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政厅调研广州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及地名管理工作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调研广州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及地名管理工作。广州市民政局市管一级调研员黄建伟、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及南沙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广州市南沙区是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区,调研组到南沙区东涌镇大稳村实地查看南沙区开展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成果,详细了解道路地名标志、地名文化特色标牌、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乡村地名特色农产品推广等情况,听取广州市民政局关于《地名管理条例》宣贯工作及近年来广州地名管理服务情况的汇报。
调研组充分肯定广州市民政局和南沙区推进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成果及地名管理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认真梳理提炼,总结试点经验,为全面推广乡村地名服务发挥示范作用;二是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继续想办法,下功夫,让群众通过地名服务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注重创新发展,结合当地旅游、交通、农业等方面资源,以“地名+”等方式丰富地名服务的内容,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工作亮点,不断提升地名应用,特别是乡村地名服务水平。
下一步,广州市民政局将按照省民政厅工作部署要求,在编制地名规划、完善地名法规、传承保护地名文化、设置地名标志、深化地名信息服务、拓展地名功能、加强地名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名管理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图:社工、志愿者向村民宣传预防中暑及登革热知识)
(图:应急响应先锋向村民宣传高温天气应对方法)
(图:社工向应急先锋讲解防中暑知识及探访长者技巧)
(图:社区医生为长者提供健康咨询及血压测量服务)
(图:应急先锋志愿者入户宣传预防中暑及登革热)
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应对高温天气的意识及能力,预防感染登革热,维护好自身健康,近日,西村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应对气候变化,应急先锋行动”为主题,组织西村街应急响应先锋队的志愿者到增步村开展社区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
荔湾区西村街增步村坐落增埗河畔,地势较低,村里横街窄巷、老旧平房居多,常伴有由暴雨、台风、天文大潮带来的河水倒灌现象,引发安全隐患。村里老年群体居多,其中不乏残障独居、有基础疾病等人群更容易受到高温热浪、寒潮等气候变化相关健康风险的威胁。对此,西村街道致力于构建“你呼我应、五社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防灾救灾减灾、消防安全及防汛防暑防寒等工作,孵化培育西村街应急响应先锋队,深入开展应急避险知识的宣传科普,增强居民应急避险意识及自救互助能力,积极响应街道号召落实各项应急避险措施,共建平安家园。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西村街社工站、增埗社区居委会、西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吸引了近100名村民参加。社工及西村街应急响应先锋队的志愿者通过摆摊宣传及投篮问答游戏的方式向村民宣传防中暑的方法、注意事项,并联同增埗社区居委会入户宣传,向独居长者、空巢长者等脆弱性人群宣传防中暑及登革热的知识、派发灭蚊片及防暑物品帮助他们应对高温天气。西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开设健康咨询摊位,医生耐心解答村民关于高温天气下如何保健养生、做好疾病管理以及如何缓解不适症等疑问及咨询。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普及了应对高温、暴雨、汛期等恶劣天气的应急避险知识,增强村民的应急避险意识,进一步提升我街公共卫生工作水平。
2023年6月15日上午,市级林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到海珠区小洲村开展巡林工作,调研督导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检查林长制落实情况,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杜新山强调,一是要发挥各级林长推进绿美海珠生态建设的牵头抓总作用,依托城乡特色景观禀赋,挖掘绿美海珠的文化价值,繁荣发展生态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休闲宜居型、生态旅游型和岭南水乡型等绿美乡村。二是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继续实施“一个保护协作机制、一张专属身份证、一套安全管理系统、一张养护图表、一种人树融合新机制”的“五个一”养护举措,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保驾护航,留住绿美广州乡愁记忆。三是加大绿美广州宣传力度,全面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故事、海珠故事,推动城区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市林长办常务副主任、市林业园林局局长蔡胜,海珠区区级副林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伟以及市林长办、区住建局、华洲街等有关负责同志陪同。
附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