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佛山武术文化
详细内容

佛山武术文化

时间:2023-04-27     人气:15241     来源:区文体局     作者:
概述: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与张炎把蔡家、李家以及佛家三家拳术及器械整理创新而成。张炎于1851年在佛山创立鸿胜馆传授蔡李佛拳......

一、概述

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与张炎把蔡家、李家以及佛家三家拳术及器械整理创新而成。张炎于1851年在佛山创立鸿胜馆传授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术及其器械套路的发展来源于实践,在冷兵器时代,是两军对阵的主要手段。蔡李佛拳腰灵膊活飞砣劲,偏身出手快如风,腾挪闪避进退稳,横标直插腰腿功。最大特点是所有套路均开横桩、开拳前三十招为佛掌、爪、朝手(擸)、擒拿手、然后骑龙马落礼,前后前敬蔡李佛祖师。

蔡李佛拳在一百多年间,包括张炎在内的众多鸿胜馆前辈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在反帝反封建、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佛山鸿胜馆被查封,大批鸿胜馆的前辈流亡海外,把蔡李佛拳术也带到海外。现在,鸿胜蔡李佛的门人,遍布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佛山蔡李佛鸿胜馆自从1998年3月复馆以后,得到了市、区政府以及文化、体育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修复了原鸿胜馆太上庙分馆,建立佛山鸿胜纪念馆。2001年举行的鸿胜馆成立一百五十周年庆典暨世界蔡李佛同门恳亲大会,来自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四百多位同门共商蔡李佛拳的发展大计。并先后在市第五小学、深村小学成立了蔡李佛拳训练基地。通过抢救、保护、传承,使之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保护的目的。

二、蔡李佛拳的起源

蔡李佛拳兴起的年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年代。蔡李佛拳自从宗师陈享与张炎创立后,张炎几经周折,对蔡李佛拳有了新的创见后,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佛山设馆授徒开始,即与太平天国革命相呼应,张炎亲自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的一八六七年,张炎重返佛山复馆,定下“三不教”馆规:即官府的人不教、土豪不教、流氓地痞不教。来馆练武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如农民、手工业者、码头工人、小商贩。在清末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就成为学练蔡李佛拳的主力军。由于鸿胜馆的革命倾向,学练蔡李佛拳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鸿胜馆的分馆在佛山就有二十多个,成员逾万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武馆。鸿胜馆的门人、骨干在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以及后来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中都积极参与,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蔡李佛拳”诞生一百七十多年来,历久不衰,除了它的拳法确实精湛之外,与陈享威名远震是分不开的。

三、功法特色

此拳特点是快速灵活,柔中带刚,步法多变,左右开弓,动作舒展,长短桥混合使用。基本动作是穿、捞、挂、扫、插。拳法有直冲、横冲、直扫、横扫、斜扫。掌法有铲掌、抛托等。桥法有沉桥、截桥、缠桥等。该拳不仅有丰富的手法,而且腿法动作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前踢、侧踢、横踩、后蹬、单飞腿和箭弹等。手法与腿法互相配合,可使动作开展,勇猛灵活。

蔡李佛拳总结了蔡、李、佛三家之长。如“佛”家擅长掌法,攻防多用掌。长短桥结合左右并用。“李”家则偏重长桥大马与偏身侧马,直臂挥舞,步稳架大,势雄力猛。多以左掌为防,右拳为攻。而“蔡”家(非五大名家之蔡)则技法较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手并用,攻防严谨,手法多变,招打连环。尤以马步灵活,闪转进退腾跃自如。总括“蔡李佛”拳风格特点为:

1、身形端正,腰活肩松,动作舒展大方,活动幅度大。套路结构的活动范围较南派各家颇大。

2、步法稳健而灵活,快速而多变。有“定步如坐钟,活步似浮云”之喻。

3、腿法凌厉而速疾,有“脚法似流星”之喻,更有“无影脚”之称。多屈膝性腿法、一发连环,更兼手脚齐发。

4、手法全面,长、中、短桥并用,左右开弓,讲究攻防技法配合,招式势势相连,变化莫测。“姜子搥”是本派独特之手型。

5、劲力充沛,刚柔相济。刚而不僵,势雄力猛,有推山移海之势。柔而不软“手出如轮转”多以圆弧运动,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力点准确,用力顺达,多爆发劲,有如小捶敲破大石之象,一触即发。

6、吸气以蓄劲,呼气以助发力,发声更为吐气以助发力。发声与动作配合,助威助势。蔡李佛以“域”(音画),“的,益、吓、鹤”五音为本门标式。一般虎爪发“域”声,踢脚发“的”声,出拳发“益”声,蛇形发“吓”声,鹤形发“鹤”声。最常用的为“益、的、域”三声,故有谓:听出拳发声为“益、的、域”三声者则可知其为蔡李佛派也之说。

