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是我们要干的事
驻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工作队队员朱树恒:
“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很多熟悉朱树恒的人,对他的印象都很深刻。在部队当了23年兵,朱树恒早就形成了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果敢勇猛的作风,在2012年转业到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后,这些特性也不断在他负责基层政权建设、党建等工作中凸显出来。
2021年7月,朱树恒被选派到四会市参加乡村振兴工作,与其他五名队员一起来到四会市大沙镇,正式开启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回归乡土,建设美丽乡村
“我的家乡在山东泰安,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朱树恒一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扑面而来,他在1989年就应征来到广东湛江当兵,从此一直留在广东生活,离开家乡已有33年。在这33年里,其中有23年的时间他都在部队里生活、考学,1994年被分配到原广州军区空军部队,直到2012年转业到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
“去干乡村振兴,我一百一千一万个愿意,都是祖国的农村,我去帮扶建好了大沙镇,也等于是为家乡作贡献了。”朱树恒说。来到大沙镇后,朱树恒十分关注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防返贫监测户,更是竭尽全力去帮他们解决困难。
大沙镇脱贫户黄某英,因房屋问题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朱树恒联合大沙镇为她申请了5万元救助金,帮助其建起了两层水泥楼,解决了居住难题。不仅如此,朱树恒还积极推进生态宜居村的建设,他和驻镇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起,统筹安排帮扶资金215万元完成了安平上隆生态宜居村建设,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我要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本色。”朱树恒说,困难是有的,但他相信只要用真心努力去干,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雷厉风行,三个月上马新项目
“陈冲村的美丽渔场投产啦!能这么快就建成投产,多亏你们驻镇工作队了!”今年3月,一通兴高采烈的来电让朱树恒也跟着高兴起来,他们忙活了三个月的富民项目——陈冲村“美丽渔场”终于建成投产了。
回想起三个月前,朱树恒还十分感慨,为了给大沙镇争取更多产业振兴项目,他们汇聚了多方资源,才成功从佛山引进了400亩的渔场项目。“从商议选定项目,到成功投产,我们只用了三个月时间,效率很高了。”朱树恒说,也许是军人的本色让他习惯了雷厉风行,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美丽渔场”的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
根据协议,“美丽渔场”的鱼塘租金由原来每年1700元/亩增加至2750元/亩,每年为该村集体增加收入40多万元。不仅仅是产业项目,为了提升大沙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朱树恒还和驻镇工作队队员们一起,积极推进自然村路灯安装项目,并联合大沙镇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为大沙镇安装太阳能灯总计2000多盏,为15000多名村民照亮回家的路,在便利村民生活的同时,也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愿意战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朱树恒
驻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
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
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
(转载:新快报)
7月27日下午,市长白涛带队到南海区桂城街道督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各项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举措落实落细,着力推动佛山争创全国一流文明城市。
白涛首先来到工商银行宿舍小区和玉兰村小区,实地督导检查小区内的车辆停放、环境卫生、外立面整治等情况。他强调,要紧盯老旧小区建筑物破损、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居民改造需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随后,白涛来到东二新村市场、南兴市场、花鸟鱼虫市场,对市场及其周边背街小巷进行检查,详细了解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消防管理、食品安全、公益广告投放等情况。他要求,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场基础设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引导经营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同时要严查清理“三无”产品,规范市场周边停车划线,为市民提供更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市场购物环境。
