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专家答疑新冠疫情防护和救治
要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新冠病毒变异到现在,和最初被人类发现的新冠病毒有什么不同?广州疫情防控下一步最重要的是什么?优化防控措施后会发生医疗挤兑吗?哪些人容易发展为重症?3岁以下婴幼儿无法打疫苗,如何防护?对家庭囤药有何建议?12月2日晚,记者就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护和救治等话题,采访7位抗疫一线的权威医学专家。
访谈专家
谈无症状感染者
可考虑无症状和轻型病例有条件的居家隔离治疗
连日来,广州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引起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防控措施的优化不等于躺平,而是要做更精准的防控。
“原来可能在出现较多病例感染后,会有一个临时管控区。现在风险区精准到楼栋,我觉得非常好、非常精准,也是贯彻国家‘二十条’的措施。”
唐小平表示,按现行的防疫政策,密切接触者有条件的可以居家,但原则上要集中到酒店隔离。阳性患者到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如有症状则到定点和亚定点医院。
待条件成熟,下一步分层分级的诊治可调整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的病例,进行有条件的居家隔离治疗;有症状的或者是病情比较重的,可以到定点医院。
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
唐小平介绍,2020年发生疫情以来,新冠病毒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变异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伽马、奥密克戎等等。
“总体来说,目前入院的新冠患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指南,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就可以出院并居家进行健康监测,再7天后可完全回归到社会。普通型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在10天左右。其中,有肺炎的比例非常低。所以大家真的不用恐慌。我有些朋友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不需要特殊治疗自己就恢复了。”
无症状感染者很少需要医学干预
至于许多市民近日关注的家中备药问题,唐小平表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各级各类医院预备哪些药物,现在有明确指引。
他表示,自己现在在广州方舱现场指挥部工作,方舱的感染者基本上是无症状的,很少需要医学干预,治疗上一般是对症支持,解热镇痛、中药等等。
“很少吃药,喝喝水、休息好了,两次核酸阴性就可以出院了。”
谈重点人群
老年人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在访谈中,唐小平多次强调在疫情中保护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的重要性:“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可能使得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学生接触人群多也容易感染。一老一小预防接种非常重要。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重要的建议是,要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他举例,新加坡8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已达到80%以上,所以新加坡后期,老年人病死率非常低。
他同时提醒,基于原始毒株研制的疫苗,可以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他表示,目前,广州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针的接种率超过85%,但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还是偏低的,只有百分之五十几,第二针和第三针的比例更低。
“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这些重点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不仅仅是要打第一针,最好还要第二针、第三针。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是否发生医疗挤兑 关键在老年人接种比例
有人担心,广州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后,是否会发生医疗挤兑呢?唐小平认为,当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比例提升后,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然了,我们要未雨绸缪,现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做到未雨绸缪,这几天也考虑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ICU的建设。重症病例治疗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从硬件软件做好准备,能够应付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谈中医抗疫
奥密克戎株中医核心病机明确“银翘散+藿香正气散”治疗效果明显
在中医看来,奥密克戎株有何特点,核心病机找到了吗?人称“德叔”的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中医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这一类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探索规律。
中医的治疗原则以祛风清热、化湿为主,运用中医药的经典方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银翘散+藿香正气散加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方舱和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中,中医团队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和广州地理气候特点,运用以上治疗方案进行对应治疗,大部分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腹泻等典型症状的患者,都能在24小时-36小时内得到有效缓解,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经过治疗,患者其核酸转阴时间大为缩短;大量轻型、普通型患者早期全程使用中医药足量准确地进行干预,也阻断了向重症的发展,可以看到,本轮疫情极少出现重症患者。
即使是面对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以近三年来中医战疫总结的大量经验来看,也都能通过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的办法进行治疗,最大程度阻断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症发展。
谈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
婴幼儿若有症状一般2至3天缓解
“我不仅是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也是整个隔离病区的组长,所以我每天都会关注整个院区收治的病人情况,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人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说。
