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味道:保护老字号,打造特色品牌
导读
为佛山而来,为一碟嫩滑爽鲜的鱼生,为一块香甜酥脆的盲公饼,为一碗奶香浓郁的双皮奶……吸引着人们前来的不仅是那一口滋味,更是美味背后的一个个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区域美食品牌。
近年来,佛山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在食品品牌建设上勤耕不辍,从品牌的诞生到崛起,从“老品牌”的焕新生机到“新品牌”的势不可挡,以品牌建设引领现代食品高质量发展,佛山闯出了一条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从品牌产业到品牌城市的特色发展道路。
NO.1
老字号,盘起!
历经百年的四代传承,从家庭小作坊到行业知名品牌的“周大娘牛乳”便是佛山传统老字号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前家族三代人都是家庭作坊式,没有什么品牌意识,到我这一代才把‘周大娘’这个品牌做出来。”周大娘牛乳非遗传承人周惠贞表示,她从母亲手上传承传统牛乳制作技艺,尝试牛乳入菜,开发各种甜品,打造非遗传承基地,让学子可以亲手体验牛乳制作过程。如今的周大娘牛乳已经开设了11家分店,让牛乳走到了省外,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稳稳接住了“传承”与“创新”的接力棒。
经历了岁月洗礼的老字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见证,也是城市品牌的延续。传统品牌建设如何“老树抽新枝”,实现破圈突围?佛山在练好“内功”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保护好老字号就是保护好佛山的历史,新时代下,我们大力支持老字号,积极应对市场转型升级,同时保留老字号自身的特色,加强老字号品牌建设。”佛山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佛山以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在老字号品牌建设领域频下苦功,鼓励支持老字号企业参加“佛山老字号”认证。“佛山老字号”认证涵盖餐饮、食品、酿造、医药等各行各业。2020年,佛山出台《佛山市粤菜(名店、名菜、名点)品牌建设管理办法》,对获评的名店、名菜、名点分别给予20万元、2万元、2万元的奖励,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老字号培育、认定、促进和保护体系。
“老字号都是经由传统的沉淀和自然的积累而获得深厚的品牌资产积累。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这就要求老字号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与时俱进,自始至终体现一致的品牌核心价值。”佛山市老字号协会常务副会长黄伟表示,传统品牌的焕新,让企业有更统一的机制、先进的管理方式,这样的改变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坚定的信心,从食品安全、品牌承诺等都带来重要意义。近年来,协会也在积极挖掘“老字号”,充分发挥老字号的榜样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政企同心相向而行,合力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目前佛山拥有108家老字号,其中中华老字号10家,广东老字号16家,佛山老字号82家。做菜必不可少的海天酱油、入口爽滑鲜香的应记云吞面、皮脆肉香的得心斋酝扎猪蹄……这些老字号,既是城市极具特色和商业价值的“金字招牌”,也是佛山人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文化记忆。
NO.2
特色产业,抓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草鲩、大头菜、黑皮冬瓜……地处珠三角的佛山,河网密布,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多样,美食享誉天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佛山正在深挖产业特色,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农业特色品牌,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新路子。
九江的加州鲈养殖产业、里水的百合花种植产业、顺德的鳗鱼养殖产业、陈村的年桔种植产业……受市场认可和欢迎的优质特色产业背后,是一个个蓬勃发展的企业,也是一串串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条。
“均安草鲩作为粤字号品牌之一,我们希望将均安草鲩背后的桑基鱼塘文化和现代科学养殖相结合,逐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让具有佛山本土特色的‘这条鱼’可以游向全国。”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丽茹介绍,均健公司已探索出一套科学生态的标准化养鲩流程,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上严格把关,并牵头成立了顺德区优质草鲩产业园,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将顺德美食向全世界推广。
2021年,佛山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佛山市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2021-2023年)》,方案围绕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从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环境、品牌培育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品牌文化内涵、品牌推广宣传五方面规划,为佛山农业品牌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指明方向。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为“两品一标”,这是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也是农产品品质的认定书。因此,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对于促进农产品“叫好又叫座”,打造农业品牌有着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佛山拥有绿色食品12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101个,名特优新产品6个。其中,均安大头菜、伦教糕和桑麻黑毛节瓜在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积极建设各级产业园,引导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地标食品农产品产业打造成“有政府扶持、有品质保证、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目前,佛山共获批创建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实现了涉农区至少一区一园的布局,可以预见的是,佛山正在持续发挥着特色品牌产业集聚优势,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开疆拓土。
NO.3
产业集群,雄起!
