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粮食通用码头港外粮食输送系统动工
1月30日上午,伴随着数台挖机轰鸣,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港外粮食输送系统工程开工,项目与码头后方富凌产业园相连,形成“前港后厂”“港口枢纽+一体化产业园”无缝衔接的粮食储备转运体系,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区域粮食供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港外粮食输送系统工程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连接码头前沿与港外粮食加工企业1000吨/小时的散粮输送线1条和500吨/小时豆粕输送线1条,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港口后方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用粮可通过固定输送设备由码头前沿或粮仓直接输送至厂区企业,极大限度压缩了粮食转运成本,提高粮食转运效率。同时,输送系统采用最新防尘工艺,可有效减少粉尘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等效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黄埔区委区政府密切沟通,共同推动我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考古工作。
2月6日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在广州实验中学挂牌成立。该工作站和中心是市文物部门与区人民政府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全新谋划,是全市第一个区级实体化运作,融合了整理、研究、展示、传播、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科研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开了社会联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格局,开创了高质量文物保护工作新局面,打造了广州市考古成果展示的新平台,成为了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样板。
挂牌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播放了陂头岭遗址考古纪录片,展出了黄埔考古出土部分文物。“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黄埔区重要考古发现概览”图片展全面介绍了茶岭遗址、甘草岭遗址、沙岭遗址、榄园岭遗址等黄埔区16处重要考古遗址,生动展现了近年来黄埔区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了考古工作对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做出的积极贡献。
当天上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广州实验中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穿越时空隧道,探寻历史回声”——广州市黄埔区2023春季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正式启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以《走近考古》为题,结合多年考古工作经验,与黄埔区中学师生分享“什么是考古”“为什么要考古”“怎样做考古”“广州考古考什么”。
考古工作站选址中学校园,在国内考古文博界、教育界都是一次创新与探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广州实验中学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利用文物资源深度开展教育教学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也为馆校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双方将深度合作,通过师生培训、社团活动、微课题研究、举办主题展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将乡土历史教育纳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核心素养,持续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州市文物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强化文物安全管理,积极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海丝申遗等各项重点任务,努力做好全市考古发掘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运行服务等工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重要文化支点。
2023年1月30日,市林业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胜率副局长陈迅、总工程师粟娟及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赴省林业局汇报工作。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陈俊光及省林业局相关处室领导接见并听取汇报。
蔡胜局长简要汇报了市林业园林局2022年工作情况和2023年我市林业园林的重点工作计划,专题汇报了在落实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定,深入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工作、林长制推行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陈俊光局长充分肯定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一年来工作取得的成绩,表扬市林业园林系统在整改工作上动真碰硬、成效显著,在扎实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上动作快、措施实,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上起点高、标准高,在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上高位推动、体系完善。他强调,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广东省林业高质量发展上勇当排头兵,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上走在前列,争取为全省出好的经验做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