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上元舞火龙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南庄镇深挖文化富矿,练好非遗传承功夫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庄镇“上元舞火龙”成功入选,标志着南庄非遗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南庄镇历史悠久,积淀着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之城”,禅城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岭南文脉之城”。如何推动岭南广府文化焕发新活力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命题。
事实上,近年来,南庄镇通过深挖文化富矿,已取得不少成绩,让镇内的非遗文化绽放芳华,焕发新机。
走村入户
建立非遗储备库
在禅城范围内,南庄镇镇域面积较大,各村历史不同,风俗有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散落在村居之间。
为了摸清镇内“非遗珍宝”底数,南庄探索出了“走村户、寻线索、分种类”的方法,建立起镇级的非遗储备库。通过深入村居走访调查非遗线索,工作人员会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并耐心拜访民间传承人,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数据,并为各项非遗分门别类进行入库登记。为保证资料真实,工作人员还会通过实地调查、书籍印证,查看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核实。
通过这种耗时但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扒草艇”“粤剧头饰”“文昌诞”“洪拳”“南庄大包”“大妗姐”等非遗文化元素都得到了发掘保护,并被纳入了南庄非遗储备库。此外,通过积极向上级申报,南庄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也得到了各级认可。上元舞火龙纳入省级非遗名录,赛龙舟、扒草艇、刺绣纳入市级非遗名录,粤剧头饰制作技艺、南庄大包制作技艺、南庄洪拳、文昌诞纳入区级非遗名录。招惠珠、劳惠然、陈新妹成为市级刺绣(广绣)传承人,宁静成为区级粤剧头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旧瓶装新酒
突破限制盘活非遗魅力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不少非遗与时代发展交错,吸引力与影响力逐渐降低。有鉴于此,南庄镇积极鼓励非遗与时代发展、社会生活相结合,突破传统限制,探索更多传播场景,南庄洪拳就是其中典范。
结合倡廉主题,区级非遗南庄洪拳推出了廉洁防腐十二招式,在洪拳的一招一式之间,不贪不占、严守秘密、为官正直等廉洁元素与武术精神相结合,引领社会清正之风。此外,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南庄洪拳还主动推出了洪拳防疫操,通过线上推广、进校园、进村居等方式,增强群众体质,扩大自身影响力。多措并举下,拥有了时代内涵的南庄洪拳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南庄镇还主动为非遗提供更多曝光机会,增加其知名度。除了制作非遗宣传片在各平台传播、邀请各大媒体采访报道镇内非遗外,南庄镇还举办了全市首个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南庄镇第十三届五人龙舟赛、“我眼中的非遗”征文征画大赛等赛事,汇编《醉美非遗》画册,开展非遗夏令营等,全面提升各年龄段群众对南庄非遗的了解度。
文旅融合
赋予非遗“造血”能力
作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非遗的传承与弘扬一样重要。
在日前举行的南庄镇“粤剧头饰”非遗技艺专业培训公益课上,经过前期报名和面试选拔脱颖而出的8名学员,得到了粤剧头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宁静的手把手教导。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我作为佛山本土人,是有责任振兴、传承这项技艺的。”“现在不是很熟练,但老师教导的我基本都懂,希望以后能做得和老师一样好。”课后,学员们纷纷表达了学习粤剧头饰制作技艺的决心。“我希望这项粤剧头饰制作技艺不止我一个人懂,而是有更多人去学习,把它传承下去。”宁静说。据了解,该公益培训班将用时约一年,帮助学员系统学习粤剧头饰制作技艺,并发掘适合的传承人。
事实上,非遗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课堂”,更蕴藏在南庄越来越热的乡村文旅产业中。
在紫南村的洛神云筑特色民宿区,狮涵·彩扎(佛山狮头)非遗体验馆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许多狮头衍生的文创产品,更可以了解学习佛山“黎家狮”的制作技法。开馆以来,参与狮头体验课程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非遗技艺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非遗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醉美南庄”的“醉美非遗”已成为了文旅产业的另一张名片。
“南庄将以打造岭南文脉之城为抓手,坚定不移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把岭南广府文化这篇文章做好。”南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南庄将整合优秀的非遗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非遗+文旅”品牌。计划依托紫南研学旅游基地、洛神云筑、阿农湾农耕文化园、四季艺术汇等文旅空间,打造一批南庄非遗研学基地,擦亮更多文化符号;打造特色非遗研学游路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禅城打造岭南文脉之城,力促文旅融合发展。
轻点鼠标,各村居的人口、房屋、农村“三资”、股权、宅基地等情况一一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打开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远程审核基层提交的申请,高效便捷;利用“村务共治”小程序,村民可随时查阅村集体资产、民主表决等信息,公开透明……这些治理措施,通过禅城区搭建的“乡村大脑”都实现了。
近期,禅城区农业农村局《打造禅城“乡村大脑”实现智慧乡村善治》成功上榜“佛山十大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其通过人工智能和电子地图,实现数据可视化、任务智能化、沟通便利化、管理高效化,工作成效显著。
破解难题 创新打造“乡村大脑”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互补融合,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区53个村资产总额近400亿元,年收入约70亿元,人均分红约1.5万元,在全市五区中排名前列。
过去,在缺乏科技管理手段的情况下,乡村治理中出现底数不清、集体资产流失、股权纠纷等问题,还存在部分村民对村委会和政府不信任、不配合等情况,农村基层工作难以开展。
如何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近年来,禅城区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乡村信息化发展,先后建成“数字云图”和村务共治“一门通”等。
在此基础上,2021年,禅城又以打造广东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示范区为契机,从“人、事、财、物、组织”五个维度着手创新打造“乡村大脑”,通过人工智能和电子地图,让数据可视化、任务智能化、沟通便利化、管理高效化。目前,禅城区“乡村大脑”(一期)已建成并上线运行。
点击进入“乡村大脑”系统,可以看到治理云图、村务共治、宅基地管理系统、股权管理系统、资产交易、工程和采购项目管理、财务监控和预警监督等八大板块。这些板块各司其职,为村民掌握村的重大事项决策、民生、治安管理、资产交易提供便捷渠道。
特别是在农村“三资”管理上,“乡村大脑”实现农村“三资”、股权、宅基地管理“一图可查”。只要打开治理云图,全区53个行政村的集体资产情况、分红排名、辖区行业产业情况等就能一一显示。村民通过“村务共治”小程序,就能全面了解本村“三资”情况,还能实时查询每笔资产交易情况。
“‘乡村大脑’把科技融入监督,破除人情壁垒,把买卖交给市场,把公开贯穿全程,打消群众疑虑,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治理升级 实现底数清效率高
