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智慧乡村善治
轻点鼠标,各村居的人口、房屋、农村“三资”、股权、宅基地等情况一一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打开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远程审核基层提交的申请,高效便捷;利用“村务共治”小程序,村民可随时查阅村集体资产、民主表决等信息,公开透明……这些治理措施,通过禅城区搭建的“乡村大脑”都实现了。
近期,禅城区农业农村局《打造禅城“乡村大脑”实现智慧乡村善治》成功上榜“佛山十大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其通过人工智能和电子地图,实现数据可视化、任务智能化、沟通便利化、管理高效化,工作成效显著。
破解难题 创新打造“乡村大脑”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互补融合,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区53个村资产总额近400亿元,年收入约70亿元,人均分红约1.5万元,在全市五区中排名前列。
过去,在缺乏科技管理手段的情况下,乡村治理中出现底数不清、集体资产流失、股权纠纷等问题,还存在部分村民对村委会和政府不信任、不配合等情况,农村基层工作难以开展。
如何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近年来,禅城区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乡村信息化发展,先后建成“数字云图”和村务共治“一门通”等。
在此基础上,2021年,禅城又以打造广东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示范区为契机,从“人、事、财、物、组织”五个维度着手创新打造“乡村大脑”,通过人工智能和电子地图,让数据可视化、任务智能化、沟通便利化、管理高效化。目前,禅城区“乡村大脑”(一期)已建成并上线运行。
点击进入“乡村大脑”系统,可以看到治理云图、村务共治、宅基地管理系统、股权管理系统、资产交易、工程和采购项目管理、财务监控和预警监督等八大板块。这些板块各司其职,为村民掌握村的重大事项决策、民生、治安管理、资产交易提供便捷渠道。
特别是在农村“三资”管理上,“乡村大脑”实现农村“三资”、股权、宅基地管理“一图可查”。只要打开治理云图,全区53个行政村的集体资产情况、分红排名、辖区行业产业情况等就能一一显示。村民通过“村务共治”小程序,就能全面了解本村“三资”情况,还能实时查询每笔资产交易情况。
“‘乡村大脑’把科技融入监督,破除人情壁垒,把买卖交给市场,把公开贯穿全程,打消群众疑虑,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治理升级 实现底数清效率高
“以前想要全面掌握农村基层情况很困难,只能通过各类报表和报告,甚至实地走访才行。”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大脑”打通了各部门的数据壁垒,为“人、事、财、物、组织”建立数据中台,如村“两委”人员数据库、农村股权人信息库、集体资产电子台账等,做到底数清,方便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同时,它把数据分类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电子地图设有一网统揽、智慧党建、集体资产、宅基地、招商引资等专题,让管理者一目了然掌握数据,为资源配置和精细管理提供空间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可以说,它实现了“以图管人、以图管财、以图管物、以图知事、以图指挥”。
数据显示,2021年,禅城区集体资产交易18106宗,年成交总额约18.3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完成70多宗交易。
如此高效的背后,是“乡村大脑”实行的标准化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乡村大脑”以业务系统平台为基础,通过规范的业务工作流程,让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进入“乡村大脑”就可高效地完成合同管理、资产台账等业务,由数据代替人来“跑路”,镇街管理员远程就能审核基层提交的申请,实现快速高效管理。
不仅如此,“乡村大脑”打造的监管抽查和业务预警信息库还能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禅城区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智慧平台,构造了数字云图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筛查出疑似问题信息,并投放到智能预警库中,再进一步分析、调查。比如说,村里某个片区200米范围内物业出租金额平均在100元/平方米/月,但一处物业租金只有50元/平方米/月,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系统就会发出预警,工作人员会对此进行深入调查。此外,为防止集体资产不上平台公开交易,系统每月还会随机抽取资产进行核查。2021年,系统通过“双随机”精准抽查了200多个资产,共查处13宗未上平台交易事件,核查发现有问题的资产数量同比下降43%,有效打击了私下交易行为。
数字赋能 乡村治理焕发活力
“方便、快捷、实用!” 说起禅城区“乡村大脑”,石湾镇街道黎冲村党委书记陈金明连连点赞。他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这个集成了农村各项数据的系统,有助于充分了解村内的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自“乡村大脑”(一期)运行以来,禅城区通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全方位整合基层治理的资源和力量,构建智能监管应用场景,有效促进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与此同时,禅城区以挂图作战的方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改造提升工作,在图上展示难点、黑点、重点的区域及数据,通过“乡村大脑”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积极推动农村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同时,借助“乡村大脑”实时更新农村的集体资产情况、分红、辖区行业产业情况等数据,通过横向、纵向等多维度智能化分析,精准帮扶困难村,同时为村改和乡村振兴决策提供最直观的依据。
