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探索建立系统综合治理治水模式
水质监测结果,今年1至10月,东江北干流国考大墩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这是东江北干流大墩断面平均水质从2019年的Ⅲ类提升至2020年的Ⅱ类后,至今继续稳定保持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也是增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取得的治水工作成效。
近年来,增城区探索建立系统综合治理的治水模式,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增城区已全域消灭黑臭水体,确保域内水体不返黑不返臭,实现长制久清,切实为增城建设宜业宜居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提供高质量的水务保障。
东江北干流(大墩断面)资料图
破污染源减污难题 建立“5个系统”
增城区拥有207条宽5米以上的河涌,总长约926公里。该如何深入全面地发现并整治各类涉水污染源,真正实现源头减污、源头灭污?对此,增城区建立了“党建+河长+科技”系统、流域片区系统、“厂网泵闸河”系统、农村污水系统、智慧化高效维管系统等5个系统,切实把源头减污由水到岸落到实处。
“党建+河长+科技”系统是以党建为引领,各级河长领治,形成人人参与治水的工作格局。截至今年9月份,共有176个部门和单位累计巡河3万余人次,累计发现涉水污染源1万余个,利用“河涌众采”小程序随手上传,区河长办跟踪解决,办结率达98%以上。在此基础上,从今年9月至年底,全区75个责任单位发动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河党日活动。
流域片区系统,指通过源头减污控污,把流域片区内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污染、垃圾渗流液、水面漂浮物、散乱污场所、涉水违建分类治理。截至目前,累计拆除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污染源整治累计超4.33万宗。
“厂网泵闸河”系统,指把污水厂、污水管网、污水泵站、截污闸和河涌作为系统一体研究。修管网、补漏洞、强管理、重调度、挤外水、收污水、提浓度。
农村污水系统,指系统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集小微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农家乐污水、人居环境一体治理。科学运用“接市政管网、集中式设施、分散式设施、资源化利用”四种模式综合治理农村污水。压实区、镇街、村社和专业维管公司的责任,形成区级部门抓统筹、属地镇街抓组织实施、所在村社抓巡查和日常管护、维管单位抓专业化维修保养的管理机制。抓农污设施管养,实施网格化、智慧化、标准化、本地化管养,实现高质量维管。
智慧化高效维管系统是利用科技手段,构建从厂到网,从流域到用户的网格化高效维管系统。以实时监测数据为支撑,以大数据、水力模型等技术为依托,建设与市水务系统、区政府协同的“一网统管、数据互联、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不断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
从上述“5个系统”全力推进污水防治攻坚战,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水环境质量,还进一步优化了治水工作的长效机制。
打破城乡差距 “3个创新”推进一体化治理
近年来,增城坚持全域系统化治理思想,在城乡污水设施补短板、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四个方面齐抓共管、系统治理,推进水环境城乡一体化治理。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创新性提出摸查先行建设模式,即以创建摸查先行、设计主导、施工监理配合的“大兵团”作战工程建设模式,同时创新增加水质考核模式,全面铺开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以“绣花”功夫开展全域管渠溯源检测,以“啃骨头”的勇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满足实际需求。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增城构建农污以行政村为单元的网格化、以巡检APP为手段的智慧化、以外观和功能使用的标准化和“区排水公司+农户”的本地化维护模式,进一步压实区、镇、村和维管单位各级管理责任,其中“区排水公司+农户”即聘请当地村民充实维管力量,建立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治。此模式因地制宜地覆盖全区285个行政村,助力增城连续两年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
牢牢抓住“2个关键” 彻底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
从源头开展雨污分流,推进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和渠箱清污分流是系统综合治水的两项关键工作。该两项工作将原先各社区和单位混合雨水和污水的排水管道,以及混合雨水和污水的合流渠箱,提升为雨污分流管道及渠箱。通过管道提升,污染相对较高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流入污水系统处理再排放,雨水清水可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
截至10月底,增城已完成1620个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面积58.61平方公里,完成率约94%,提前完成2022年达80%的年度目标;辖区43条河流渠箱已全部通过市河长办清污分流效果达标评定。
11月15日下午,增城区在区文化会议中心礼堂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群防控突击队应急处置培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祁森林主持并作总结讲话。
本次培训采取经验交流、专题授课与实操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邀请了永宁街党工委副书记、突击队总队长齐建武和石滩镇综合服务中心卫健组负责人陈雪珍,分别围绕如何建强用好村(社区)党群突击队,以及镇街如何有序完成核酸检测工作作经验分享。同时,邀请荔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科负责人黎伟玲就管控区域临时防护用品脱卸区设置以及个人防护有关知识进行培训,并现场演示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祁森林强调,各镇街、村(社区)要把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好党群防控突击队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共同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战代训,提前储备好人员力量和防疫物资,为后续本土疫情处置工作夯实坚实基础。二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健全村(社区)互助支援机制,强化辖区内防疫力量统筹调度,预先做好承接支援力量的预案,确保能统筹调度好各方力量对本土疫情进行科学精准、快速有效的处置。三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持应急指挥体系时刻处于激活状态,健全各级队长沟通机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本土疫情,突击队能迅速集结、果断出击,第一时间落实处置措施。四要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学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指引,在疫情处置过程中严格落实每日核酸检测、高风险岗位集中居住、低风险岗位“两点一线”等措施,切实增强个人安全防护意识;落实“常态化激励关爱十三条”,建立AB角和轮岗制度,科学合理安排队员休息,确保突击队员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鼓励港澳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来穗产业化
为加强广州药品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更好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具体措施》(以下简称《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将在持续健全监管体系,推进监管创新,促进药品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加快产业服务与监管创新融合发展,明确推动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鼓励港澳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来穗产业化,按规定给予支持。
加强一线药品监管人员业务培训
《具体措施》明确提出,要强化药品监管专业执法能力,完善优化行政许可能力,强化监管检查能力。其中,市场监管部门要牵头优化完善药品进口备案、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普通化妆品备案的技术核查机制和决策机制。创新检查方式方法,完善基于信用风险的药品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执法部门同样要提升监管队伍素质,提高稽查办案能力。相关部门要结合辖区内药品行政相对人数量和产业发展布局,科学优化调整药品监管人员数量,强化专业监管要求,严把监管队伍入口关。并优化培训体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加强一线药品监管人员业务培训。随着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发展,还要培养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检查人员。
上线“互联网+药品监管”
为药品监管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持续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关键手段。《具体措施》也为广州开出了完善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标准化路线图。
根据计划,市场监管部门要牵头,结合广州实际,积极推进市、区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制定颁布广州市药品监管有关地方性标准。
药品的监管同样少不了智慧化手段,《具体措施》与时俱进,要求提升“互联网+药品监管”应用服务水平。通过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推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按国家要求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督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依法通过疫苗电子追溯平台如实记录疫苗流通、预防接种情况。
明确支持广州市黄埔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具体措施》明确,为推动落实《南沙方案》,鼓励港澳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来穗产业化,按规定给予支持。继续深化与港澳政府、科研院校在药品质量标准和监管方面的研究与合作。支持广州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构、院校等合作。此外,《具体措施》明确支持广州市黄埔区新药申报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建设优化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功能。
支持和服务生物医药发展方面,《具体措施》提出,全面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重点加强生物医药检验技术平台建设,提升单抗类药物、重组类药物检验检测能力,拓展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以及细胞治疗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