品牌兴则城市兴,品牌强则城市强。迈入“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建设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推动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品牌集群势在必行,放眼佛山这座品牌之都,我们找到了打造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先行者。
以水名城兴产的三水,食品饮料产业是其历史最悠久、最具标志性的产业,自打造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以来,集聚了红牛、益力多、百威啤酒、可口可乐等食品饮料及相关企业超150家,覆盖了饮料食品制造、包装、研发创意、物流运输等各环节产业链,产业的聚集态势和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使三水水都在饮料食品行业形成了“航母级”的产业集群,成为了华南地区最大、最专业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三水水都饮料”的集群品牌响彻海内外。
三水饮料的产业集群之所以大放异彩,是因为其牢牢抓住了“品牌”和“质量”两大关键,以集群品牌的打造吸引产业聚群,促进行业自律,完善的行业自律又进一步优化了集群品牌,形成了“品牌—聚群—自律”的良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三水还推动饮料企业结成“三水饮品标准联盟”,共同制定联盟标准《三水饮品生产工艺用水标准》,有效填补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未涉及的空白。目前,水都基地食品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对食品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监管链条,做到每个环节都可控、有记录。
三水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和对品牌建设的不懈追求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21年水都实现工业总产值约520亿元,迈上了500亿新台阶。
三水饮料产业集群品牌的建设是佛山城市品牌建设的其中一个生动注脚,目前,佛山探索形成了以区域品牌为龙头,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格局,培育出众多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中国年桔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百合花名镇”“中国鳗鱼之乡”“中国加州鲈之乡”等区域公共品牌荣誉相继落户佛山。这些品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成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佛山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动态监管体系。一方面对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除了完成规定的检查和抽检频次外,还每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归纳建立各种不同大型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及监管风险点,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关键时刻,佛山以一次次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在打造品牌城市的路上阔步向前,练就“佛山味道”制造的真功夫,让“佛山味道”成为了佛山的金色名片。
近日,小南君走进河口发现,百年海关大楼已经启动修缮!据了解,工程总投资738.75万元,拟对文保主体建筑及附楼的框架、外观做修缮修复,建筑结构补强加固、拆除与主体建筑无关的加建违建内容。在现场,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清洗地面、墙体、修复地砖、楼梯、门窗、墙体、陶制排水管等工作。目前,项目处于开工的初期阶段,工期为150天。
今年初,三水区西南街道提出开辟“百年文旅战场”,加快百年海关、百年邮局、百年火车站、百年文塔“四个百年”文化标识活化联动,让历史与现代相得益彰,连片打造文创产业新地标。如今,河口片区活化工程正有序推进,河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这一座老城的魅力将被重新激活,我们共同期待!
百年海关
速戳这些历史文化
↓↓↓
在三水,河口有座百年海关大楼几乎妇孺皆知。但是,这座海关背后竟还有另外一重要历史背景就鲜为人知了。更重要的是,它的这重身份还与“历史上英国是否在三水设过领事馆”这个未解之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三水是否设有英国领事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问题是,英国“和尚”——领事走后,“庙”——领事馆到底哪儿去了?穿越到三水海关设立的当年,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探源
三水近代化开端与英国人的到来
1840年,鸦片战争在距离三水不远的广州打响,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1897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续议缅甸条约附款》,规定交通便捷、商贸发达的三水开放为通商口岸,英国可在此设立领事馆,中国在此设置海关。
同年,英国就迫不及待地在河口设立了领事馆,中国则在此设立海关。
