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芒果”有毒,半颗果子就能致命!
盛夏酷暑即将来临,眼下正是芒果飘香的季节。在广东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绿化芒,每年芒果飘香的季节都会结出很多芒果。这种芒果个头大,颜色鲜艳闻起来蛮香甜。有些芒果树树枝因结实芒果多被压得很低,路人踮起脚就可以摘到。由于无人看管也没有“明码标价”,使得许多“贪食”的市民趋之若鹜,个别市民甚至为了爬树摘吃摔伤。
路边树上的青芒果
到底能不能吃?
别问,问就是:不能!
路边的绿化芒为啥不能吃?
绿化芒不同于市场售卖的芒果,可能会有重金属、农药残留。
绿化带种植的芒果树是绿化植物,比较抗风,其树枝叶茂盛能够更好地为市民遮挡烈日,果挂枝头也同样是城市园林景观的一部分。
城市绿化中的芒果树是品种相对较差,食用价值低的芒果,这种芒果不同于市场上售卖的芒果。
绿化芒果实口感生涩,多丝,且可能因长年受汽车尾气和粉尘污染而含有重金属,绿化养护日常病虫害防治,需要进行必要的喷药,会有农药残留等。
因此绿化芒果树的果实只能观赏,不能食用。
我不乱摘 但有没有可能
会在市场上买到绿化芒?
一般来说,市场上售卖的都是食用芒。
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方法辨别——
✎ 看个头外形
绿化芒:一般个头较小,呈青黄色、皮厚、核大
食用芒:产地多样,个头大、皮薄核小
✎ 看虫眼数量
果园的芒果怕被昆虫叮咬,会进行套袋保护,而路边的绿化芒一般没有套袋,所以果蝇等昆虫会在芒果上产卵,因此,虫眼数量较多的可以鉴别为绿化芒。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除了绿化芒外,有一种跟芒果长得很像的果实有剧毒!万万不能吃!
“山寨芒果”碰不得
一旦误食 半颗即可致命!
在公园里,有一种果子,不仅绿油油的外表跟芒果长得很像,就连名字,听起来也像是“一家人”——
海芒果
▽
不光果实看起来人畜无害
就连花朵:美丽的“花中花”图案
也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
海芒果的花期在3-10月,果期在7月-翌年4月。
光看外表,你真的很难相信这种它——
有毒!
海芒果的茎、叶、果均有剧毒的白色乳汁,误食能中毒致死,半颗果实足以使人致命。
问题来了:既然有毒,为什么公园里还随处可见?
“海芒果有极强的观赏性,也是一种较好的防潮树种。不去碰它,海芒果本身对人是没有毒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吃了它,或者小孩子去采摘花果,触碰到了海芒果的汁液,就有可能会过敏。”
——深圳湾公园管理中心园容园艺部
高级工程师 周兰平
一般公园里的海芒果树都会在显眼的位置贴上标签,警示大家不要采摘,避免中毒。
除了路边的芒果
现在也是毒蘑菇出没的季节
出门踏青记得管住手擦亮眼
流延超构吸波胶膜、二维六方氮化硼、高导热绝缘散热膜、绝缘导热垫片……这些常人看来生僻又枯燥的电子信息材料科技成果,却让20多位企业代表的眼睛亮了起来。
近日,“科创赋能”南海科技创新平台成果精准对接沙龙电子信息材料专场活动,在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举行。现场展示和推介的新技术,让带着需求前来的企业代表们频频点头,现场互加微信,拉起了线上对接群。
上周,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是首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南海将构建政府、创新平台、企业共生共荣的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土企业充分对接,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直面压力、经济企稳的背景下,南海掀起的这股“科创潮”,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一端科创一端制造
建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打开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网站,最显眼的轮播大图便是“佛山市南海区‘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第一批榜单建议火热征集中”的海报。左侧,科技成果、技术服务、检测服务、仪器共享、科技服务等栏目一列排开。
这是2020年9月,南海区科技局牵头组建,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运营的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对接的方式加强创新平台与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的联动,并辅以创业辅导、金融对接等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实现1+1>2的效果,引领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创新。
目前,该平台已引入包括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在内的25家落户南海的科技创新平台,链接国内超过30万项技术成果与100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资源,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6万个,其中绝大部分为企业用户。
一端连接着南海最大的科技创新“供应商”——科创平台,一端连接着南海庞大的制造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为南海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座重要桥梁。
早在2017年开始,南海就已有计划地围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引进一批与产业息息相关的科创平台,如针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季华实验室、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针对高品质服务业的洛可可工业设计创新平台;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仙湖实验室;针对新材料产业的清华大学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针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研究院;针对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的广东南山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
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应运而生。启动至今,该平台已上线科技成果及技术服务359项,共享科研仪器24台;累计组织技术对接交流活动45场,服务地方企业、院所超450家,促成意向合作金额超3000万元;组建技术经理人联盟,为超过150余人次提供技术经纪服务,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
发力项目孵化,推动产业升级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只是南海搭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其中一项内容。
除了与南海现有产业的结合外,科创平台带来的新团队与新技术,更多通过“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的项目孵化与加速模式,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
仍以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研究院为例,该院于2013年成立,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A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有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主要承接研究院的产业化项目。据统计,该院至今已累计引进30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培育245个高科技创业团队,孵化226家高科技企业,其中39家获高企认定;获批授权专利2000余项(含孵化企业),其中发明专利超500项,核心产品250多件;企业累计销售额超35亿元,带动新增产值50亿元。
又如中科院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引进中科院项目19个,其中绿展科技积极借助资本市场资金优势提质发展,已顺利完成Pre-A轮融资,同时获得银行千万级授信,预计今年营收可达1亿元。
此外,季华实验室成功孵化13家科技型企业;仙湖实验室与一汽解放、东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开展科研和产业合作,推动投资100亿元的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及研发基地落户南海……
