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赋能 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赴跨越千年的“海丝”之约
“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
这条朗朗上口的俗语,源自广州最古老的庙会黄埔“波罗诞”。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人生第一乐事是游波罗庙会,第二才到结婚娶老婆。这句戏说足见人们对“波罗诞”的重视程度,由古至今,它有着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魅力。
阔别三年,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下月初即将上演。在这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盛事,今年黄埔区创造了新的精彩,不仅有原汁原味的“民俗味”“非遗味”演出,还有深度融合“海丝味”的特色展演。各类精彩节目“加料”“加味”大放送,邀请四方游客,亲身体验千年海丝文化的新旧魅力。
往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盛景
让海丝焕发活力
多个创新“点子”点亮开幕式
2月23日,广州市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新闻发布会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举办。和往常新闻发布会不同,大幅喜气洋洋的背景海报,跃动着 “波罗鸡”“波罗粽”、舞狮等本土特色形象,洋溢着热烈的节庆氛围。
“波罗诞”最具看点的是仿古祭海仪式。在黄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依然可寻。南海神庙前的明清两个古码头静静矗立,仿佛还能听到船舶远航的击浪声。古时的“波罗诞”,人们在庙前举行大型祭海仪式,祈祷“风调雨顺,海不扬波”,渐渐地,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愿望沉淀进海丝文化。“波罗诞”也逐渐演变成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最古老、最盛大的民间庙会,并吸引港澳游客前来游玩。
重现千年商都记忆,唤起黄湾古埠乡愁。本届活动将重点突出“海丝味”,开幕式创新编排仿古祭海仪式,重现古代民众朝拜南海神的盛况,将海丝文化与民俗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此外,开幕式还将上演以南海神庙为创作背景的舞蹈诗《黄埔长歌》片段,演绎一曲海上丝路的人间至味。
本届庙会还有一个新看点,即 “扶胥号”龙船朝王活动。黄埔区龙舟文化源远流长,传说南海神是龙的化身,波罗庙十五乡的民众还把龙舟竞渡与南海神信仰联系起来。每年,龙船出门要到南海神庙朝拜,祭祀祝融,叫做 “龙船朝王”。这个活动一般在端午节举办,今年为迎接“波罗诞”提前演绎,将黄埔千年古码头的繁荣,从历史带到现实。
从对外贸易到海洋文明,从历史建筑到民俗盛典,“波罗诞”凝聚了丰富的海丝文化符号,办好一场庙会的意义就远远超过单纯的节庆内涵。当下,黄埔区正全力打造广州海丝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而创新性擦亮“波罗诞”文化品牌,将让海丝文化焕发新活力。
让传统连接现实
举办地点扩容串联新旧载体
“波罗诞”千年庙会,是城市的记忆,是村民的乡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耕耘,它树起广州市民俗文化活动的标杆。如何让传统连接现代,让“波罗诞”千年庙会焕发光彩?黄埔一直在探索。
赏章丘诗会,闻岁月回响,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南海神庙西侧的“章丘冈”,苏东坡写下《南海浴日亭》一诗,陈献章等历代名士墨客都曾到此观日品诗,形成美名流传的“章丘诗会”文人雅集,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
为再现古代“章丘诗会”文人雅集、诗文会友的盛景,黄埔区文联副主席张骞介绍道,本届活动除了邀请黄埔诗词大咖进行诗词串讲、赏析外,还有猜诗谜、飞花令等竞猜活动,以及二十四节气原创诗词征稿活动等。在这个诗意的春天里,再造一场文化的盛宴。
探地域之美,寻文化之根,拓展举办活动载体,也是扩大“波罗诞”影响力的举措。
一直以来,“波罗诞”千年庙会主要依托于南海神庙举办,而2021年7月周边的广州海事博物馆正式开放后,一老一新两个地点强强联合,大大丰富了活动的承载能力。今年,海事博物馆精心筹划了多场独具特色文化展览和活动,两者之间的清河大街、风度街还设置了非遗项目展示、非遗体验、手信售卖等特色摊位。从古庙逛到新馆,可全面感受千年海丝文化之美。
经过多年耕耘,“波罗诞”千年庙会已成为展现黄埔区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黄埔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符号。找到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波罗诞”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唤起了更多人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让非遗走进生活
除“一粽一鸡”还将展演更多项目
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波罗诞”,其本身就有丰富的非遗故事可说。波罗粽和工艺品波罗鸡作为波罗诞极富特色的非遗文化组成,近日在各大媒体上先行“火”一把,助推节日氛围步步走高。
节日将至,在穗东街庙头社区,街坊们正忙碌着制作波罗鸡和波罗粽。黄埔区非遗传承人叶美英今年准备了上千只波罗鸡,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罗粽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陈玉彩预备了5万只粽子,是以往的两倍多。她们都预计游客量大增,要更加努力做好迎接的准备。
非遗民俗“热”起来,文化传承生生不息。黄埔区立足于区域历史文化资源高度集聚、精华荟萃的优势,在本届“波罗诞”民俗活动中融入了非遗艺术展演、非遗项目展示、非遗项目体验等活动,邀请国家级、省级非遗工艺传承人展示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可在此近距离感受到通草画、广绣等省市非遗项目,以及波罗粽、波罗鸡、嫁女饼等黄埔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魅力。
同时,黄埔还以岭南民俗文化快闪、岭南民俗歌舞专场等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为观众奉上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听盛宴,实现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让文旅出新出彩
见证扶胥古镇重现风采
3月2日至4日,南海神庙一带将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其周围也有许多可赏可玩的地方。
南海神庙所在地,也就是“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就是黄埔区穗东街道内。穗东街在古时候也叫扶胥镇,在隋代已有“扶胥”(古越语,意为“人墟”)之城。据悉,本次“波罗诞”的设计元素将带有“扶胥”古风,将这两个优雅的字,具象到游客面前。
穗东街道办事处主任伍刚表示,街道将借此机会擦亮文旅品牌,复兴海丝文化,提升软硬件环境,积极打造海丝城历史文化核心区。
今年,扶胥运河、黄埔东路隧道及龙头山森林公园提升工程全面开工,穗东街将统筹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助推海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建成外贸博物馆与文化总部中心,集聚海丝文化产业经济,助力搭建海丝城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深入挖掘南海神庙、南湾水乡等历史文化内涵,强化宣传推广力度,擦亮“(南海神)庙-(龙头)山-(扶胥)运河-珠江”一体的人文景观休闲旅游名片。