邓西龙介绍,在市八医院收治的人群中,14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占60%左右,其他年龄段例如三岁以下、3~14岁、60岁到80岁、80岁以上的占比大约是40%,其中80岁以上的占到了5%左右,三岁以下的占到了15%左右。“这一老一小的两端就是我们要更加重点关注的人群。”
她强调,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要重点关注。“他们感染以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对这类人群,医院会组织儿科团队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儿科团队也发现,一般来说只要2至3天,症状就可以缓解。”
儿童发展为重症比例比成人低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婴幼儿有哪些影响?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表示,内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没有覆盖到3岁以下婴幼儿。
虽然儿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从国内外的情况和该院接诊过的儿童患者来看,儿童感染病例临床症状都比较轻,发烧时间不长,3至5天很快恢复,主要是发热、咳嗽、乏力、呕吐症状。
无论是毒力比较强的原始毒株、德尔塔,还是现在的奥密克戎,儿童感染后发生肺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都比成人感染者更低。
所以虽然目前婴幼儿没有疫苗覆盖,但由于婴幼儿暴露感染的风险比较低,症状更轻微,所以年轻父母完全不必过度焦虑,做好日常防护即可。
要减少去高风险区和人口聚集、封闭的地方
对3岁以下婴幼儿这个群体有什么预防和照顾的建议?徐翼表示,3岁以内婴幼儿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微。
同时要注意,在秋冬季节,除了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也会造成发热。
如果孩子是中度发热或者低烧,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的精神、食欲。如果精神食欲尚可,体温不是很高,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在家观察。假如出现精神不好、食欲下降、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诊。
家庭照护是重要环节。婴幼儿要减少去高风险区和人口聚集、封闭的地方,减少暴露风险。另外养成孩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也可以有效预防孩子感染风险。
大人打了疫苗,小孩感染概率降低
“通过国内外儿童发病情况看,儿童家庭聚集性发病的占比比较高,高达90%以上,这提示我们家庭成员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徐翼强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职党委副书记龚四堂也同样提醒,就新冠病毒来说,儿童感染的概率大多数是家庭聚集性,“有大人感染才会感染小孩,很少有小孩感染给大人。大人打好疫苗后,小孩感染的概率就明显降低了。”他还强调,“儿童该吃奶的吃奶,该吃肉的吃肉,吃鸡蛋,提高免疫力,就会更好一些。”
孕产妇用药相对要更小心
另外一个重点关注人群是孕产妇。邓西龙说,在临床症状方面,孕产妇症状并没有比普通人群要严重一些,但孕产妇的用药相对来说要更加小心。“所以我们收治到孕产妇,也会让专科去跟进。特别是孕晚期的病人,妇产科团队会提前评估患者什么时候可能会分娩,要采取哪一种方式更安全。经过专科团队的跟进,所有的孕产妇都能很安全地度过这一个时期。”
老年人很少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疾病加重
邓西龙也重点关注8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这类人群相对来说基础疾病会比较多。但我们观察到,真正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老年人病情加重的情况很少见,基本上还是由于其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病情加重。所以目前在我们医院ICU收治的病人都是年龄很大的,80岁、90岁以上。平时就生活不能自理、咳嗽也没有力气的病人,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和救治。”邓西龙表示。
谈预防重症
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力较强,但重症的不多。不过,从一些研究来看,一旦患者发展为重症或者危重症,其危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有哪些有容易发展为重症的倾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教授根据前期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提醒以下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应密切关注:
1.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
2.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或有慢性肺部疾病,或糖尿病、慢性肝病、肾脏疾病、肿瘤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
3.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者;
4.肥胖人群,BMI(身体质量指数)≥30者;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重点人群五点防护建议
黎毅敏教授支招,上述人群在加强日常防护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烧应及时找医生咨询、就诊;
2.积极治疗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血压、血糖,莫擅自停药,以免基础病加重,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会叠加并发症;
3.建议重度吸烟者,即使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建议戒烟,因为戒烟对肺功能的恢复有莫大的帮助;
4.合理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5.调整好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谈心理支持
要让医务人员适当休息
本轮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支援方舱、核酸检测等工作,压力较大,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宁玉萍表示,本轮疫情来势汹汹,传染力很强,很多医务人员都去到一线核酸检测、去到方舱支援,他们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两方面:一是太疲倦了;二是来自家庭,医务人员自己家里也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等等。
怎么缓解呢?“我觉得第一是要让医务人员得到适当的休息,适当地做一些舒缓运动。另外,我们也开通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热线,也可以帮助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
减少患者的病耻感要多做科普
不少老年人对患上新冠有病耻感,对此,宁玉萍表示,病耻感是源于对病毒感染的不理解,觉得它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可能觉得是由于自己没有做好防护而感染,担心会被朋友、邻居指责。
