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男篮携冠军奖杯凯旋
首夺CUBAL总冠军 广工男篮受到全校师生热烈欢迎
6月18日晚,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总决赛在四川成都举行。广东工业大学男篮(下称“广工男篮”)以87比83击败上届冠军清华大学男篮,首次夺得全国总冠军。此前,清华大学已连续3次夺冠。去年总决赛,广工男篮和清华男篮均以不败战绩从南北区一路“杀出”,会师总决赛,但广工男篮以3分不敌对手。前晚一役,再次站上总决赛赛场的广工男篮以4分优势,将对手拉下冠军宝座。
6月19日,广工男篮凯旋。球队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工大学城校区,受到学校师生热烈欢迎。
广工同学自发组团迎接冠军归来
师生加鸡腿:校园庆夺冠场面火爆
前晚,广东工业大学的同学们或在食堂,或在宿舍几个人围着一块手机屏幕,观看比赛直播。终场哨声响起,广工男篮夺冠,在宿舍的同学们不约而同走出宿舍,为他们的“母队”挥舞双臂。面对同一个对手,广工男篮去年决赛惜败,今年领先4分夺冠。有同学说:“这是最好的招生简章。”
6月19日上午,广工男篮乘坐飞机,于11点20分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11点不到,学校数十名学生已在机场航站楼手捧鲜花等待。12点,广工男篮陆续走出到达出口。他们身穿冠军短袖,头戴冠军鸭舌帽,全队上下都戴着冠军奖牌。球队内线队员、即将毕业进入CBA选秀且是“状元”热门人选的陈国豪在前一晚的决赛中拿下30分和10个篮板,获得这场总决赛的“最有价值球员”奖项。他手捧奖杯出现后,随即被媒体围住。
“全国总冠军,粤狮展雄风。”在接机现场,广工男篮和接机的同学、老师一起喊出这句口号。广东省教育厅则送来夺冠贺信,奖励冠军队伍30万元奖金。更大的欢迎场面,更多掌声和欢呼声在广工大学城校区等待着球队。
11点40分,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门口早已人声鼎沸,等待冠军队伍凯旋。“广工太酷啦!”有学生带着球员照片和球员签名的衣服来到现场。
13点08分,当载有广工男篮队员的大巴驶入视野,等候多时的广工师生瞬间沸腾。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教练和球员们被热情的广工师生团团围住。“MVP!MVP!”在人群簇拥下,陈国豪举起奖杯,向关注和支持球队的粉丝表示感谢:“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的支持,所以我们把奖杯带了回来。”
6月19日中午,为庆祝夺冠,广东工业大学派送5万多个鸡腿。
球员不放弃:今年练得更加“狠”
夺冠后,陈国豪表示,球队努力四年,终于有一个好结果。作为这支冠军队伍中的明星球员之一,陈国豪感谢所有关心球队的人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夺冠后他激动落泪,他不认为这个冠军是他带领球队夺得的说法,“这是大家一起努力所得的成果。算是弥补了去年的遗憾。”
欢迎仪式现场,广工男篮队员陈国豪发表感言
经历了去年总决赛惜败后,今年终于夺冠,对此,广工男篮主教练于广龙感慨万千。于广龙表示,整个球队一直贯彻的思路就是一步一步来,针对对手的特点做部署。今年球队在输了三场球的情况下,最终拿到总冠军。离不开总结和部署的作用。“包括打清华这场,最后4分钟,我们还落后8分,但我们没有放弃,经过拼抢、防守,包括三分球投射,最终以4分优势夺冠。”
不放弃的精神不止贯穿于总决赛的赛场,更在过去一年的训练中贯彻到底。
总决赛最后14秒,广工男篮由曾煜成命中三分,85比83,广工男篮反超比分,随后陈国豪两罚全中,帮助球队复仇捧杯。完成“准绝杀”并夺冠之后,曾煜成很激动,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返回广州的飞机上也没睡着。
曾煜成来自河源,是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去年的比赛,他也在现场。他告诉记者,为了准备与清华的这场比赛,球队针对性练习了对阵清华的战术,且一直在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和战术套路。到总决赛开始前,主教练于广龙告诉队员,放开打,放平心态跟对手拼。
回想从亚军到冠军的这一年,曾煜成说:“今年练得比去年还狠一点。我们全队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拿下。”过去这一年练得有多“狠”?曾煜成说就是跑,加速跑,跑到自己的极限。
学校新名片:拼尽全力方能炼成冠军
夺冠后,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告诉记者,此次比赛,广工男篮代表广工,打出广工的精气神,“接下来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塑造得更好,打出更好的成绩。”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表示,他看到了广工永不言弃的精神,“年轻人做什么事情都永不言弃,碰到困难敢于面对,敢于克服,这代表着广工学子的精神风貌。”
“这个结果来之不易,我们拼尽了所有的力量。”在6月1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苏兆祥说起话来,声音嘶哑。他说,广工篮球队素有拼搏精神,且非常团结,在场上,无论是谁摔倒或不慎受伤,队友的搀扶和保护总能即刻来到。在他看来,球队的团结、学校的培养、全校不遗余力的支持,这是广工男篮最终夺冠的关键所在。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龚建林坦言,从生源的角度来看,广工确实和清华存在一定的客观差距,但学校逆势扭转,使广工男篮成为广工乃至广东高校的一张名片。一直以来,广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会有篮球必修课,其他学期也有篮球选修课。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市福利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推动建成全国儿童福利机构标杆院示范院结合起来,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举措,注重科技创新发展解决孤残儿童养、治、教、康等实际问题。
近日,市福利院院长杨杰文主持召开名家(专家)工作室工作专题会暨“推动建成全国儿童福利机构标杆院示范院”主题教育座谈会,杨杰文专家工作室、黄方专家工作室等11个名家(专家)工作室负责人(代表)参会。
会议指出,自2020年6月加挂“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牌子以来,市福利院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市福利院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高质量优秀成果,科技工作逐步打开量质齐进、点面突破、系统能力全面跃升的良好局面。