从此,三水被硬生生地拉入了中国近代史,“传统”三水与世界接轨。但是,三水的英国领事馆后来却“凭空消失”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水本土学者麦国培考证,这背后有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解码
英国驻三水领事馆缘何“凭空消失”
1897年,英国在三水设立领事馆后,由雷夏伯担任领事。期满后雷夏伯卸任,由萨允格接棒上任,英国驻三水领事馆也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新任英国领事到三水上任后水土不服,染上了风寒痢疾,病情严重到需要去香港医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病愈后的英国领事再也不敢回三水办公。所幸当时三水往来广州已十分便捷,英国领事便想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折中办法:常驻广州办公,并兼任三水领事馆领事。
后来,继任的英国领事可能也担心自己会有类似的不幸遭遇,便效法萨允格常驻广州兼任三水领事,反正交通便利,又有前任先例可循,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清季中外使领年表》中也有记载,光绪廿三年十一月(1897年11月)至光绪卅四年十二月(1909年1月)期间,英国驻三水领事馆领事分别有雷夏伯、萨允格、满思礼和杰弥逊,自萨允格开始,三水领事都常驻广州,不在三水办公。
因为没人在三水办公,英国人就干脆把驻三水的领事馆撤裁了,连原本三水领事馆的地块也卖给了三水海关修建海关大楼,也就是现在河口的百年海关大楼。所以,三水历史上并非没有英国领事馆,而是“和尚”跑了,连“和尚庙”也改建成了海关大楼。
其实,过去三水尤其是河口作为珠三角的贸易中转站,令不少西方国家都十分眼红,除了英国,奥匈、比利时、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都在三水派驻过领事。
从17世纪的荷兰使团登岸,到英国人在这里设领事馆、大清政府开设海关,再到抗战期间日军盘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三水河口一直都是列强眼中的香饽饽,也因此走过了辉煌与血泪交织的历史。如今,在历史长河中闯过惊涛骇浪的三水,定能在新时代再度扬帆起航,走得更稳更远。
11月30日起,多地调整了防控政策。北京、广州、郑州、太原等多地允许部分人员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从化区等多个区陆续发布通告,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
多地防控政策的调整,都是针对当地疫情形势,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落实“国二十条”,抓实抓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方便百姓的出行、生活和工作。
但优化完善不是放松、躺平,对“个人防护”的要求更高了。个人需当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支持配合防控工作。随着更多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的取消,民众更要做到公共场合“不聚集”,并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家中继续保持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的科学防控习惯。同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应家中常备防疫药品包,及时防治新冠病毒。
个人防护意识增强,中药抗病毒类药品销量增长
近日,多个媒体均报道了多地药店防疫药品销量环比有所上升的新闻,退烧、感冒、止咳、抗病毒等“四类药”是药品零售市场的畅销品类。其实,抗病毒类药品一直是家中常备药品,尤其是每年进入秋冬流感高发季,抗病毒类药品的销量都会增长。目前因为个人防疫需求增长,抗病毒类药品进入更多家庭的防疫药品包中。
30日下午,记者在广州某药店就遇到不少前来囤药的市民。
“看到解除临时管控区的新闻出来的,囤点药做好个人防护,支持防疫政策。”这位市民的话应该代表了大部分前来购药人的心声。
药店工作人员也表示,除了口罩、消毒类用品外,抗病毒类药物是最畅销的,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购药需求,药店已经把丽珠抗病毒颗粒等药品的存货全部摆了出来,并已跟厂家打好招呼,随时补货。
记者同时发现,相较于口服液,购买抗病毒颗粒的人更多一些。一位王姓市民对记者解释道,大多数口服液为了保质时间长会添加防腐剂,抗病毒颗粒类药品要更安全一些。看来,大家在防疫药品购买方面,做了很多药物知识储备,也为个人防护、科学防疫打好基础。
抗病毒颗粒列入疫情防控中成药需求目录,买药、用药更放心
关于为何选择抗病毒类药品作为防疫药品,现场购药的一位唐姓市民表示,过去每年家里都会备一些丽珠抗病毒颗粒,它对鼻塞、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缓解比较快。现在也关注到丽珠抗病毒颗粒是卫健委推荐的防疫药品,家中有老人、孩子,人口比较多,为了防疫就多备上一些。
据记者了解,丽珠抗病毒颗粒为国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确已被广东省卫健委列入疫情防控医疗机构参考药品中成药需求目录。在今年3月发布的《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中也指出,针对轻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乏力为主),以及普通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周身酸痛、咳嗽、咽痛、气短为主),推荐使用抗病毒颗粒等中成药。
有了专家和官方机构的购药指导,相信市民在购买防疫药品时心中会更加有数,也将增强市民对防疫的信心。
经过这次线下采访,记者发现,随着国二十条逐渐落实,市民们的心态也更加稳定,在“个人防护”上相较于以往,能做到更加科学、有序地应对,这有利于“群防群治”,实现科学、精准防控,共同筑牢疫情防线。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