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捷远电器、广乐包装材料……顺德“科创板”新增11家挂牌企业
9月11日,顺德“科创板”新增企业挂牌仪式暨顺德区“科技十条”政策宣讲会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举行。会上,广东广乐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美捷远电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企业向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挂牌现场。
顺德区副区长蔡伟在活动上表示,顺德区肩负着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使命,今后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合广东股交中心继续试点建设“顺德科创板”,积极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创新模式,鼓励更多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板块,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顺德科创板”是去年顺德区联合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率先试点建设,借助广东股交中心的平台优势,为区内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夯实基础。
截至2020年8月底,广东股交中心的顺德挂牌企业116家,其中股改企业70家,股份公司在挂牌企业中占比接近62%;在各级政策的推动下,2020年顺德区挂牌企业累计完成非公开可转债备案发行17笔,占广东股交可转债发行笔超过一半,融资金额合计1.8亿元,为区内企业发债保驾护航。顺德区在广东股交实现了全省首单股票自办发行业务,企业规模及质量在省内排第一位,体现了顺德区企业的“高质量”“高规范”。
此外,区内还有9家企业纳入广东股交中心可转债发行储备项目。
活动上,顺德区科技局业务负责人还就“科技十条”政策进行宣贯解读,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代表介绍了综合金融服务情况,广东股交与银河粤科基金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
江水流缓,西江之畔,向水而生。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农民、江水和土地相生相息,共同上演着一个个动人故事。在此应运而生的黑皮冬瓜将这些故事永久收藏,在一餐一饭间,向食客们全盘托出。
抬头,一片天;低眉,一片绿。春去秋来,瓜农们对于耕种的记忆,被写在日复一日劳作的土地里,也写入一道道由黑皮冬瓜制成的美食当中。苦涩的汗水与收获的喜悦在盛夏里撞了个满怀,这甘甜营养、清热解暑的黑皮冬瓜时刻提醒着人们,不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也铭记眼前这份难得的清甜。
在这里,三水瓜农们花心思培育良瓜,厨师们花心思雕刻食材、守住火候,只为等待完成烹饪时,那股将你团团围住的蒸腾热气。冬瓜船、冬瓜盅、冬瓜挞……厨师们用充满创意的想象力,让冬瓜与其他食材相互碰撞,在舌尖上一次又一次地相遇。当食客们端起碗筷品尝这股清甜,夏日的气息便随着浓浓的心意流进胃里,暖彻心扉。
如今,三水黑皮冬瓜渐渐走上国际“红地毯”,成为人尽皆知的消暑佳品。人们对它的追求,不因距离而停歇。这朴实的味道,总是让人心心念念。
前世今生 一颗杂交种子的逆袭
吃遍三水,从冬瓜开始。每个城市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风味识别二维码,让人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一口锁定那独特的风味。而黑皮冬瓜,便是最有三水味的细节,凭借着绵密的口感和独特的甘甜,在炎热的夏日将食客们的味蕾搅动得风生水起。
如今,行走在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主干道路旁随处可见的主角,便是一排排高高的墨绿色冬瓜。或许,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了无生机,但当你走入地里,一片纯净的清凉世界便扑面而来,满眼都是消暑的惬意。
白坭镇地处西江河畔,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冬瓜生长。上世纪60年代,白坭种植的冬瓜以青皮冬瓜为主;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三水人以三水原产冬瓜与东莞冬瓜杂交,孕育出新一代的三水黑皮冬瓜。从此,一颗杂交种子,便开启了它的逆袭之旅。
白坭镇岗头村村民梁明高,是黑皮冬瓜最早的培植人之一,种植黑皮冬瓜已有数十年。“当时,白坭从南海西樵引进了一批黑皮冬瓜,又从东莞引进了不同的瓜种,两者各有所长。”于是,梁明高萌生了对各具特点的冬瓜品种进行授粉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想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筛选,皮实肉厚且耐贮运的三水第一代黑皮冬瓜,便在岗头村诞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黑皮冬瓜一跃成为三水单类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并开始集中北运和销往东南亚,逐步打开国内国际市场。
一颗杂交种子,经历了50年的沉淀,逐渐成长为三水万亩良田上的主要作物,并最终成为畅销海内外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条逆袭之路清晰可见,这一路,有汗水、有欢乐,也有令人爱不释手的美味盛宴。50年弹指一挥,或许风景改变,但这份清甜,始终伴随人们同行。
