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医改样本
详细内容

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医改样本

时间:2023-05-29     人气:1064     来源:健康佛山     作者:
概述:当前卫生健康工作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202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1号文即为《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也提出具体要求......

编者按


当前卫生健康工作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202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1号文即为《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也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佛山市不断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布局一系列全国领先的医改探索,实现创新发展;坚持 “市优、区强、镇活、村稳”的改革路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现协调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实现绿色发展;引进高水平医院和高校联合办医,鼓励社会力量进入赛道,科学布局大健康产业等,实现开放发展;打造“15分钟优质医疗服务圈”,通过“互联网+”提升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实现共享发展,持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民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佛山市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开启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千帆竟发,勇进者胜。我们相信,这样的佛山,将为群众带来更坚实的健康保障,也将为广东医改带来更多好故事、好声音。



认识一座城市,一见钟情往往来自建筑,一往情深往往在于民风。若想拥有引人入胜的民风,离不开深沉厚重的文化,离不开稳定且活跃的经济,当然也离不开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佛山,大约三者兼备。


文化,自秦汉绵延而来;经济,向江海迤逦而去;健康,也有充分保障: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99家,其中三级医疗卫生机构28家,三甲医院12家;81%的镇街设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优质医疗服务圈”。


——“十三五”以来,全市公立医院扩(改)建面积约256万平方米;累计引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近10家高水平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办医;全市共计26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建成7家高级卒中中心(含建设单位)、9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6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医疗保障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达1283元/人;全国最早对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医院实施按病组分值付费改革,促进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2019年底,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平安佛”,截至2022年底,累计参保超过271万人次,累计理赔结案14万余件,赔付金额35222万元,2023年又正式升级为“健康·佛医保”,进一步扩大参保范围,提升保障力度;2022年实施“共济保障”新政,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待遇。


——在全省率先实现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和医用耗材零加成,2017年至今共调整4次合计4100项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完善广佛跨区域药品采购联盟,降低药品耗材采购成本,2019年以来通过集采降价节约资金49.73亿元。


——连续五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达82.61岁,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亮眼数字的背后,离不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坚守,离不开体制机制改革的持续创新——近年来,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市优、区强、镇活、村稳”的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因202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日前,佛山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01


市优,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医疗中心


多年以来,佛山经济总量始终紧跟深圳、广州,是实力强劲的第三城。与之匹配的,是佛山把卫生健康事业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医疗服务能力常年稳居全省第三、全省地级市第一。


这与广东省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国的影响力相似。


2016年,广东提出“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发展战略。佛山第一时间落实,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高水平医院和临床重点专科,打造“立足珠三角,辐射粤西粤北、西江流域的珠江西岸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2018年,广东决定启动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推动重点建设医院的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技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立医院。


虽然佛山没有医院入选第一期名单,但市里不肯错过机会。


“必须全面对标对表省‘登峰计划’,提高医疗机构对疑难重症病例的救治能力,否则可能会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掉队。”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练凌东说。于是,2019年佛山率先实施市级“登峰计划”,3年投入16亿元,重点建设11家医院,打造珠江西岸区域医疗中心。


好事多磨。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随后的3年里,佛山多次遭遇疫情冲击,但重重压力下,登峰的步伐始终坚定如初,11家医院不断增强医学人才和科技支撑,持续提升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学科研、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院可持续发展动力,助力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陈姨曾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气道高度受压狭窄,又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直接手术风险极大,必须先解决通气问题,同步进行化疗、免疫治疗等减瘤降期。当时佛山气道支架植入技术还属空白,陈姨只好去广州手术。一年后她的气道又被肉芽组织增生堵塞,但这次少受了很多折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突破技术禁区,陈姨接受了当地首例硅酮支架置入术,身体恢复良好。


“这是呼吸内镜最高难度手术之一,国内仅有少数高水平医院能够开展。”为其主刀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培芳自豪地说。


这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市级“登峰计划”中实力跃升的一个缩影。2021年,该院作为佛山唯一代表,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名单。同年,该院麻醉科获批“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佛山医学临床学科建设历史性突破。


