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发力 护航快递平安
2021年8月,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通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功破获一宗贩卖毒品案。警方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发现广州市一寄递企业位于天河区的末端网点未落实实名收寄、开箱验视制度,导致违规收寄毒品运至外地。后警方依法将相关证据材料移送市邮政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对该企业处10万元罚款。
据统计,2021年以来,广州警方依法移送5宗案件至市邮政管理局,累计对违法寄递企业处罚款28.5万元,对违反寄递安全管理制度的企业、网点形成有力震慑。
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快递行业的整体规模、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均位居全国前列,市场体量庞大、业态复杂。广州快递业务量约占全国业务量十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一,持续排名全国城市前列。2021年,广州快递业正式进入“百亿时代”,业务量达106.78亿件,同比增长40.21%。
为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新兴行业管理,护航快递行业平安发展,广州警方立足实际,不断摸索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寄递物流行业的安全管理,推动“层级管”、聚焦“精细管”、探索“智能管”“三管”齐下,有力保障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层级管”,凝聚合力,管好安全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快递企业、机构超600个,末端备案网点7000多个,从业人员超10万人,安全管理面临基数大、主体多、情况复杂的挑战。
广州警方牢固树立“一盘棋”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寄递行业四级管理架构和相关管理体系,积极会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联动机制,切实推进行业管理规范化建设,确保实名收寄、收寄验视、技防安检、持证经营、从业登记这“五项制度”落实到位。
广州警方依托信息系统,通过联合督导检查、专项督导检查、暗访测试等方式,2022年共检查寄递物流网点29万余家次,发现和督促隐患整改9000余项,持续考核评价各单位责任落实情况,及时通报工作短板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二、聚焦“精细管”,找准重点,全程监督
广州警方把握前端收寄环节,委托第三方开展暗访测试服务,采用模拟投寄仿毒品、管制刀具等物类包裹的方式,随机安排人员,随机抽取网点,实地测试寄递企业网点执行实名登记、收寄验视、可疑件报告等制度情况,客观评价安全管理状况。
严防过机安检“过而不检”“走形式”等隐患,在特殊时期向全市大型分拣中心派驻警力,强化完善过机安检、加盖或粘贴安检标识等程序机制,确保重要时期重点线路邮件快件X光安检全覆盖制度落实到位。
探索智能安检工作,组织快递企业、科技公司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图片识别技术,精准识别判定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弓弩、易燃易爆压缩容器等危险物品,进一步提升堵截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三、探索“智能管”,科技赋能,提升效率
广州警方按照“要素掌控、优化配置、预警预报、协同治理”体系建设目标,重点关注数据汇聚、分析预警等业务,开发建设信息化系统,实现寄递行业各项治安要素全覆盖实时采集,结合工作需求,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开展建模分析,动态预警各类非法寄递行为,依托信息化系统预警功能,成功查获毒品、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涉黄物品、仿真枪、假冒伪劣商品等违禁品一大批。
瞄准“采集更全、监测更严、分析更智能”的目标,建设升级具有数据云搜、实时分析、智慧预警、决策支撑等功能全面的系统平台,找准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对寄递物流各个环节全程监管,并为疫情防控、人口管理、行业治理等工作领域提供数据支撑。
广州警方呼吁广大市民、寄递企业和从业人员,请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快递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自觉配合落实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过机安检等安全制度,积极举报非法寄运违禁品的违法行为,切实防范禁寄物品流入寄递渠道,共同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高效有序的生产秩序。举报电话:110。
如今,张贴在羊城大街小巷醒目位置的“最小应急单元”标志,学校、大型商场、批发市场等随处可见的手戴红袖章、身穿红马甲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正不断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安全网,为市民群众带来更笃定的安全感。
一、全市已建成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具有重大意义。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超大型城市,城市信息、人员、技术、资本、商品、服务等要素高速流动,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通应急处突“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关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部署,自2021年5月以来,广州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为重点,根据基层场所属性、安保力量及治安复杂性等划定最小安全防范区域,依托“广州街坊”实行编组,形成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的机制、平台、阵地和队伍。目前,全市已建成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应急处置力量25万人,实现全市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布建全覆盖。
二、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600多起
“快来人啊!有人伤人!”去年6月,天河区车陂东路有人意图伤人。事发地点位于商业广场,人流密集,天河区公安分局车陂派出所立即启动最小应急单元响应机制,派出所警力同时出动。6名手持处突装备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火速赶赴现场处置,派出所民警也赶到现场,迅速合力制服嫌疑人。
最小应急单元是快速有效应对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的第一道坚固防线。广州警方充分发挥法治广州“生力军”、平安广州“主力军”作用,从常见事件的类型、特点、处理方式等方面入手,针对“严重暴力犯罪”“一般刑事、治安案件”“安全事故、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制定最小应急单元多样化的快速反应处置流程,对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开展培训演练,切实提升广州地区最小应急单元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技能素质,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目标。目前,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已累计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600多起。
三、架起一张警保智能指挥联动守护网
“警察同志,我儿子离家一整天了,我们一直找不到,麻烦你们帮帮我吧!”8月底,住在黄埔区的徐先生报称自己12岁的儿子小强独自离家玩耍,至今未归。黄埔区公安分局民警立即兵分两路开展搜寻,一方面将情况通报全市协查,一方面通过对讲机发动辖区最小应急单元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寻找,在汇赢最小应急单元的帮助下,在云埔辖区找回小强。
这一起起案事件背后,是一张无形的警保智能指挥联动守护网。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全市各区根据辖区人流密集商场众多等特点,依托科技支撑,配置完善专用公网对讲设备,满足本区最小应急单元通信需求,架起了群防共治信息互通联络网,进一步整合了基层多元力量,为群众办更多实事。
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工作高质量的推进,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赢来沉甸甸的荣誉。如天河区去年底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全市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得到中央、省领导高度认可,广州模板得到全省复制推广,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未来,广州市将继续探索新时代专业力量引领下的城市群防共治新模式,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中国、加快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广州贡献,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关于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等有关部署,将非强制性监管手段的运用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持续优化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广州市司法局于近日印发《广州市司法局关于规范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市规范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开展指导。
《意见》指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积极开展非强制性监管手段运用方面的探索实践,建立健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运用方面的配套制度,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探索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开展综合监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经验。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关于非强制性监管手段运用方面的制度文件应当及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意见》明确,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推进非强制性监管手段运用方面的探索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信用监管、非现场监管等工作制度机制的衔接配套,对于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中涉及的行政执法事项,要作为非强制性监管手段运用实践探索的重点。
《意见》强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严格依法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不得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以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的名义变相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或行政强制,不得选择性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
《意见》还要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将指导本监管领域中规范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作为开展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本单位、本系统以及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优化培训方式,常态化、多样化开展综合或专项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培训,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能力提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