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围塘街:区委常委、副区长卢绮文带队调研石围塘街道事业单位队伍建设工作
1月12日下午,区委常委、副区长卢绮文带队到石围塘街道调研事业单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健明、办事处主任王京剑、党工委副书记杨丽冰及党政办、党建办工作人员参加。
杨丽冰副书记向卢常委汇报街道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反映基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王京剑主任表示,感谢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街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街道会一如既往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方式方法,全力以赴做好基层服务工作。黄健明书记表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积极落实区事业单位建设工作部署,开展好基层服务工作人员考核选拔工作,为全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激励基层服务人员干事创业贡献正能量。卢绮文常委强调,石围塘街道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有冲劲、有创新、有成绩,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希望石围塘街道全体工作人员继续强化作为,担当站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街道持续亮眼工作成绩,作为团队奋斗高分答卷。
1月13日,区教育局发布了《2023年番禺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信息预告》。
该预告指出,根据《广州市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现重申小区配套公办学校开办及招生政策:新的小区配套公办学校建成后,教育部门将对小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进行摸查,并根据入学需求适时开办配套公办学校。新的小区配套公办学校确定开办后,原则上只开设起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符合转学条件且有转学需求的业主子女,将由教育部门安排入读小区周边公办学校对应年级。小区配套公办学校是由开发商代建并移交区政府,学校所有资产属区政府所有,其学位依法保障番禺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如业主未能在子女入学当年5月31日前收楼且未把子女户口迁到名下房产地址的,不符合申请入读小区配套公办学校资格。广大市民在购房前,应通过官方渠道充分了解小区教育资源配套情况,熟悉番禺区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对小区对口公办学位要有合理期望,如有需要可向区教育局或各教育指导中心咨询,以保护合法权益。
此外,根据上级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的规定,番禺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面向全区(以学生户籍、居住地或学籍为准,下同)招生,如有住宿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经批准可招收一定比例的市内区外学生。
特别提醒:有意向申请入读(含转学,下同)番禺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非穗籍学生,学生本人或父母应提前准备在番禺区居住的有效居住证明,如《广东省居住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否则将影响学生申请入读番禺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根据出生人口数据预测,2023年将迎来小学入学高峰,部分公办学校现有学位将未能完全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为解决适龄儿童入读小学问题,教育部门将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等方式,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另外,教育部门对生源数量进行摸查,当生源数量大于招生计划数时,教育部门将对公办学校的招生地段(微调为主)及招生方案进行调整,公办学校招生地段及招生方案调整信息将提前向社会发布。根据番禺区现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跨区入学、广州市政策性照顾入学及积分入学达到规定分值条件的学生,教育部门将安排入读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含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
经初步摸查,以下学校存在学位供给紧张情况:
1.市桥学区(市桥街、沙头街、东环街、桥南街):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市桥中心小学、北城小学、富都小学、德兴小学、桥东小学、市桥实验小学、桥兴中学。
2.西片学区(钟村街、石壁街):毓贤学校、毓秀小学、毓正小学、锦绣小学。
3.北片学区(大石街、洛浦街):大石中心小学、富丽小学、洛浦中心小学、洛溪新城小学。
4.南村学区(南村镇):红郡小学、南村镇中心小学、南华小学、里仁洞小学。
5.化龙片学区(化龙镇、新造镇、小谷围街):广大附中番禺校区(初中部)、广大附小、华师附属大学城小学、二师附小、化龙镇中心小学。
6.石楼学区(石楼镇):广铁一中番禺校区(初中部)、广铁一中天成中学、广铁一中天峰中学、亚运城小学、天誉小学、天成小学、天韵小学、天峰小学、重文小学。
7.石碁学区(石碁镇、大龙街):石碁镇中心小学,东湖洲小学,东怡小学,傍西小学。
8.沙湾学区(沙湾街):沙湾中心小学、沙湾实验小学。
鉴于预告信息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发布的入学预告信息不作为迁移户籍和购房的依据,仅供家长等相关群体参考。
近日,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出席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暨签约仪式并致辞,委能源处、工业处负责同志参加。
牟治平指出,我市氢能产业链配套已涵盖整车、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等环节,氢能产业力量逐步壮大。希望参与联合体各相关企业,要精诚团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牵引,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通过艰苦的技术攻关,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开创广州氢能产业新局面,打造广州能源转型新格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