白涛强调,全市上下要提高认识、扛牢责任,切实增强高质量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贸市场、老旧小区、城中村等重点场所,以及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交通秩序等重点领域,严防严控各类乱象与不文明行为,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整改,探索形成常态化的文明城市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基层力量,与职能部门形成攻坚合力,着力破解各类“老大难”问题。引导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确保我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创建水平持续提升。
密集走访美陶湾企业、陶艺家,共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计;开展审美鉴赏、城市美学培训,点开基层干部能力素养新的“技能树”;加快柒号陶仓研习基地等载体建设……近期天气酷暑难耐,但阻挡不了美陶湾建设步伐。
7月18日,石湾镇街道召开“魅力陶都 活力石湾”三年行动誓师大会,重点发布石湾文化复兴行动,提出打造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辟文化创意产业新赛道。
描绘新蓝图后,石湾对美陶湾建设并未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以“身影”代替“声音”,拿出真招实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未来美陶湾建设如何发力?从这一周来石湾系列工作中,或可一窥究竟。
跨界融合 以“文化+”赋能产业提升
跨界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也是石湾镇街道领导走访美陶湾企业过程中,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7月20日上午,石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超带队到陈复澄(佛山)艺术馆调研,详细了解该艺术馆运营模式、产品创作、展示活动、受众群体等。
陈复澄(佛山)艺术馆位于您好·智谷产业园,该艺术馆外墙“国潮当道”的涂鸦彩绘,与传统的雕刻壁画形成强烈对比。该馆也是园区内的网红艺术馆,以展示艺术雕刻瓷砖为主,跨界融合陶艺、篆刻、书法、绘画、紫砂壶、广绣等传统文化。
黄超对陈复澄(佛山)艺术馆的创新运营、跨界融合表示赞赏,认为其充分契合美陶湾打造“文化+创意+跨界+时尚+体验”的产业生态圈。他鼓励陈复澄(佛山)艺术馆按照“文化树旗、政策引人、环境聚人、服务造产、活动造梦、创新圆梦”的工作路径,用好政策资源,不断扩大陶文化影响力,助力建设美陶湾。
如何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7月20日下午,三龙湾禅城片区建设局局长杨涛,石湾镇街道人大工委、政协联络处副主任麻浩带队调研美陶湾文创企业。
调研组首先来到龟一美术馆。该馆成立以来坚持以艺术的逻辑提升品牌高度,将一座无人问津的旧仓库改造成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美术馆。“艺术跨界到制造业,有着‘活化酶’的作用。”美术馆创始人刘德志表示,石湾有泛家居产业领域优势,以“家”为原点,通过艺术赋能提高附加值,进而迸发产业新活力。
距离龟一美术馆约300米的E3-Space,不仅是一家新晋网红咖啡馆,也是一家以厂家为背靠、以专业为基础的设计师集成基地。
关于如何打造“文化+创意+跨界+时尚+体验”产业生态圈,E3-Space创始人徐志铭提出,可参考米兰设计周模式,打造独具本土特色的设计周IP,将石湾景点、产业园、创意园等串珠成链,联动形成完整的石湾文化体验路线。“城市就是展厅,每个角落都有各色沙龙活动,吸引青年创客、设计师、艺术工作者、国内外游客深度体验。”徐志铭说。
同样在旧厂房迸发新活力的,还有广东陶联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近年来,陶联社在网红经济领域发力,为传统陶瓷行业插上电商的翅膀,重构陶瓷产业供应链。
“制造业的根基不能丢,同时要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通过直播等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陶联社合伙人孙旋与调研组深入讨论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打开美陶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上述企业的探索不难发现,当下,“文化+”“+文化”的跨界融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文化与制造、旅游、餐饮、科技、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成为各种业态开拓市场、扩大影响的必然选择,这也将是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做强做大、提升能级的必由之路。
人才引进 氛围引人产业聚人服务留人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快美陶湾建设,如何育才、引才、留才是关键。
7月19日~20日,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举办两场人才座谈会。会上,一众陶艺大师、青年陶艺家等,聚焦石湾陶塑技艺传承、陶艺人才培养等话题畅所欲言。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表示,政府要打造通道和平台,让年轻人有公共创作平台、作品展示和宣传平台。目前石湾陶艺工人老龄化,需要配套一整套对陶艺工人、陶艺创作者的培养、工作、创作的扶持政策。
“未来要建成一个开放的美陶湾,还要有成熟的产业链,包括原料供应、产品包装、销售、物流等。”青年陶艺家刘雷说,美陶湾需要更多有活力的年轻人参与建设,需要更有影响力的活动与宣传,吸引年轻人前来创业、就业,同时要有更多体验性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
不少陶艺家表示,希望强化对青年艺术人才在创业创作生活各方面的配套支持;鼓励大师群体及艺术人才在美陶湾新建载体落户;支持企业将文旅产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改造自有物业或租赁物业运营文化产业园区;鼓励单位或个人策划举办文化活动等。