冬瓜船 一份满载而归的喜悦
如今,三水区西南街道沙头九腩洲芒果园的金炳农庄内,一道招牌菜——海皇冬瓜船,为这家小店赚足了人气,同时也牵动着食客们的味蕾。清甜软糯的冬瓜、荟萃的食材相得益彰,让人齿颊留香。
海皇冬瓜船的造型十分吸睛,横放形似一艘船,重30多斤,和成人手臂差不多长。而除了有着超高的颜值外,其“内涵”也不容小觑。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山野长的,各式食材应有尽有。每艘“船”搭配北江河鲜、鱼汤以及鸡肉、排骨等十多种食材,可同时满足六七个人“登船”,令人大饱口福,怀着喜悦之情满载而归。
“流量时代,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拍照和分享。见到美食、美景,大家都会第一时间用手机记录下来发到社交媒体上。”基于此,农庄老板黎保超开始思考怎样能让传统粤菜更加吸引年轻食客。
于是,这款能让“手机先吃”的创新菜品应运而生。“烹制一艘海皇冬瓜船,选瓜是第一步。”黎保超介绍,黑皮冬瓜一般选用重量20~30斤的黑皮冬瓜,将其剔除瓜瓤,沿着横切面的一侧削好花边,然后在冬瓜内壁划上几刀,使得冬瓜更容易入味。
冬瓜船体备好后,依次加入排骨、鸡肉、鱼丸、贝类、菇类、豆类等十多种食材,再淋上新鲜的鱼汤。盖好瓜盖后,将整只冬瓜送入蒸炉,两个小时后便可出炉。
瓜盖一揭,热气缓缓升腾,各种食材的香气扑面而来,白色的汤底鲜味十足,入口甜而不腻,有消暑祛湿的功效。
如今,能吸引到我们的,更多是那些和当下有共鸣的片段。一艘冬瓜船,载满了瓜农的期望和丰收的喜悦,也承载着最纯正的三水味道。从温饱年代到物质丰厚的时代,冬瓜的做法不断演变,唯一不变的,是亲朋好友围坐共享美食时,感受到的那份满足的喜悦。
冬瓜盅 一煲温润养生的靓汤
一个翡翠白肉身,一双巧手做羹汤。广东人最喜煲汤,识饮识食的三水人自然也不例外。而一煲热气腾腾的冬瓜盅,既有着靓汤的清爽,也藏着“打边炉”的热闹。
在三水,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餐馆食肆,无不喜爱以冬瓜入馔。在秋冬季节,勤劳聪颖的三水人会把新鲜的冬瓜做成冬瓜盅。此时,冬瓜、浓汤和肉类组成最佳CP,成了最受食客欢迎的吃瓜方法之一。
在此过程中,挖瓤、雕花全是精巧的技术活,力度要精准地把握好。三水的厨师们挥刀而就,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分钟便完成了。随后厨师们以瓜身为锅,加入东风螺、水鸭、红枣、薏米等食材,现煮现吃。
水滚开盅,盅里沸腾的浓汤和盅外的热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外表平静如水,内里却翻江倒海。而那些丰富的食材,便是这煲靓汤里最靓的主角。食客们边聊天边“打边炉”,涮完各式鲜肉,汤的质量得到升华,每一口都是满满的鲜甜,仅一口,就能让人难以忘怀。吃到最后,还可以将瓜肉切出,与汤同食。
其实,吃冬瓜盅火锅有着特别的先后顺序,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最好的口感和味道,先鲜甜后香浓,这样才能吃到最正宗的味道。当丰盛的食材倾倒而入,食客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浓汤滚滚,一股养生的气息扑面而来。水鸭肉的膻味被彻底冲淡,还充分吸收了汤中的营养成分和鲜香,每喝一口汤、吃一块肉都在挑动着味蕾。“饮啖汤啊!”在一声声寒暄的话语中,食客们脱下一身浮华,还原真正的自我。一口温润的靓汤,能让人暂时忘却眼前的烦躁。这淡淡的清香,便是内心深处最幸福的感受。
漫步在佛山的大街小巷,只见道路整洁、交通有序、邻里和谐,文明传播氛围浓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佛山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今年5月出台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方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工程、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工程、老旧社区和背街小巷补短板工程、非建成区的镇街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文明校园创建提升工程、公共环卫设施提升工程、母婴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公共机构和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交通秩序提升工程“九大重点工程”,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文明素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景。随着各项工作由表及里稳步推进,佛山逐步走出一条内外兼修的城市创文路,越来越多的创文成果让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优化城乡环境 启动35个重点社区改造提升
“这里道路变干净、通畅,生意好了很多。”在三水区西南街道海兴街经营店铺的陈先生说,过去门前道路坑坑洼洼,车辆停放紊乱无序,如今却路面整洁、交通有序。
走在平坦的沥青路上,在禅城南庄镇紫洞村生活了70年的村民罗永灿从来没想过,家门口会迎来这么多喜人的变化。在他的记忆中,以前紫洞村只有一条水泥路,现在变成了宽敞平坦的大道,村里还新建了文化公园,为村民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些点滴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一个佛山市民的身边。
城乡面貌提升攻坚,首先要敢于向“老大难”问题“亮剑”。创文路上,佛山大力推进老旧社区和背街小巷补短板工程、非建成区的镇街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公共环卫设施提升工程等建设,共启动了35个重点整治社区的改造提升工作,至今已完成80%,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也在佛山街头巷尾开展起来。上周,禅城石湾镇街道鸿翔社区党委委员谭嘉明与一群党员志愿者走进平西村,拿上扫帚清理卫生死角、拿起铲子铲去墙上“牛皮癣”,清洁美化社区环境。他们说,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更多居民提升卫生健康意识。
