。市、区住建部门现场检查物业小区3435个、占比100%。全市物业服务费和业主共有资金方面的信访投诉明显减量,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有所改善。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广州市总工会副主席王玉琴率女职工部一行,莅临我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调研女职工关爱工作,并出席陶岚地图创新工作室和邱杰华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挂牌仪式。
王玉琴同志高度赞誉规划院工会服务体系建设的独特性、创新性和引领性,表示在局系统工会的指导和关怀下,规划院工会起到“小平台、大能量,小切口、大效应,小团队、大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王玉琴同志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跟城市发展步伐,紧贴助力老城市新活力,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打造更多、更强、具有首创精神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创新创造氛围。
三八妇女节当天,作为广州市十佳女职工首席关爱官,规划院工会主席马云受邀出席市总工会举办的2023年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展演暨十佳女职工首席关爱官案例颁奖典礼,现场独家进行《幸福桂花园—广州市规划院工会转型新探索》的案例推广,广州市总工会唐航浩主席当场高度肯定了局属规划院工会的工作,演讲获得在场工会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规划院工会将在市总工会、局系统工会的指导和院党委的支持下,凝心聚力,继续做好幸福规划院的建设;积极发声,在省市级评先推优活动中争取新的成绩!
图1:市总工会王玉琴主席一行为陶岚地图创新工作室揭牌
图2:市总工会王玉琴主席一行为邱杰华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揭牌
图3:规划院工会主席马云在市总工会三八庆祝现场分享经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