“我觉得首先要多做科普宣传,让他们知道病毒的毒力没有那么强,即使被感染病毒也没有那么恐怖,绝大多数都是轻症,甚至很多都是没有症状的,不要让他们对病毒产生恐惧,就不会有病耻感。”宁玉萍表示。
另外,这个病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要给患者讲清楚,动员老人打疫苗,特别是完成三针疫苗,也要让他们知道并不会发生医疗挤兑,“我们的医院还是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欢迎市民拨打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不少人担心,新冠疫情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次生问题。对此,宁玉萍表示,疫情确实给大家带来很多心理创伤、心理问题。北京大学陆林院士做的调查发现,不光青少年,普遍来说失眠、抑郁、焦虑的问题增长了20%以上。
如何面对这些次生问题?“我认为,后疫情时代,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关注辅导,加强体育锻炼,并让青少年回归到正常的作息时间。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遇到问题应该到哪里去求助。像我们在疫情期间,针对广州市的中小学学生和老师开展了很多的心理健康的培训讲座。我们的心理热线020-81899120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市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这个热线。”
12月2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市、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办理入院。当天晚上,各医院迅速做出响应,发布新的就医指引,取消此前“三天三检+24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入院要求,改为普通门急诊就诊绿码通行。
12月3日早上,记者在多家医院现场走访发现,市民凭绿码顺畅通行入院就诊,很多就诊患者表示方便很多。门诊医生和分诊预检人员则表示,已做好准备和充分防护工作来应对各种情况,为就诊患者提供便捷和安全的就医保障。
医院:凭健康码绿码 通行顺畅
12月3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位于越秀区大德路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医院门诊外有水马围出一条通道供来院患者进入,有工作人员穿着蓝色隔离衣、佩戴口罩与面屏,负责指引来院患者扫码填报健康申报卡,同时查看绿码和测量体温。在门诊旁的急诊区,也只需要扫码填健康申报卡、测量体温,显示绿码以及体温正常后即可进行急诊挂号。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院区,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进入医院。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均戴好口罩,做好了个人防护,经指引出示绿码进入医院,有序地排队挂号、就医和缴费。
在天河区中山大道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入口处,不少市民扫场所码后,由预检分诊人员有序查询健康码绿码,顺利进入了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入口处人员聚集的情况也减少了。
“我们老人家不懂填太多的信息,现在只需要绿码,对我们来说很好。”家住番禺区的张阿姨长期需要来省中医院复诊续药,原以为还需要24小时核酸阴性结果才能进院,后来知道就医流程简化后,12月3日就取消了核酸检测的预约,今天得以顺利进院就医,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昨晚十点多取消了核酸预约,今天直接来看病了,方便很多。”
医护:全力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12月3日早上,记者在各医院看到,预检分诊人员都穿戴齐备面屏、N95口罩、隔离衣。南医三院门诊部一位护理人员表示,这是分诊预检人员的基本防护配置,同时门诊一些需要查体、接触到体液等的专科医护,也会同样做好这样的防护。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全国莉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现在对医护人员来说确实要求更高了。做好个人防护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负责。
医生表示,对于患者来说,前往医院就诊也不必过分担忧,因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专业严格的培训,会全力做好院感工作,从每个环节和细节保障就医患者的安全。大家出门就医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就可以了。全国莉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口罩鼻夹部分的密闭性,过于松垮,鼻子部分露出很大缝隙的口罩防护作用会下降。另外特别时期也希望大家特别注意手卫生,就医回家后及时洗手、做好基本的消毒,换掉外出的衣服。“尽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也是防范疾病的最简单措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不断显现的背后,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与守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
追溯佛山生态环保领域立法脉络,自2015年5月佛山获得地方立法权后,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不断构建佛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四梁八柱”。截至目前,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制定修订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3部,占佛山市地方性法规的1/4。
从这些闪烁着佛山法治光芒的法规,处处能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体现“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坚强法治保障。
完善立法 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上法治轨道
法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可靠保障。
机动车尾气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为加大黑烟车整治力度,近期,佛山第一批共62处点位恢复黑烟车电子抓拍处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排放黑烟等可视污染物的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指示上路行驶的,一经抓拍取证,将被罚200元并扣1分。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已累计建成183个黑烟车抓拍点位,覆盖中心城区重点道路及佛山主要的物流运输通道。这得益于佛山出台了一部有关机动车排气的法规。
佛山于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次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配合立法机关制定出台《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在该条例支持下,佛山在全国首创黑烟车限行抓拍处罚,开创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电子执法的先河,有效震慑了黑烟车上路行驶违法行为。