在佛山市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黄超与“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柳冠中,一起探讨人才引进等话题。
柳冠中从设计与美术的角度分享见解。他认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需要从文化入手,要继承本土文化遗产,而文化不能仅仅只是娱乐文化,真正的主体文化应该是生活,而这需要时间的沉淀、迭代。
清美工业研究所执行所长汤重熹教授则提到,石湾可以对接景德镇陶溪川,展览设计师、艺术家、大师等作品。陶溪川以小件陶瓷为主,石湾可以特色陶瓷为代表,包括工业建卫、日用陶瓷、陶艺术等。利用石湾陶瓷文化,打造文创街区,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年轻人、创业者、设计师来到石湾。
石湾陶艺人才丰富,拥有各级陶艺大师173位,仅国家级大师就有26位,还有中青年陶艺家超过300名。而在近期公示的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中,石湾陶艺家范安琪入围名单。
景德镇吸引不少“景漂”,未来美陶湾如何吸引“湾漂”?陶艺家的建议,可总结为“以氛围引人、以产业聚人、以服务留人”,加快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而这,正与美陶湾“文化树旗、政策引人、环境聚人、服务造产、活动造梦、创新圆梦”的工作路径不谋而合。
石湾铁军 不仅能干事还要懂审美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锚定美陶湾新目标的“石湾铁军”,不仅“能干事”,还要“懂审美”。尤其是在提升城市品质过程中,领导干部往往是政策、规划的决定者、拍板者,需要懂审美、会审美,审美能力日益成为其为政素养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理念下,7月21日~23日,石湾举行中层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将审美作为干部培训“必修课”。
在7月22日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专题讲座中,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分享个人艺术创作与策展经历,向学员阐述如何发现美,艺术与生活如何结合。7月23日,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以“城市美学”的角度,为学员讲授美学基础、城市规划、建筑艺术鉴赏等方面知识,帮助干部提高审美判断力。
“美陶湾要站在青年创客、设计师、艺术工作者、陶艺大师、国内外游客的审美视角去开展园区建设、载体打造。”石湾镇街道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叶文亮表示,邀请艺术领域的专家授课,就是为了提升干部艺术素养,并融入到工作中。
石湾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梅玉认为,艺术家通过参与式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同样可以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当前,石湾打造美陶湾创意产业集聚区,应当把文化艺术融入集聚区建设中。
“建设‘美陶湾’,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石湾镇街道党工委委员黎景良表示,希望在今后推进“美陶湾”的建设中,干部们能发现、感受石湾之美,以更高的美学素养,把石湾建设成“中国的美陶湾、世界的美陶湾”。
系列美学培训,让石湾干部队伍获益匪浅。“经过三天培训,让我们更明确美陶湾建设的方向和意义,也更加坚定信心。”石湾镇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中队长冯洪铭在分享学习心得时表示,小组成员认为,要从加快土地整理、整合市区街道资源、营造文化氛围、打造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建设美陶湾。
在誓师大会前,石湾已先后组织三批考察团实地学习景德镇市的经验做法。接下来,石湾计划邀请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老师来石湾,就文创经济、陶瓷文化传承、如何讲好石湾陶文化故事对干部队伍进行集中授课。
打开空间 加快提升城市形态和品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空间支撑,而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能成为城市的名片和品牌,极大提升城市品位。
未来,石湾将打开大雾岗、红卫岗、何岗等山岗,露出东平河,做好环大雾岗建设、水轴线征拆工作,打造一个“在湾区里链接资源、在古镇里汲取灵感、在景区里成就梦想”的“美陶湾”。
7月20日,美陶湾实施“第一拆”正式打响。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下,柒号陶仓的破旧简易厂房被拆除,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腾出空间,也按下提升城市形态和品质的“加速键”。
清拆厂房后的柒号陶仓,将打造成陶瓷研习基地,定位为国际青年社区+艺术工坊,为在校大学生、陶艺爱好学者提供学习、交流、实习的基地。
柒号陶仓,是石湾文化复兴行动项目之一。此次拆除行动,也表明石湾实施文化复兴行动的信心和决心,也为美陶湾城市更新注入“强心剂”。
事实上,打造文创空间,石湾已积累一定基础和经验。您好·智谷产业园、石湾古镇文创园、佛山泛家居电商创意园、8号艺术码头等园区,均是在旧厂房、旧物业基础上活化提升,吸引大批新兴业态进驻。
接下来,石湾还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红卫岗、陶瓷大师园、泛家居设计产业园等一批文化载体,以吸收大师名家、引流年轻人,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城市环境。
秉持新发展理念、腾挪新空间、凝聚各界智慧、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美学素养……可以预见,在系列组合拳下,更多姿多彩的文创空间将在美陶湾不断涌现,石湾文化创意产业也将加速“串珠成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