作为市“登峰计划”三家重点建设单位之一的佛山市中医院也发展迅疾。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连续4年跻身全国532家公立中医院的第一方阵,并于2021年获评全国中医系统最高级别的A+级。目前医院拥有4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是华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打造了全国领先行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平台。


依托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不断突破机制的藩篱和束缚,医疗卫生“市优”格局进一步显现。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699家,其中医院139家,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5%左右。全市共建有8个国家级重点专科、74个省级重点专科,全市收治异地疑难重症住院人次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虽然三级医院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但分布并不均衡。为此,佛山市大力支持高水平医院“一院多区”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同样入选“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目前探索形成了新城院区、禅城院区和城门头科研基地的“一院三区”发展新格局,各专科就诊量不断上升,2022年门诊服务255万余人次。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公布2020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结果,该院在全国249所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位列第20名。


2023年,佛山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继续推进“一院多区”建设,包括启动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水院区、市中医院新城院区,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三龙湾院区、市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以及市、区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等。


“推动市高水平医院争当省级及以上区域医学中心、示范医院、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以满足群众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引领前沿的优势专科群,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会议上,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时强调。


02


区强,构建高质量区域均衡布局


“2016年卫生强市建设开始后,佛山即提出做强区直、做活镇街、做实社卫的思路。可以说,我们的底板比较厚,没有一家独大,长期多点开花,大部分疑难病患者在区级医院也可以解决问题。”练凌东表示。


对这点,患者的感触来得更为深刻。


临近中考,学霸小茹突然发现走不稳路,站着穿衣服都担心摔倒,到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发现了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血管母细胞瘤。良性,但手术难度很高,偏差毫厘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幸运的是,在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李百升的精心操作下,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四天小茹就能下地行走。


也是在这里,帕金森患者何伯接受了脑深部电极植入,机器人当助手,精准定位丘脑底核,并植入脑起搏器,肌张力高、手抖等症状都消失了;而另一名长期处于昏迷之中的患者,则是在促醒中心植入脊髓刺激器后,吞咽功能明显改善,脑电图显示脑电波兴奋性远高于术前。


“自从2022年1月整体搬迁至佛山副中心狮山镇后,医院发展开始了新一轮飞跃。”南海区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孙辉介绍,新院区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达36.5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1763张。良好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吸引了优质人才前来,“昨天我们面试了10名中医博士 ,明天还有10多名西医博士。”


“虽然是区级医院,但是环境和设备都好、服务人口基数也大,从各方面考虑都是不错的平台。”从外地三甲医院引进的李百升谈道,医院为科室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如全力支持神经医学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住院部设立视频脑电图室方便癫痫患者诊断等等。


“工作量挺大,但是多年所学有了充足的用武之地,感觉自己来对了。”李百升说。到的第一年,他就开展了116例神外肿瘤手术,还按照科室医生的基础和兴趣,设置了脑肿瘤、脊髓肿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脊柱神经外科等亚专科,着重培养人才梯队。


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也在持续为医院赋能。除了投入30多亿元建设新院区,实现硬件跃升,2021年区政府还和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让南海区人民医院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帮助医院突破人才和科研瓶颈。去年,该院成功申报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强化自身发展的同时,该院也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急危重症学科群,牵头构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一名72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时识别出风险,被紧急送往南海区人民医院。途中,患者的各项数据指征已通过院前急救系统上传,急救团队随时掌握病情,并给予随车的医护人员远程指导。抵达后,一切均已准备就绪,患者随即被送往手术室,经历了多次电除颤、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最终在56分钟内完成血管复通。81分钟内,5个专科团队无缝衔接,终于成功挽回了他几度悬于一线的生命。


“院前急救系统有效解决了院前院内衔接不畅、院前急救质量不高、院前数据不互通、预检分诊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改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南海区打造急危重症一张网有着重要意义。”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办公室主任傅丁胜表示。