近年来,佛山全市累计抓拍处罚黑烟车闯限行违法行为10202宗,累计处罚使用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违法行为264宗,处罚金额328.56万元。
立法未有穷期,探索也无止境。继机动车相关法规出台后,2017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推动制定出台《佛山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严格落实六个100%(现场围蔽、砂土覆盖、路面硬化、洒水压尘、车辆冲净、场地绿化),有效提升扬尘源管控效果,助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取得实效。2018年至2021年,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动检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69.75万人次,依据《佛山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处罚2021宗,处罚金额5877.42万元。
在水环境治理领域,佛山用法治之力守护大江大河。2021年,佛山制定出台《佛山市河涌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禁止向河涌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等8种污染河涌的行为,推动佛山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法与时转,治与世宜。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法规日益完善,在建设“无废城市”的时代背景下,2022年,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以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为“小切口”,牵头起草《佛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补齐全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短板。目前,该条例已通过市政府审议。
这些法规为推动佛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法治助力,承载着“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承诺和愿景,不断织密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网。
规范执法 让生态环境执法有力度也有温度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用好、用足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这个“利器”和“重器”。
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在保持依法严格监管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如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对此,佛山有自己的法治思考。在对企业的监管中,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差别化精准执法。具体而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环境危害后果的,以教育指导为主,不予处罚,帮扶企业尽快整改。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宽严相济执法原则,对绝大多数主观上想做好、客观上能力不足的企业,以帮扶指导为主;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偷排偷放等主观恶意违法排污、环境监测、自动监测及自主验收弄虚作假和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与司法机关联动,依法查处,公开曝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做到规范执法,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佛山市生态环境执法责任制实施规定(试行)》,构建区镇两级考核体系,明确执法任务、执法标准、考核标准,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执法走过场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将执法责任制考核情况与选人用人挂钩。此外,佛山市生态环境局还不断完善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度,先后制定或者修订4次自由裁量权制度,明确“轻微不罚、首违不罚”程序,完善公开道歉制度,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及包容审慎监管,有效防范执法风险,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水平。
依法行政 让重大行政决策更加民主化法治化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建设美丽佛山的过程中,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能行稳致远。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是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按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要求,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前,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例如,草拟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已完成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关于调整货车限制通行措施及扩大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限行范围的通告》已完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环节,目前材料已报送市政府审议。
为了依法履行政府职责,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编制了单位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布,推行网上办理模式,最大限度做到“不见面”审批,生态环境领域主要服务事项全部具备网上办理条件。同时,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将7个行业的环评审批纳入“证照联办”试点,将排污许可证核发事项纳入“跨省通办、省内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以“全程网办”作为通办业务模式。
在深入推进环评审批改革方面,佛山相继出台环评改革方案和配套实施细则,实行区域(规划)环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近年来,佛山持续扩大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区域,全市累计实施降级项目134个,承诺制项目184个。佛山市生态环境局还有序推进“两证合一”试点,在顺德区均安镇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已受理30家企业“两证合一”申请业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