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瓷
石湾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区域,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我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
溯源
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陶塑可见其艺术雏形。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唐至明以前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
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宋代是陶瓷极盛时期,整个社会的消费时尚推动了陶瓷业的空前发展。从事陶瓷制作的窑场遍布全国,日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和艺术陶瓷的品种急剧增多,造型、款式日益翻新,因而后世有"唐八百、宋三千"的赞誉。陶瓷器生产是宋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之一,外销商品中绝大多数是陶瓷器。为适应外销扩大对外贸易,陶瓷业逐渐从内地向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发展。
当时石湾陶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便利和陶土比较丰富。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水运交通中心不得不移至佛山和石湾。佛山与石湾相连,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产品运往广州出口十分便利。台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本来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便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陶器生产基地。
宋代石湾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都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种类也比唐代丰富得多,有魂坛、堆贴瓦檐重叠式矮身陶罐、彩绘花瓶、陶琴等,涉及器皿、文玩、动物、人物等各个陶塑类别。石湾陶器五弦琴,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案头文玩类陶塑的佳作。
宋代石湾陶器的装饰艺术非常重视纹饰。纹样题材广泛,形象丰富,极尽工巧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从石湾宋墓和奇石宋窑0土的遗物来看,宋代"彩绘花卉颇有写意绘画的笔意,如绘兰草、竹叶,用笔疏朗,情趣盎然"。此外,还有绳纹、弦纹、波浪纹、瓜棱纹、缠枝花卉纹、二方连续纹等。其中缠枝花卉纹十分精美,花卉蔓草舒展自如,卷曲合度,缠枝的曲、伸、卷、缠都饱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石湾地处南国一隅,向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制陶技艺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准,但与北方诸名窑比较,要逊色得多,在宋代陶瓷之林中尚无显著地位。南宋至元,佛山是中原移民的聚居地。他们把北方的陶瓷技艺带到石湾,与石湾原有的制陶技艺相融合,大大地提高了石湾陶器制造水平与艺术水准。因此,则"石湾集宋代各名窑之大成",定、汝、官、哥、钧诸名窑产品被石湾模仿得惟妙惟肖,八大瓷系的造型与釉色之美以及装饰手段也全被石湾消化吸收,从而成为南国"善仿"为特色的名窑,特别是以"广钧""泥钧"而名闻天下。
佛山市继1月份提高低收入群众价格临时补贴标准之后再出升级措施。近日,佛山市发展改革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国家统计局佛山调查队联合发文,出台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措施,加大补贴力度,强化疫情期间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扩大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范围
在《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的通知》(佛府办〔2020〕2号)所规定的四类群体保障范围基础上,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对象,由民政部门认定和发放。
提高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标准
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当月发放标准=本年度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SCPI)同比涨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1倍。
据悉,此次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执行期限为今年3月-6月。3月份补贴标准已按最新要求测算完毕,每人发放285元,较2月增加215元。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的通知》(佛府办〔2020〕2号)所规定的四类保障群体。
第一类: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
第二类: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界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界标准统一按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浮50%确定)。
第三类:全市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非在职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核退役人员、老年烈士子女、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五老”(老堡垒户、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党员、老苏区干部)人员。
第四类:全市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联中的“二十七铺”意指整个佛山,佛山以铺划区源于明代景泰初年,当时黄萧养起义军欲攻佛山,以冼灏通为首耆民乡勇自相团结,筑濠竖栅,沿栅置铺。以往的“铺”是卒伍戌宿之所。而佛山在此时立铺则是兼取营戌里舍之意。其时共分二十四铺,各铺之间首尾相联、互为应援。这以铺分区发展至清代中期又增加三处,合为二十七铺。它们分别是:以铸造业作坊为集中的山紫、锦澜、桥亭、明照、栅下五铺,以炒铁、打铁行业为集中的丰宁、明心、耆老、真明突歧、医灵、东头、彩阳堂八铺,以丝织行业为集中的岳庙、社亭、仙涌三铺,以商业聚集的汾水、大基、富民三铺和以工商民居聚集的福德、潘涌、鹤园、石路头、纪纲、黄伞、观音堂以及祖庙八铺。联中的“此”为北帝庙,“我”指北帝。上下联的大意是全佛山的寺庙以北帝庙为始祖,亿万年只有北帝的地位最为尊贵。从这副对联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北帝庙曾受全佛山的民众所接纳,把它作为诸庙之首,而其所供奉的道教水神——北帝,更被崇尚至无以复加的地位。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