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详细内容

传统秋色

时间:2023-04-27     人气:14305     来源:区文体局     作者:
概述: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

一、概述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佛山秋色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永乐年间(1430-1425),秋季丰收后的一个夜晚,一群孩童用茭笋壳扎成龙形,并在龙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杆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此举被人所赞赏,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娱活动,而内容日渐丰富,亦成为具为地方色的佛山秋色。

佛山自古以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而闻名,为中国的“四大名镇”和“四聚”之一。而每次秋后的秋色活动亦是佛山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古书上不乏对秋色盛况的记载,据清乾隆十八年《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会城(指广州)喜春宵,吾乡(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如此描述,生动记载了当日出秋色的盛况。

秋色活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分成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共七色之多。内容有起马、开路队、大灯笼、唢呐队、马色、头牌幡旗、罗伞、耍龙灯、灯色、合面、担头、车心、陆地行舟、十番、锣鼓柜、扮演戏剧、大头佛、踩高跷、狮子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秋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如现代花车队和体育竞技表演等都是后来加上的。

二、秋色扎作

扎作艺术在秋色艺术中占主要地位。头牌灯、彩灯、龙、狮、龙舟花舫、彩车、花车、采莲船、花局、台面及顶盖、鱼灯、罗伞、八宝、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等,主要都是通过扎作工艺制成的。如《头牌灯》是秋色游行或灯色展览中为前导或放在展览之首的。它由三部分组成:灯座(底部)、灯身、灯盖(顶部)。

三、制作方法

首先是由艺人进行整体设计,然后根据总体要求对每一个部分、小灯(装配灯)进行具体设计和扎作。扎作材料基本上是竹篾、铁丝、纱纸、纱绸、明纱等,把每个小灯及总体灯架扎作出来之后,在骨架上扪上纱绸、明纱或透明半透明的玻璃纸、薄纸等。一般扪制是用浆糊、胶水、或白乳胶作粘贴剂。然后在其上面绘上书画、装饰图案,配上绒球、球排穗、人物、动物、花鸟、龙凤等饰物,最后在内里装置上灯光(电灯)、走马车、发动机。头牌灯的下层为花篮形;中层多作六面柱形或八面柱形,前后面大,两侧面小,呈扁平状;上层多用宫殿亭宇式顶盖。在头牌灯上还要配上大小宫灯、花灯以及人物、动物等。这些配灯一般也是通过扎作艺术去完成的,但这些灯的扎作技巧要求更细致、更复杂。经过扪制绘画及装饰,夜间点上蜡烛或安上大小灯泡作照明,头牌灯就七彩缤纷,五光十色,富丽堂皇。

四、艺术特点

1、外观新颖,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色彩华丽,图案富于装饰性。

佛山灯色、龙、狮、画舫、车心等各类扎作工艺品,广泛采用红、绿、黄等颜色,使每件扎作工艺品外观非常艳丽,光彩夺目。在图案设计和装饰物上都十分重视装饰效果。每个灯或其它扎作工艺品均饰以五彩绒球、排球穗、兔毛、小胶片、铜镜之类饰物,使其富于装饰情调。

3、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在每件扎作工艺品上帖上衬刻纸图案,这样,在灯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金碧辉煌,显得格外富丽光艳。

4、通透明亮,诗画并茂。

秋色扎作工艺品,特别是灯彩,十分讲究通透明亮,轻巧玲珑。因为每件灯色上都有意识地设计上书诗画,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如“风调雨顺”、“人乐年丰”、“万事顺意”、“一帆风顺”等吉祥语,配以图画,反映了人们通过秋色赛会,期待美好的将来的心理要求和愿望。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