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开发区再添一张“国字号”招牌
获生态环境部颁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
近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上,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沙开发区”)荣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期间首个获此殊荣的园区,也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后首批命名授牌的园区。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原“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和科技部三部门联合推动的工业园区领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形式,在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防控和园区管理等方面指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十年耕耘喜获生态工业建设丰硕成果
自2012年获批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十年间,南沙开发区一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业资源能源效率,降低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
目前,南沙开发区已初步构成以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企业间生态工业协作常态化的生态产业网络,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提质增效成效明显;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第27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园区人均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标准的2.2倍、2.3倍、4.6倍和8倍;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至标准的1/4、1/5和1/10。
持续生产改造建设绿色工厂
追寻南沙开发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足迹,南沙开发区走出了一条贯通园区内外、融通产业链条的区域生态工业共荣发展之路。
南沙开发区重视生态细胞工程,持续推进企业节能减污技术改造,从生态产业链网构建的微观层面着手,狠抓园区内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通过园区内各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提高园区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
同时,南沙开发区持续生产改造,建设绿色工厂,从能源及碳排放管理、大气污染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和废弃物管理等四个要点入手,在汽车制造全产业链打造环境友好型“绿色工程”。园区内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产业链有15家企业先后荣获省、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称号。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连续多年实现废水100%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为进驻法律服务集聚区的机构和企业兑现2022年度办公用房补贴和专业人才补贴256.9万元。自2020年8月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启用以来,南沙区已为进驻单位兑现各类补贴近700万元。2021年以来,为助企纾困、应对疫情冲击,南沙区司法局还积极协调法律服务集聚区国企业主方,减免了进驻单位的办公用房租金,累计减免租金4个月。通过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有力推动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广州·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平台已搭建完成,全市首个涉外商事调解中心、全市首家粤港澳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全市首家域外法查明中心平台等30余家机构已入驻集聚区,涵盖诉讼、仲裁、域外法查明、司法鉴定、调解、律师服务等法律服务资源,吸引各类法律人才近300人,含粤港澳大湾区执业律师7名。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贯彻落实国务院《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高标准打造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南沙国际片区,加快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在南沙加速集聚发展,南沙区正在研究制定支持力度更大、覆盖更精准的扶持政策。目前,《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送审稿)》已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正按程序提请审定。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南沙国际片区“筑巢引凤”“暖巢金凤”建设规划快步推进。
海珠区自“1022”疫情发生以来,海珠区湿地办迅速响应,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主动下沉街道社区一线,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海珠区湿地办自10月23日起即派出第一支支援队伍,截至11月21日共派出124人进入封控区或封控区外围支援,其中89人到江海街道、22人到赤岗街道、10人到凤阳街道、3人到防疫隔离酒店,开展健康问询登记、对接医护、协助核酸检测、物资领取配送等一线防疫工作。另外10月23日至11月6日每天还派出10人支援赤岗街道核酸检测工作。海珠区湿地人不畏艰辛、勠力同心,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