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大良市监所提升服务监管效能实力“破圈”
8月16日上午,顺德区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大良市场监管所举行。大良市场监管所是全市首批推进全国五星所创建工作的市监所之一,作为全区首个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所作了经验介绍。目前全省共有1200多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大良市场监管所的创建经验将为监管体量庞大的市场监管所争创全国五星所提供示范样本。
大良街道市场主体数量5.7万户,大良市场监管所年均审批业务量约1.9万宗,其中“同城通办”办理其他镇街业务超2000宗;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1万户,在用特种设备1.1万台(套),数量均全区第一;收到各类咨询投诉举报15399宗(其中咨询2400宗),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全市领先。
着力提升软实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轮驱动”
确定了“大业良城、实干市监”为创建“全国五星所”工作主线,把“融入、实干、争先”作为关键词融入地方发展主战场。一是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集中梳理1384项事权清单,出台31项工作指引,进一步打造责权清晰、合理划分的工作格局;二是2022至2023年,全所确定了12个重点工作项目,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良双皮奶”区域品牌建设、市监税务联办专区、校园食品安全红黄牌制度等写入街道重点工作;三是主动承担“硬骨头”工作,例如在网红文旅点的综合整治、学校食堂安全提升工程等方面,联合各部门普法4场、执法11次、立案7宗。
敢为天下先,创造多个全国、全省、全市首创,市场监管打出“硬功夫”
审批服务敢于“吃螃蟹”。一是全省首发“一元公司”营业执照。2014年3月,大良市场监管所锐意商事制度改革,允许“零首付”,允许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解决货币资金不足、高新技术入股困难等问题。短短一个月内,新增商事主体数量环比增长超40%。二是建立全省首个市监税务“联办云服务专区”,为辖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新开业、变更、注销等18项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市监、税务联办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两头跑、耗费时间长的难题,收取材料压缩50%,办理时间压缩80%。三是成立全市首个“市监税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服务站”,实现了个体工商户从“先注销、再设立”到“直接变更”的快速跨越,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面的延续,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个转企”类事项从受理到办结,最快只需45分钟,目前已为600多家个体户提供了联办服务。
市场升级改造敢于“打硬仗”,数量和进度排名全区第一。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省、市、区的民生实事,大良市场监管所将全部22个农贸市场均纳入升级改造范畴,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超87万元,撬动1.1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市场升级改造,目前市公示大良4家市场为五星级,占全区三分之一、全市八分之一。一是组织各部门联合现场办公80余次,对多个市场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对改造规划进行联合审图。二是“一场一策”融入农贸商超、本土文化元素,引导小型市场在年轻化、新潮化领域精准发力,吸引更多年轻人重回市场消费,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供新路径。三是各市场设立高标准的农产品检测室,对蔬菜农残进行检测并公示,今年上半年共计快检食用农产品57161批次,不合格187批次,销毁蔬菜、水产、畜禽肉蛋类等1800公斤。
执法工作敢于走出“舒适区”,探索适合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模式。2023年2月开始将全所监管执法职能再次梳理、调整与优化,打通监管和执法工作链条,在各监管股室内部形成综合执法小分队和重点领域监管小分队互为补充的工作模式。编定全市首本基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一本通》和《行政检查一本通》,加强对预付式消费如健身、美容美发领域和网红文旅点整治,2023年上半年立案查处上述领域突出典型违法行为19宗,发出限期改正通知15份。对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审慎,对经营范围、标签等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减免处罚。同时,着力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全区首推地铁口周边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建设,已发展放心消费示范商圈5个,数量全区第一;2022年调解成功率跃升至82.3%,全市第一。
重点领域监管敢于“亮剑”,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促进市场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全市首创校园食品安全“红黄牌”警示管理机制,按照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指数”确定亮牌警告。目前共对8所违反有关规定的校园发出黄牌警告,使避免“黄牌加身”成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新常态。二是推出全国首个餐饮环节“预制盆菜”全产业链管控规范团体标准,补齐了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解决了预制盆菜成品质量难以监控、消费者购买回家后存储或加热不当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等问题。今年7月份还推出“大良双皮奶”餐饮服务团体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央厨房”等前瞻发展方向,促进顺德美食从“有名声”到“有名品”。三是建立全市首个电梯快速应急救援网格管理模式,将大良辖区分为四个片区,18个大型楼盘的物业公司以及电梯维保单位“区域组团、快速响应、就近解困”,协同救援全过程仅历时20分钟,解决传统“一对一”救援慢的困境。四是与企业共同搭建“顺德眼实时监测系统”,使“顺德眼”成为全国首台对设备中心轴关键数据实时监测的摩天轮,通过运行曲线对比直观反映数据差异性,及时预警消除安全风险。
加大硬件投入,保障升级,建设高品质市场监管阵地
一是融入“大业良城实干市监”特色元素,对办公场所、设施、装备、门牌、标识等改造更新,统一市场监管系统形象标识,整体形象鲜明,既规范统一,又突显独特的地方市场监管特色。二是设置询问室、调解室、视频会议室、执法装备室、党群活动室等功能性办公区,配齐各类执法装备。三是改造容纳110人的大型会议室,方便监管服务对象集中培训学习。