在科创平台之外,南海还积极实施招才引智提升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累计引进中外院士26名,国家高层次人才82名,累计认定一至七类人才26261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证;引进优质创业团队项目,实施“蓝海人才计划”,自2013年以来累计落地省、市、区团队共268个,其中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2个。截至2021年底,团队企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收入86.5亿元。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南海多措并举,试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供需偏差大转化周期长
多重因素下成果转化难如人意
这条“路”并不好走。
2021年,南海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占了10个。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南海制造转型升级的重头戏。而在没有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可以依托的南海,庞大的中小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创平台合作,是最具性价比的途径。
但现实是,创新平台与企业各有想法,平台更多聚焦于先进、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企业需求的是直接面向市场,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技术,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紧张,难以支撑漫长且耗资甚巨的成果转化——以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生物芯片开发的技术需求为例,技术经理人需针对相关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将其技术需求指标数据化,经企业确认后,一方面对外征集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匹配南海创新平台技术团队,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对接,选出最适合的技术解决方案。此后,还需再经过多轮的对接沟通、解决方案优化等环节,最终推动项目合作落地。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这项工作的不易:从2020年9月至2021年末,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了大量工作,最终促成5项技术交易近500万元,还有20多个项目仍在对接中。
即便是对于自有研发的创业团队来说,这也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从研究开发、产品验证、小批量生产再到市场销售,产生经济效益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如南海引入的第一批人才团队希荻微电子,经过10年的培育才成功上市。
此外,缺乏专业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特别是既懂得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缺乏科技创新的容错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果转化的效率。
系统谋划提升转化率
政策护航让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近期,南海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首要目标就是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
《方案》被视为南海科技创新的“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各级财政将安排不少于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共同构建“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企业研发机构—创新产业载体”的创新生态链,力争将R&D(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6%以上,推动3200家规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4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600家。
具体措施上,深化产学研对接,强化创新平台服务本地企业的能力,以企业需求导向推动成果转化是基础一步。《方案》明确,将对创新平台的产业类别、研究方向、运营内容、仪器设备、创新服务等进行分类分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条件允许下向社会有偿开放仪器设备。同时,充分发挥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采取线上需求撮合和线下需求对接的模式,发挥协会、商会以及技术经理人作用,每月至少开展2次精准对接专场活动,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地企业对接。
对接渠道打通后,南海也从要素上进行了配置,包括政策、土地与载体、资金、人才等。
此外,在资金、人才上,南海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措施,为科创项目争取更多的政府以及社会资源支持。据透露,上述提及的相关政策措施,都将在今年6月前出台或完成修订。
按照计划,2022年5-12月期间,南海将分主题、分领域,组织支柱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标杆高新技术企业、行业优势企业走进各大创新平台,推介南海创新平台优秀科技新成果,分享成果转化落地案例。目前,南海已开展季华实验室、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及新材料研究院三场精准对接会,推动9个项目签约合作,3个项目正在对接中。
经由系统谋划,南海正在努力让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南海制造迈向中高端。
乐从市民
运动健身又添主要阵地!
乐从体育场正式启用啦
5月28日下午,乐从镇第四届市民运动会“顺德农商银行杯”2022年乐从镇男子七人足球赛开幕式暨乐从体育场揭幕仪式在乐从体育场内盛大举行。
这标志着乐从镇新增一个高级别高配置体育场,乐从人在家门口又有了更优质、丰富的体育资源。
乐从体育场
乐从体育场改造提升工程属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30738平方米,总投资2950万元。
乐从体育场内配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天然草11人足球场、投掷区和跳远区;东西看台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观众席设有3200个座位;场内大型LED显示屏、专业球场音响、疫情防控测温枪、数字高清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并配套有机动车停车位117个,摩托车停车位28个。
据了解,乐从体育场投用后将作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师生的日常体育教学用场,同时为乐从镇广大市民服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努力承接省级、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职业足球赛事,打造一个区域性有影响力、有品牌赛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示范性体育场。
此外,乐从镇政府还引入了顺德足球协会作为场地运营方,旨在通过专业运营、科学运营,充分发挥乐从体育场足球赛事组织、足球人才梯队培养和公益惠民的功能,提升乐从体育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乐从体育场作为市民运动健身的主要阵地,将承接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赛事和活动,丰富市民的日常休闲生活。
同时,高质量的场地设施条件也将助力本地校园足球和青训的发展。为庆贺乐从体育场正式启用并支持乐从镇足球青训,顺德中足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特向乐从小学、东平小学和红棉小学赠送足球装备。
随后,“顺德农商银行杯”2022年乐从镇男子七人足球赛也在活动现场打响战鼓,2022年乐从镇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男子七人足球赛全部赛程均在乐从体育场举行,自5月28日起,逢周六、周日下午进行比赛,市民朋友可以到现场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呐喊助威。
乐从是传统足球强镇,拥有深厚的足球群众基础,是继龙舟之后又一群众体育品牌。在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顺德区运动会中,连续两届蝉联成年组足球赛冠军,2021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冠军,创造了顺德区足球发展史上的佳话。
随着乐从体育场的揭幕使用,乐从足球又有了更优质的硬件资源和有深厚的群众运动作为支撑,将为顺德足球运动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