“今年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可观、可赏、可玩的千年庙会,助力兴旺热闹的烟火气回归,吹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羿采妍说。
赏唐宋盛景,逛扶胥创意市集,品历代诗画,观祭海仪式和五子朝王活动,感受波罗粽、波罗鸡、龙舟和粤剧等非遗魅力,黄埔向广大市民发出邀请,体验千年传统民俗文化,见证扶胥古镇重现风采、海丝巨轮扬帆起航。
看“波罗诞”如何预约
●主题:本届“波罗诞”千年庙会主题为“扬帆新征程,共创新辉煌”。
●时间:3月2日至3月4日(即农历二月十一至二月十三)举办,为期三天,每天8:30开始至17:30结束。
●安排:
第一天活动盛大开幕;
第二天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演等民俗文化活动;
第三天是“波罗诞”的正诞日,备受关注的四乡会景——五子朝王仪式将盛大举办。
●预约:南海神庙和广州海事博物馆采取预约制,均要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门票。这是两个不同场馆,需分别预约。
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6.5万个
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就近看病、看得好病,随时看病、看得起病,让人民群众的全周期健康事事有人管、时时可咨询。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州卫健系统如何部署新一年的工作?2月23日,2023年广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暨全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会召开,总结去年工作情况,并部署了新一年的重点任务,包括18项全市卫生健康重点工程。
据统计,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6159个,床位达11.05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19.57万人;广州地区三甲医院由42家增至44家,“复旦榜”全国百强医院由9家增至10家,排名前十专科数量由40个增至41个;人均期望寿命达83.18岁(2021年),居民健康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力争2023年50%城中村创成市卫生村
2023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广州市今年着力增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所有镇(街)公共卫生委员会达到“五好”建设标准;在城中村开展城区卫生村创建工作,力争2023年50%的城中村创成市卫生村;完善提升市、区疾控中心和4个区域检测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带动疾控系统市区一体化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施“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专项工程”;实施“急救医疗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直属急救站点、网络医院三位一体的混合型院前急救体系。
院士项目助推顶尖医疗资源扩能惠民
今年,广州市将通过“卫健重点项目‘攻城拔寨’工程”“院士项目惠民工程”等多项卫生健康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医疗高地建设,加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医疗高地建设方面,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领域11个市属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医学、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省市共建五大医学中心建设;推进委属高水平特色医院建设,打造一批国内或国际技术一流、科研领先、人才集聚的临床重点专科和高新特色技术,争创国家精神、老年医学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实施“院士项目惠民工程”,助推顶尖医疗资源扩能惠民;通过“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加综合ICU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数量,达到医院总设置床位的10%。
探索湾区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检验结果互认
广州市卫健委表示,今年还将全力推进《南沙方案》卫生健康领域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推动南沙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院评审认证,争取尽快与深圳、香港口岸对接实现非急危重患者的陆路转运;以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为依托,引进香港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创建“港式”医疗管理运营机制模式,实现“长者医疗券”在院使用、商业医疗保险直接支付和跨境保险结算等;加快推进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市妇儿中心南沙院区等医疗机构建设;推动湾区医学专科联盟建立,探索湾区区域内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检验结果互认、双向转诊服务的有效路径,以及重症传染病人会诊机制、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港资独资全科门诊部、联合医务工作室等医疗机构作用,为更多来广州从业就业创业的港澳居民、海外人士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实施“生育友好工程” 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今年,广州市将持续推进健康广州行动。推广普及“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指导白云区、南沙区创建省级健康区,力争2023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
面对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提出了多种举措应对。
其中包括,落实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推动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实施“生育友好工程”,开展生育支持措施调查研究。打造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有效增加服务供给,2023年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6.5万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0个;新增不少于30家社区普惠托育试点机构和1000个普惠托位,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普惠性托育服务。持续推广市、区两级示范机构工作经验,创建22个省级示范托育机构。推进市级示范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开展卫生保健评价的机构不少于1100家。