大良市场监管所对办公场所、设施装备、门牌标识等改造更新,统一市场监管系统形象标识,整体形象鲜明
近两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旨在通过事权清晰划分、监管服务效能提升和硬件软件配置水平等措施,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基层市场监管所是政府对外窗口,事权关系到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五星所”的创建将进一步推动“群众满意型政府”和“企业家友好型政府”建设,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夯实基础。
编辑:张紫雯
来源:大良市监所
根据《佛山市三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武装部政治工作科关于开展三水区第一届“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三退役军人发〔2023〕7号)有关要求,经广泛发动、层层推荐、严格政审、联合评审,现将梁鸣锐等10名2023年三水区第一届“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予以公示。
公示期限内,个人和单位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我局反映公示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以个人名义反映的提倡签署或自报本人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印章。
反映公示对象的情况和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借机诽谤和诬告。
公示时间:2023年8月16日至8月22日
受理单位:佛山市三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地 址:西南街道渡口路22号
邮政编码:528100,联系及传真电话:87812833
佛山市三水区“最美退役军人”评审
工作小组
2023年8月16日
2023年三水区第一届“最美退役军人”
候选对象名单
梁鸣锐,男,汉族,1982年6月出生,2000年12月入伍,2002年12月退役,中共党员,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委会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三水区白坭镇公共服务办公室推荐)
夏学树,男,汉族,1979年11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2000年12月退役,中共党员,广东国盾特卫保安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推荐)
陈志雄,男,汉族,1966年出生,1984年11月入伍,1987年10月退役,群众,三水区公安局治安直属巡逻四中队队员。(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推荐)
马程龙,男,汉族,1987年12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2011年12月退役,中共党员,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检察院司法辅助人员。(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检察院推荐)
刘立丁,男,汉族,1979年9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退役,中共党员,广东弘聚电力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推荐)
曾祥泽,男,汉族,1993年6月出生,2012年12月入伍,2018年11月退役,中共党员,三水区西南消防救援队分队长、三水区乐平镇专职消防队队长。(佛山市三水区消防救援大队推荐)
麦永豪,男,汉族,1990年9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2011年11月退役,中共党员,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刑侦大队辅警。(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委员会推荐)
陈宏汝,男,汉族,1989年11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2011年12月退役,中共党员,佛山市三水区国裕信息管理有限公司后勤人员。(三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推荐)
邓杰华,男,汉族,1986年7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2017年4月退役,中共党员,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办事员。(三水区西南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推荐)
万荣乐,男,汉族,1985年6月出生,2003年9月入伍,2018年8月退役,中共党员,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政法委员会政治安全和维稳股副股长。(三水区委政法委员会推荐)
8月14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佛山市2023年“两区”建设工作推进会,通报“两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分局分管领导,市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生态环境部同意我市开展“两区”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两区”建设重要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创造经验为目标,按时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
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精准查找问题、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形成成果,有力有序推进“两区”建设。要全周期管理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准入管理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监督,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要全链条开展企业土壤污染防治,指导企业开展隐患排查、自行监测、渗漏排查、防渗改造等土壤污染防控措施;要全方位摸清地下水污染底数,加强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保障国考点位水质稳定;要全地域治理农业农村污染,保障农用地安全利用,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会议要求,加强要素保障,有力支撑“两区”建设。要强化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资金保障,多渠道申请专项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有序实施;要强化经验总结,聚焦工作成效,在政策创新、经验模式、典型案例等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