今年5月以来,佛山广泛动员党员、志愿者和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建了1万多人的爱国卫生志愿服务队,至今已开展卫生综合整治1万余次,清除卫生死角超过6.9万处,改造提升农村公厕446座,在765个公共机构开展垃圾分类,爱国卫生的新风吹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爱国卫生运动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一种习惯。”禅城祖庙街道兰桂社区居委会主任程桂琴深有感触,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方式在变,但初心始终不变。
补齐民生短板 贴心母婴室让宝妈不尴尬
“母婴室在哪里?”“已为你找到三层的母婴室。”二孩妈妈郭女士向南海区万科广场智能服务机器人咨询后,机器人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母婴室的导航路径。
顺着指引,郭女士顺利地找到母婴室。她回忆说,以前带大宝出门,曾躲到卫生间里喂奶,人来人往,还有异味。现在有了母婴室,妈妈在公共场所哺乳不再尴尬,宝宝也更加舒适。
母婴室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母婴设施建设提升被列为今年佛山创文“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据市文明办统计数据,我市需配建母婴室的创文测评点共112个,目前已有100个测评点达到设施配置要求,个别母婴室还配备了免洗手消毒液、饮水机、温奶器等设施,为妈妈们提供更优质和贴心的服务。
除了公共场所配齐母婴室,周末时常到商场购物的郭女士还发现,城市交通也越来越顺畅。近年来,佛山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提升工程,在104条主干道及高速公路实行“路长制”,全市道路拥堵指数同比去年下降3.79%;同时强化非机动车秩序管理,今年6月以来共查处非机动车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红灯等3类交通违法近5万宗,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大大提升。
以满足群众所需为依归,各项民生短板一一被补齐补强。例如,集贸市场综合整治工程,针对重点市场按照“一市场一策”建立问题清单,从市场经营秩序、商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市场环境卫生和创文宣传氛围等方面开展整治,还市民干净卫生、舒适便利的集贸市场。又如,公共机构和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针对缺少行业规范和志愿服务岗不规范两类突出问题,迅速开展行业规范标准化建设、投诉处理机制、“一米线”标识等工作,为群众提供更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
提高文明素养 全市中小学校争创文明校园
一座城市,市容市貌是外在美,人文品质是内在美。
走在佛山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精神文明宣传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佛山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肌理,营造出浓厚的创文氛围,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文明佛山,有你有我”不止是一句口号,更是全民参与创文的行动自觉。佛山作为全国第三批“志愿之城”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09.7万人,占常住人口13.45%,建成志愿V站71个,构建了“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志愿服务体系。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就要为她贡献一份光与热。”陈晓露是一名服务时长近500小时的志愿者,她不仅以身作则参与各项志愿活动,还鼓励和带动身边人参与、支持佛山创文,助力这座城市谱写一曲拼搏向上的文明新篇章。
文明新风尚的形成,更要从青少年抓起。佛山大力推进校园文明创建提升工程,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文化素质。目前,全市100%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六个好”,并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宣传,鼓励广大师生知晓并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同时,100%中小学校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培育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明程度。
佛山市第九小学德育主任龚坤明说,学校始终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并将其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校园中、班级里以及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增强孩子们的文明意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