截至2023年3月21日,该平台共完成急救人次59718例,平均每月6864例,其中近半年月均救治例数增长41%。总体而言,缩短急救患者抢救时间20%~25%,提高救治率达35%以上,有效提高南海地区的应急急救保障水平。


而作为中心城区,近年来,禅城区积极构建与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整合型、现代化、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


从2017年到2022年,该区公立医院仅购置更新医疗设备投入就累计超1亿元。同时,还优化区属医院与市直医院的合作模式,从行政管理关系变为专科联盟关系,充分发挥后者的专科优势。


2022年2月26日,禅城区人民医院总院在南庄凤翔湾片区动工建设。这被认为是禅城区医疗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动作。项目总建筑面积21.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拟建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还挂牌禅城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救治中心。


居住在禅城区南庄镇上元村的霍先生,每天经过家附近的禅城区人民医院总院施工工地,听着忙碌的搅拌桩运作声就特别高兴,因为以后不用出村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了。


顺德区均安镇陈伯的欣慰,则来自于“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这是顺德区健康共同体建设带给群众的获得感之一——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佛山各区目标一致,方法各有千秋。顺德区的做法就是以健康共同体建设为重点的联动改革,打造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新样板。


其主要内容是:在确保“四不变”前提下,以镇为单位,由辖区内公立医院牵头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组建10个紧密型镇健康共同体,实行专科共建、资源共享。在镇健共体稳定运行后,区属医院牵头组成紧密型城市医疗健康集团。同时,实行财政投入、医保基金、公卫经费“三打包”机制,重构公共卫生、健康促进、分级医疗、中医药“四个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促进、医防协同、医疗服务、重点人群服务、中医药服务“五大能力”。


在医疗卫生方面,佛山五个城区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其中,禅城、南海、顺德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高明、三水在一些领域仍不尽如人意。为此,佛山计划投入超60亿元,对标三甲医院的标准,在两个区分别布局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用事实诠释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有很多人表示过不理解,高明区常住人口只有40多万、三水区常住人口80多万,为什么在医疗卫生上要投入如此巨大?布局是否太超前?”练凌东说。对此,佛山市委、市政府态度很坚决:保障民生,就应该要有前瞻性眼光、超常规的措施。


如今,这两个区持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加快优化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强。2022年,三水区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入选全国优秀典范单位,成为全省仅有2家上榜医院之一。2023年,高明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医院等级复审。


03


镇活村稳,筑牢健康服务底盘


2023年伊始,南海区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收到了一条好消息——因脑梗后遗症卧床的黎伯能独自拄拐行走了。


数月前,80岁的黎伯突然发现左腿使不上力,到医院检查确诊新发脑梗死,接受了溶栓治疗。但受疫情影响,很难定期到医院做康复治疗,老人情绪日渐低落,血糖控制也越来越差。在病友推荐下,家属联系大沥社卫中心签约了家庭病床,医护人员连续6周每周4次上门针灸、推拿,还有糖尿病护理团队协同服务。


越来越多患者和黎伯一样,享受到在家康复诊疗、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2022年,通过建立“1个家庭病床科+N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模式,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家庭病床服务延伸至周边30多个社区,并为慢病患者提供包括健康体检、个性化诊治、诊后随访、药物配送等全流程慢病管理。


该中心还借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邀请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南海区第五、第六、第七人民医院的名中医定期坐诊,并与第七人民医院合作,从呼吸系统特色专病切入,探索“医防融合、全专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新模式。


以专病为突破口,将重点人群纳入健康筛查、基层首诊、家医签约、双向转诊、康复随访、复诊管理的全链条签约管理体系,给当地群众多一份保障,也让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盐步医院)拓展了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镇级医院,盐步医院有不少特色,但在号称“省佛通衢”的大沥镇,生存压力不小:大沥由多个镇街合并而成,镇内有3家二甲医院,加上盐步与广州直线距离不足4公里,当地居民对医疗技术、医院规模和服务便捷性均有较高要求。


“医院对外借力、向内开掘,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提升,谋求错位发展。”医院党委书记李健武介绍。2022年5月,该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重点共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和骨科等学科。