“以前想要全面掌握农村基层情况很困难,只能通过各类报表和报告,甚至实地走访才行。”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大脑”打通了各部门的数据壁垒,为“人、事、财、物、组织”建立数据中台,如村“两委”人员数据库、农村股权人信息库、集体资产电子台账等,做到底数清,方便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同时,它把数据分类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电子地图设有一网统揽、智慧党建、集体资产、宅基地、招商引资等专题,让管理者一目了然掌握数据,为资源配置和精细管理提供空间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可以说,它实现了“以图管人、以图管财、以图管物、以图知事、以图指挥”。
数据显示,2021年,禅城区集体资产交易18106宗,年成交总额约18.3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完成70多宗交易。
如此高效的背后,是“乡村大脑”实行的标准化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乡村大脑”以业务系统平台为基础,通过规范的业务工作流程,让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进入“乡村大脑”就可高效地完成合同管理、资产台账等业务,由数据代替人来“跑路”,镇街管理员远程就能审核基层提交的申请,实现快速高效管理。
不仅如此,“乡村大脑”打造的监管抽查和业务预警信息库还能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禅城区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智慧平台,构造了数字云图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筛查出疑似问题信息,并投放到智能预警库中,再进一步分析、调查。比如说,村里某个片区200米范围内物业出租金额平均在100元/平方米/月,但一处物业租金只有50元/平方米/月,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系统就会发出预警,工作人员会对此进行深入调查。此外,为防止集体资产不上平台公开交易,系统每月还会随机抽取资产进行核查。2021年,系统通过“双随机”精准抽查了200多个资产,共查处13宗未上平台交易事件,核查发现有问题的资产数量同比下降43%,有效打击了私下交易行为。
数字赋能 乡村治理焕发活力
“方便、快捷、实用!” 说起禅城区“乡村大脑”,石湾镇街道黎冲村党委书记陈金明连连点赞。他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这个集成了农村各项数据的系统,有助于充分了解村内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自“乡村大脑”(一期)运行以来,禅城区通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全方位整合基层治理的资源和力量,构建智能监管应用场景,有效促进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与此同时,禅城区以挂图作战的方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改造提升工作,在图上展示难点、黑点、重点的区域及数据,通过“乡村大脑”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积极推动农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同时,借助“乡村大脑”实时更新农村的集体资产情况、分红、辖区行业产业情况等数据,通过横向、纵向等多维度智能化分析,精准帮扶困难村,同时为村改和乡村振兴决策提供最直观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乡村大脑”为村民掌握村的重大事项决策、民生、治安管理、资产交易、财务报表等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促使基层党务、村务、经济管理等工作更加有序、公开和透明,助推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据统计,“村务共治”小程序自2021年8月上线以来,已有用户超过24万,各类信息累计发布2万多条。
禅城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一批事项
26日,禅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曾祥钳主持召开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一批事项。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禅城将优化布局结构,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谋划建设华材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农村“三资”管理情况的报告。
提升教育质量
打造产教联动试验区
近几年来,禅城区政府积极贯彻实施《教育法》,着力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努力促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取得了良好成效。
区教育局局长曾雄锋介绍,禅城区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21年华材职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约2.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02%。同时,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华材职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12项、省级奖147项、市级奖236项;五年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达到99%。普高教育发展方面,2014年以来,禅城统筹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高标准新建了佛山四中新校区、佛山市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岭南美术实验中学等一批含高中学段的优质学校,新增高中阶段学位约3845个。
但目前禅城区只有一所中职学校即华材职校,该校学生人均建筑面积、师生比2项指标与考核标准略有差距。对此,禅城将优化布局结构,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快落实异地新建一个能容纳8000人左右的华材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并加强产教联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联动试验区。
强化“三资”管理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邓建忠介绍,禅城在农村资产管理和交易、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使“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大幅减少了农村“三资”矛盾纠纷。2021年,禅城还创新打造“乡村大脑”项目,从“人、财、事、物、组织”五个维度着手,全面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农村集体资产和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约400亿元,同比增长了12%;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79亿元,同比增长18%。
区人大常委会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禅城区“乡村大脑”构建了“管住人就管住了事,管住物就管住了财”的一体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打通与农民群众联系的神经末梢,从而构建以党委政府领导、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有力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推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一步,禅城将以“乡村大脑”建设为契机,督导各村做好物业定位、资产信息更新等工作。同时,禅城区将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信息进行维护、更新,以保障资产数据的准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