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三水南山有一片温暖人心的小小“植物园”
详细内容

三水南山有一片温暖人心的小小“植物园”

时间:2022-10-28     人气:1215     来源:绿韵南山     作者:
概述:三水区南山镇社区康园中心门前,有一块充满生机的“小天地”,叫“绿雅轩”。每天,康园中心的残障人士都会来到这里,给绿植和花卉浇水......

三水区南山镇社区康园中心门前,有一块充满生机的“小天地”,叫“绿雅轩”。每天,康园中心的残障人士都会来到这里,给绿植和花卉浇水、拔草、施肥,体验劳作乐趣,打造“梦想植物园”。他们售出这些绿植、鲜花,还能获得相应劳动报酬。


绿雅轩于今年10月12日正式揭牌,通过农疗的模式帮助残障人士舒缓心理压力,收获认同感,逐渐恢复劳动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价值。



南山镇社区康园中心的绿雅轩。受访者供图


贴近自然 学员收获可喜转变


“看到学员们的转变,我感到非常开心。”南山镇社区康园中心社工曾翠娴介绍,目前中心共有18位学员,年龄最小的学员约20岁,最大的50多岁。从挖泥、移盆到浇水、施肥、拔草,学员们在社工的带领下,一步步完成种植与日常照料。绿雅轩布置温馨,由学员亲手制作的轮胎涂鸦格外醒目,不难看出学员们对绿雅轩寄托的情感。


“如今,阿星(化名)主动照料绿植,除草丝毫不马虎。”曾翠娴介绍,2021年7月阿星来到康园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由于智力障碍,他一开始无法分辨植物种类以及颜色,但一直主动学、争着做,在社工的教导下每天细心照料绿植,除草更是一根不留,现在进步飞快,已经能分辨出绿植的颜色。2022年,阿星被康园中心评为“优秀学员”,成为这里最热心、最勤劳的人。


农疗模式让学员发挥所长,产生可喜的转变。另一名学员小明(化名),高考失利后精神颓废,变得不愿与人沟通交流。2021年12月,他来到康园中心接受康复训练。


在开展园艺培训时,曾翠娴发现他开始主动种植、爱护绿植。随着与农作物的相处,小明从原来的不愿说话,到现在逢人打招呼,性格逐渐开朗。“希望通过开展农疗治疗模式,让学员发挥价值。”曾翠娴说。


社工陪伴学员成长,学员用爱心反哺社工。2年前,曾翠娴来到南山镇社区康园中心,她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这里奉献爱心。在她看来,对待学员需要有耐心,要把他们当做孩子一样哄着,学员的成长和改变也鼓舞着她。


“以前有一位学员来的时候一个字都不会写,经过耐心教导,他已经可以写自己的名字了。”曾翠娴欣慰地说,她与学员的关系亦师亦友,学员看到她心情不佳,也会上前安慰,她感到非常暖心。


提升动手能力 帮助学员重返社会


于2017年建成的南山镇社区康园中心,由南山镇政府全款投资建设,是公益性、非营利的社会服务单位。该中心通过工疗、娱疗、康疗、农疗、职业培训等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手段,促进残障人士与社会融合,减轻家庭照顾负担,实现人生价值。


其中,农疗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能使学员们贴近大自然,在劳动中缓解紧张的情绪,创造个人价值,收获来自社会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我能生存,热爱生活”的自信心。


目前,绿雅轩种植了吊竹梅、长春花、吊兰、绿萝、长寿花、铜钱草等绿植和花卉,一派生机盎然。曾翠娴介绍,该康园中心专门开设了“买花献爱心”的特色服务,绿雅轩的鲜花、绿植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现场摆卖等形式销售。康园中心将收入盈余反馈给学员,增加他们的收入。截至目前,绿雅轩已售出绿植和花卉10余盆。


现在,康园中心已成为学员们的第二个家。“未来,康园中心计划与附近的花场合作,由花农为学员提供相关的种植技术教学、销售渠道。”曾翠娴说,希望借助农疗模式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恢复其职业技能,助力学员完成从受助者向助人者的转变,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进而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