以当前重点推进的肺结节筛查为例,社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盐步医院安排医疗团队定期随访,并搭建入院检查绿色通道,病情复杂的患者还可通过专科联盟上转到省级医院,病情稳定后转回社区康复,形成全周期医疗服务。


除了做强专科,该院还积极回应群众健康需求,在和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的同时,还于2020年起利用院区富余空间开设养老床位,主要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养结合服务。


“投入运营后很快便一床难求。51张养老床位,截至今年4月底已收住长者97名,医康养门诊服务患者1451人次。”李健武介绍,医院目前正拟建设一栋医养结合大楼,新增300~500张床位,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医养刚需。


医养结合探索带动了相关专科发展。医院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医康养管理委员会,还成立18位医护人员组成的老龄护理科,协调内科、外科、妇科、中医、康复、护理等多学科资源,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康复治疗、生活照护。围绕常见老年病,骨科、普外科、妇科肿瘤等相关技术运用也明显增多。


2022年,全院医疗服务收入较2020年增长46.62%。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医养结合为医院和社区居民搭建起一座连心桥,周边几个社区主动提出各捐赠10万元支持建设老人户外活动区。


这样多方共赢的改革也在其他多个镇街普遍发生。


如顺德区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闲置用房改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解决当地失能失智、家庭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安居难题。这套做法被总结为“家门口医养结合”的均安模式,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题推广。目前顺德全区10个镇街已全面推行,共投资14亿建设13个项目,预计2025年将增2000张医养结合床位。


93岁的陈阿公时常出现血氧低、胸闷、呼吸困难,还被医院下达过病危通知书。送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的医养结合中心时,老人已经在家卧床一个多月,长出了压疮,医生给予吸氧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效缓解,又接受一个多月的专业照护,老人能自己下床吃早餐、上厕所了,每次看到医护人员,都笑容满面。


“后来,老人身体有不适,也是走绿色通道到均安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来康养,家属甚至不用专门请假陪护。”南沙社区卫生服务站、南沙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护士长欧阳慧介绍,村级稳和上下联在均安模式中均有良好体现。


56岁的华叔患有帕金森和渐冻症,住进医养结合中心时带着胃管,全身长满严重压疮。“面对病情如此复杂的患者,我们心里没底,每一次换药都很紧张。”欧阳慧回忆,均安医院派专科护士指导,让他们掌握了严重压疮的治疗和预防。随后,华叔在其精心照护下迅速改善,最后还在这里接受了安宁疗护。家属送来锦旗,反复致谢,感激医养结合中心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而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家庭病床服务开展20多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祖庙、石湾两个服务点及一个住院部,与7家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派出医生进行巡诊,护士驻点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让老人可以在家庭、养老院、社区和住院部等多场景享受医养服务。


医养结合之外,基层医疗机构也在探索其他可行的发展路径。


2022年7月,由均安医院牵头成立紧密型卫生健康共同体,将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社区卫生服务点及3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资源充分整合,实现优质资源的上下流动。当地患者不仅能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号,买到以往医院才有的药品,还能开出均安医院的检查申请单,免去重新挂号、排队开单等流程。这一模式也在顺德区全面铺开。


其他各区也在有序推动医共体建设、托管型紧密医联体建设等,做法各有不同,但都瞄准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和许多地方不一样的是,佛山的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托管,不是迫于活不下去,而是为了活得更好。”练凌东笑道。


除了推动多种新式的医共体建设,佛山市还通过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进一步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


以禅城区为例,已完成辖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或改造提升,总诊疗量达到272.74万人次,相比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前的2015年增加11.3%,“慢性病小病在社区”就医习惯逐步形成。


今年3月,禅城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祖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君新城点)正式启用,内设预防接种门诊、妇儿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全科医学科等。“这个中心离家近,环境好,实在太方便了。”宝妈唐小姐赞不绝口。


5月,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南边圩人民路7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乐平医院南边分院开业。医院设置6间门诊,开设了内外妇儿及中医、影像、康复理疗等科室,周末照常营业,每天可满足300人次的就医需求,同样收获了街坊的好评:“附近的街坊年龄大的多,有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的多,以前看病要跑很远,现在方便多了。”