会议全面总结了市福利院近年科技工作开展情况。截至2023年5月,市福利院共有41个课题立项,其中部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24项,一般课题6项,合作课题2项。科研项目正逐步向高级别课题、高质量论文迈进。同时,各名家(专家)工作室也简要汇报了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并围绕“推动建成全国儿童福利机构标杆院示范院”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
为切实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发展动力,会议强调,一是强化创新意识,聚焦成果转化落地。践行“儿童权益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工作理念,聚焦服务对象需求,紧紧围绕服务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和困难,并以此作为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坚持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工作思维,依靠科研手段改善儿童发展状况、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儿童生活质量;二是发挥名家(专家)传帮带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各名家(专家)工作室要肩负起对业务和科技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责任,积极激发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重视跨专业融合型人才培养,促使市福利院各项工作人才队伍结构、梯次更加合理;三是培养学科带头人,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各位名家(专家)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积极利用院科研学术“尖刀班”团队,借助院外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聚焦儿童综合康复重大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到“上规模、上档次、高质量”,带动提升院内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图:区政协主席吴辉文作开班动员讲话)
(图:学员认真学习提案知识)
(图:学员现场考察吉利集团)
(图:委员在结业式上分享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提案和调研工作作为政协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强化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履职的意识,提高委员撰写高质量提案和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水平,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6月11日至17日,荔湾区政协在浙江大学举办了提案调研专题培训班,区政协委员及区有关提案办理单位工作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专题培训。
培训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以强化委员调查研究能力和组织撰写高质量提案能力为主要抓手,将政治理论培训和政协业务培训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经验介绍、分组研讨、撰写心得和学习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培育和撰写政协提案、新时代政协调查研究能力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进行学习,现场考察吉利集团、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云溪小镇等地并就智能制造、数字治理等开展主题座谈。
培训期间,委员们全神贯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研讨交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学习气氛热烈,发扬了人民政协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委员的良好精神面貌。
培训班结业式上,7名委员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各自工作岗位,用智慧和力量为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服务荔湾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次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了委员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识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以及提案调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了政协委员的权利、义务和履职的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了高质量做好提案调研工作的方式、方法,达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的培训效果。
区政协主席吴辉文强调,要以这次学习培训为新的起点,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履职实效。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撰写高质量提案的责任感,紧密结合2023年荔湾区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提案。二要抓住重点环节。切实把握撰写高质量提案的方法,从政协角度看待并思考问题,选题要准、角度要对、建议要实,注重提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三要加强学习调研。切实提高撰写高质量提案的能力,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现状、摸清实情、发现问题,通过不断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