四、蔡李佛器械的主要套路

蔡李佛的器械,都是在实战中发展起来的,在冷兵器的时代,是两军对阵的主要手段,现在我们演练,除了文化传承外,主要是强身健体,同时也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1、大刀栏门寨:意为用大刀镇守寨门。冷兵器时代的战阵,这种大刀,刀锋长,背厚刃薄,刀重为11至12斤(当年张炎宗师用刀为36斤老称,约合市称46斤), 是蔡李佛派特有的兵器。开式为走横桩,左手握刀柄,刀身向下,刀刃向前。右手为前手,左手为后手,与其它拳种常规相反。是古代兵营守大门(辕门)的主要武器,舞动不易,极需功力,对敌有一种阻遏作用。

2、单刀藤牌碟:一手持刀,为单刀。一手持盾,盾中藏备刀。盾(藤牌),用约1公分直经粗藤编织。对阵中步兵对付骑兵用于斩马脚、挡箭簇,冲锋时防身护体之用。蔡李佛于太平天国时引用流存至今,以低桩马为主,擅于地上灵活翻滚,套路要求翻滚于四角,以斩马腿为目标,攻防兼备,可防可攻。

3、枪术:枪是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的主要武器。鸿胜馆传下的枪法主要有梅花枪、四门枪、英枪等。舞动起来,飒飒风声,枪出如白蛇吐信,分上、中、下三路刺出。力贯枪尖;圈、点、枪一气呵成;挑、截、压连招带打。

4、抗日大刀:抗日大刀的刀法是上世纪三十年代,12.8抗日打响,中华全国总工会召集国内武术界选送刀法,鸿胜馆陈艺林赴上海开会展示本门刀法,被选入整编成全国推广的抗日大刀,并奉命由佛山鸿胜馆的前辈崔章率本门子弟四十余人赴上海培训和参战,在1932年“12.8”期间,中国十九路军班、排长以上全配此刀,专门对付日寇的三八大盖枪要退子弹后才能拼刺刀的致命弱点,为在上海抗击日寇侵略时广泛推广使用的刀法。芦沟桥事变以后,鸿胜馆的先辈又把这大刀刀法在佛山和附近地区的学校、社团广为传授,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此大刀手柄长,可单手和双手使用,劈、斩、拦、截、削、挑灵便有力,配合蔡李佛转身、标左、标右等步法,显示强大的杀伤力。

5、棍术:蔡李佛棍术的特点是棍枪合一,偏重于棍。典型的为十八枪棍,当枪当棍均可。鸿胜馆传下的棍术套路有多种,其中梅花棍为单头棍,棍长两米四。六点半棍、双夹单棍、十八枪棍、连环棍等为双头棍。双头棍长比演练者长三十公分。双夹单棍又名双头扁拐,即拿起扁担、拐杖一样能把招式使出来。既打一大片,又打一条线。棍法为抽、打、拦、截、挑、鞭、顶、拨、割、擦、圈、点、枪。形为左吞右吐,有如蛟龙翻身,毒蛇拦路。

6、风雷萧:风雷萧是蔡李佛的短兵器,随便执一短捧,即成剑、成棍、成鞭、成箫、成锏,便于携带。风雷萧的招式是刀剑合一,也有单鞭、单锏的招式,以拦、截、劈、刺、挂、挑、撩等手法为主,舞动起来哨音阵阵,身形矫健,上下翻飞,是锻炼身体、防身自卫的好招式。

7、锄头功:农作工具,随时抄起可作武器,套路中有刀棍的招式,有锄、抽、打、劈、批、拦、截的功能。

8、板凳功:家庭长板横头凳,随时抄起可作武器,是蔡李佛前辈用一招挂拳顶掌与外家拳技术交换的套路,形态生动,对付棍枪尤具优势,方便用常见的横头凳接住棍枪,沿凳头顺棍身标出制胜。

9、大扒、 三股叉:有枪棍招式,原意用于打虎。专门以其力压住对付藤牌碟,与藤牌碟是一对对练的矛与盾。

10、奇门兵器还有穿云伞、游龙扇等。随身的雨伞、摺扁随时可与套路结合成为招式和武器。

套路主要特征是:腰灵膊活飞砣劲,偏身出手快如风。腾挪闪避进退稳,横标直插腿脚功。蔡李佛拳术讲究腰腿、胳膊的合力,出手力贯拳、掌、指,象飞砣一样打出。善于在运动中变招,步法、身形多变,一般不正面接招,而是借力打力,甚少双手齐出,且脚法凌厉。蔡李佛拳术是融汇三家拳术的特点,从实战中不断提高、发展的产物。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