“这些举措都是佛山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实践,将更好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陈爱贞说。


04


建设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回溯佛山市卫生健康发展之路,党委政府的重视至关重要。


佛山坚持高规格推动卫生强市战略,由市委书记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部署,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督促推进,“三医”由同一名副市长分管,医改工作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核,大刀阔斧推动改革创新实践。


特别是近年来,佛山瞄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蓝图,先后制定实施强基创优、构建医疗卫生高地两大行动计划,出台“健康佛山2030”规划、“十四五”医改规划、“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规划、综合医改实施方案等若干政策文件,形成了“1+2+N”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路径。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体现政府作为的还有财政投入力度:新医改以来,佛山医疗卫生领域累计投入超过920亿元,实现财政总投入及人均投入的“双14连涨”,年均增速19.37%。


其中,“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422亿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的卫生健康支出达108.43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公共支出的10.62%,高于8.65%的全国平均水平,政府性基金中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约24亿元。目前市区公立医院在建或拟建工程投入超400亿元。


这些也让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迎来焕然一新的发展图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了新院区,设置1200张床位,填补了禅西片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短板;南海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狮山镇,由区内医疗龙头逐渐晋级区域医疗龙头;北滘医院改扩建成为区、镇重点民生项目,拟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软件提升也在同步进行。为了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佛山市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仅2022年,市直医疗卫生机构新引进博士47人,柔性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柔性引进省级领军人才2人;针对基层人才紧缺问题,则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工程,出台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培育“三大行动”等系列举措。目前全市医护人员素质水平不断提升,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佛山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并制定印发《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10余份配套文件,持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市中医医疗服务质量。2022年11月30日,省委、省政府确定佛山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


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建设成效: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二级及以上妇幼保健院100%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认定市“十四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5个,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30个、培育项目7个,中医专病建设项目22个、培育项目10个;组建27个市级中医专科联盟,10个市级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前完成2025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每万常住人口0.8人的目标要求……


佛山还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全市92家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电子健康码线下全流程应用,77家医院全面接入全市健康服务平台,31家互联网医院和56家“互联网+护理”医院建成应用。不出家门,凭借一部手机即可享有“一站式”线上服务的就医场景已成为现实。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佛山卫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佛山市也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办医环境,让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健康赛道。和平医院手外科、新容奇医院等在当地都有着相当的患者信任度,复星禅诚医院则连续五年在艾力彼排行榜社会办医·单体医院榜单中拔得头筹。


“佛山没有因为医院姓公姓私就区别对待,而是同样秉承‘有事帮忙,无事不扰’的原则,在加强质量监督和规范管理的同时做好服务,如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登峰计划’就纳入了民营医院,让大家共享政策红利。”有行内人点赞。


健康产业也感受到了政策红利。2022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生物医药与健康板块是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久,佛山即成立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专班,开启新的征程。


在中医药领域,作为“岭南药祖”“岭南成药发祥地”,佛山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方制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逐步形成以中医药为基础,生物制药、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为突破的产业格局。2月25日,仝小林院士工作站成功落地,业界形容佛山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迎来“顶级大脑”。


同一个月,佛山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紧锣密鼓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建高地、强预防、优生育、扩康养、促健康、保稳定”主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奔跃向上的新局面。


3月,佛山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对外发布,内容聚焦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部署推进六大方面内容,优化重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并提出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


文件在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方面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医疗资源按人口分布、地理交通、专业特点等合理配置。具体而言,就是统筹推动禅城、南海、顺德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向高明、三水辐射拓展,探索构建以市、区两级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互为补充、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城市医联体。


“要以更高的站位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谋发展、促改革,在真抓实干、主动作为中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力量。”面对新时期新任务,佛山市政府副市长周紫霄强调,“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要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推动人民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在山海迎春的时节,佛山标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局,必将为佛山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刷新佛山城市气质,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这一个个细节,一个个承诺,怎能不让人爱上佛山?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