更重要的是,“乡村大脑”为村民掌握村的重大事项决策、民生、治安管理、资产交易、财务报表等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促使基层党务、村务、经济管理等工作更加有序、公开和透明,助推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据统计,“村务共治”小程序自2021年8月上线以来,已有用户超过24万,各类信息累计发布2万多条。
石湾镇街道开展“三无”船舶清拆、岸线环境整治行动
从石湾镇街道农产品检测和动物防疫检疫站获悉,今年3月以来,石湾镇街道采取“三无”船舶清拆、涉渔联合执法、岸线环境整治等行动,清理、劝离船舶约50艘,处理杂物垃圾约25吨,澜石洲摇身一变成为东平河畔干净、整洁的靓丽风景线。
澜石洲位于澜石大桥西侧,紧邻佛山青年公园,由于周边地势平坦,河面风平浪静,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不少外来的“三无”船舶长期盘踞在此停泊。渔民长期在此从事渔业捕捞作业,由于缺乏管养,该地成为“三无”船舶的“避风港”,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周边杂物、垃圾乱堆放现象普遍,岸边乱摆卖现象时有发生。
“三无”船舶是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会对通航安全、人员安全、水域清洁安全、港口安全等方面构成危害。
“有些渔民将捕获的鱼在岸边现场摆卖宰杀,污染周边水域。部分渔民还拥有多艘‘三无’船舶,一条长期靠岸,另外的船舶用于捕鱼,甚至有人在船上长期生活居住。”石湾农检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该区域缺乏安全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加上脏乱差的滨水面貌,已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整治改造势在必行。
此前,多个职能部门已对该区域进行多次联合执法,但往往容易“死灰复燃”,问题难以得到根治。今年以来,省、市、区大力推动“三无”船舶清拆整治,借着整治行动以及禁渔期契机,石湾镇街道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多次走访、派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渔民耐心宣贯政策、深入分析“三无”船舶危害、详细讲解清拆补偿方案,劝导船主配合将“三无”船舶予以拆解。
经过多番努力,澜石洲一带25艘涉渔“三无”船舶被集中清拆,其余船舶被劝离,岸边非法搭建的浮台、木桩等设施被拆除,重现水清岸绿景象。
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区党代会都提到,要高品质推进东平河水轴线滨水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区党代会报告更提出,石湾要打造“人城产文”融合发展的滨水空间典范。
石湾拥有10多公里的东平河岸线,更是有着禅城区唯一的渔船正式停泊点。坚决贯彻落实市、区工作要求,石湾不仅花大力气对沿河的“三无”渔船进行彻底整治,也加快东平河北岸岸线美化提升,实现水面和岸线治理的“双管齐下”,滨水环境不断提质升级。
石湾农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石湾镇街道将会强化联合监管,探索建立东平水道渔船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同时实行疏导结合,引导渔民到市场进行合法经营,彻底取缔乱摆卖现象,切实做好清理整治和民生保障工作。
祖庙街道年内将打造72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单位
近日,禅城区祖庙街道完成164个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撤桶工作,撤桶完成率达到100%。
祖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街道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将50个物业小区以及22个餐饮机构打造成为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单位,把垃圾分类工作扩展到更多区域。
从2021年禅城区“楼层撤桶”工作正式启动后,祖庙街道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制定总体方案。其间,祖庙街道科学合理建成4个智能垃圾分类亭、422个垃圾分类亭和14个简易投放点,并按照“四分法”的要求配置垃圾分类桶,同时还在设施建设完善、维护工作上跟进物业优化自身管理情况,促使将责任要求落实到每一名工作人员。
“楼层撤桶”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改变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祖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楼层撤桶”工作推进过程中,社区、物业、业委会“三驱联动”,多次入户宣传,争取到了大部分居民的认同。在每个投放点安排桶边督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引导,带头督导,让居民理解撤桶工作,便民利民,潜移默化接受楼层无桶,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此外,祖庙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方式方法,在祖庙街道塔坡社区鸿业新天地小区成立禅城区首个垃圾分类兑换点,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投放准确率也有所提高。
据统计,目前祖庙街道范围内已有164个居民区、9个行政村、84个餐饮机构、23个农贸市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