同时,加强新时代老龄健康工作。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5%,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100%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全市建成不少于22个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重点工程(摘要)
1.基层党建提质工程
2.廉洁医院深耕工程
3.医防融合示范工程
全面建设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体系、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针灸服务体系、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等五大医防融合示范体系。
4.“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创建工程
努力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全市公立医院接入广州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实现150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接入“广州健康通”。
5.卫健重点项目“攻城拔寨”工程
推进医疗卫生领域“3+4+4”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即:市中医医院新址、市胸科医院门诊楼、医疗保障楼及综合住院楼、市十二医院易址新建项目实体完工;继续推进市一医院整体扩建、市八医院三期、市惠爱医院芳村院区明泽楼、广医附属第三医院医技综合楼项目建设;争取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市妇儿中心创新大楼、市疾控中心改扩建、市应急医院项目立项。
6.院士项目惠民工程
全面展开院士项目惠民工作,包括钟南山院士重大和突发传染病诊治技术和产品孵育转化研究体系项目、宋尔卫院士区域乳腺肿瘤防治示范体系项目、侯凡凡院士居家腹膜透析质量体系项目。
7.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持续提升三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加综合ICU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数量,达到医院总设置床位的10%。建强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技术支持团队,组建市级机动重症医疗队,成立重大传染病救治专科联盟;建立全市重症救治设备统筹调拨机制,明确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药品、医疗设备目录清单并督促落实配备。
8.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023年培养不少于3500名基层医生;确保本市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居民满意度和续约率达到80%;力争2023年底超过50%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确保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0%。充分发挥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对基层技术帮扶作用,同时推动医疗集团内二级以上医院优先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急诊服务量较上一年有较大提升,力争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40%。
9.中医药固基强能工程
打造6个特色治未病服务示范区,形成中医治未病干预标准及服务方案。由市级中医院牵头组建覆盖11个区的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140个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形成“一对一”师带徒模式,强化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素质。2023年底,全市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内涵建设,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
10.“五好”镇(街)全覆盖工程
推进全市11个区、176个街(镇)、2806个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所有镇(街)公共卫生委员会达到“五好”建设标准。
11.全症状多病原体监测工程
优化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传染病症状监测,强化病原体监测,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组建专业监测预警分析团队。
12.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专项工程
为广州市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球菌疫苗,预估2023年符合肺炎疫苗接种条件且有意愿接种的目标人群数为17.5万人,计划接种14万人以上,确保接种率超80%。
13.急救医疗能力提升工程
将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成为集海陆空立体救援指挥调度、院前急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急救与灾难医学培训、应急物资储备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急救中心(紧急救援中心);以实现平均10分钟到达急救现场为目标,探索在复合型模式下的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域急救医疗中心以及直属急救站点的高效运行机制,优化急救医疗资源布局。
14.妇幼健康服务扩面工程
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范围服务对象从户籍适龄妇女扩大到常住适龄妇女,2023年为至少7万名适龄妇女实施免费“两癌”筛查。进一步扩大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数量,做到“愿接尽接”。
15.职业健康“双网共建”工程
完善职业病防治“1+11+N”三级职业病诊疗服务网络;建强职业健康监督执法网络。
16.生育友好工程
一是落实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制定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二孩以上的家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提高公积金借款最高额度的政策。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开展生育补贴、住房、休假等配套措施调查研究。二是推进孕产期、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儿童救治中心建设。三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按照省级示范标准创建22家示范性托育机构,2023年全市开展卫生保健评价的机构不少于1100家,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6.5万个,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4.0个。推广普惠托育,创建不少于30家社区普惠托育试点机构,新增1000个普惠托位,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普惠性托育服务。
17.卫健法治“三个三”工程
18.信用监管“提效助企”工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