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园博会开幕后首个周末 市民冒雨逛园拍照热情高涨
雨虽然大 卡必须打
广州园林博览会有多大吸引力?看看现场市民冒雨前来打卡的场面就知道了。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迎来开幕后的首个周末,尽管天公不作美,但依然不减市民逛园观展的热情,许多市民冒雨前往云道、白云山、广州市儿童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等会场参观。更多市民表示,待周日天气有所好转后,就会立即到场“打卡”。
记者3月25日走访园博会多个会场看到,尽管天雨路滑,但现场依然人气不减。在广州云道,有市民撑着雨伞、穿着雨衣前来参观园博会。园博会的展品花枝招展、七彩缤纷,市民的雨伞雨衣五颜六色,两者互相映衬,又组成了一道独特的雨中风景。有的市民虽然衣服被雨水溅湿,但毫不在乎,沉浸在园林博览的世界中,穿梭各大花艺展品,一路欢声笑语,气氛热闹。
“虽然下着雨,但园博会实在精彩,每年都不会错过,所以趁着周末,带着小朋友一起来游园。”市民罗小姐带着小孩,从白云区搭乘地铁来到云道越秀公园东北门入口处,她说交通尚算方便,因此可以搭乘各种公共交通前往各个会场。“今年园博会首次在云道展出,当然不能错过,第一站就来到云道了,作品确实好看!”罗小姐一边说,一边拍照。她和小孩都穿着雨衣和雨鞋,撑着雨伞,做好了雨中漫步园博会的准备
记者看到,现场逛园博会的游客,除了两手相牵的情侣、共享天伦的一家大小,还有闺蜜好友、同伴同学,大家都在花海中畅游,度过一个惬意的周末。
来广州云道 记得先预约
据介绍,本届园博会创新采用“1+1+3”模式,即1个主园址——白云山,1条主线路——广州云道,3个分园址——广州市儿童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其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展区主要由雕塑公园、麓湖公园、云台花园、明珠楼、白云山可憩草坪、山顶广场等组成。
游客可分别单独前往各个园区参观游览,也可通过预约方式进入广州云道,一路游览。本届园博会广州云道仅开放两个入口,分别为“越秀公园东北门”和“雕塑公园东1门(踏芳园)”,本路段其余出口(马科斯天桥、下塘西天桥、麓景路天桥等出口)将于园博会期间进行临时管控,实行只出不进。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广州云道需要预约,市民游客可关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微信号或现场扫码预约。
预约路段分为A、B两段,A段入口为越秀公园东北门,出口为麓湖公园聚芳园东南门,B段入口为雕塑公园东1门(踏芳园),出口为麓湖公园聚芳园东南门,均为单向通行。
参观主路线:
雕塑公园-云道(需预约)-麓湖公园-云台花园-鸣春谷-摩星岭-明珠楼。
纵然大雨滂沱,也挡不住摄影家们追随春天的脚步。“羊城嬗变·广州百年百栋建筑看变迁”粤港澳摄影家拍摄活动自24日启动,摄影家们分组奔赴广州各线采风。首日首站,他们别有兴致地来到广报中心7楼临江平台上,拍摄雨中的广州江景。
不远处,广州塔、猎德大桥等广州城市地标建筑被云雾萦绕。珠江对岸,高层写字楼闪烁着如同傍晚时的灯光。猎德桥上,车辆川流不息、繁忙依旧。如此这般的广州春雨之景深深打动了来自粤港澳的摄影家们,他们纷纷感慨“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正好出‘大片’”,继而个个架起自己的“长枪短炮”,乘着雨停的间歇,抢拍广州城市建筑“大片”。
琶洲口岸,直达香港
午后云雨暂收,一支摄影家“小分队”来到位于海珠区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通过介绍得知,从此处乘坐高速客船,约2小时便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
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始终屹立潮头,以商品流通为突破口,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尝试和探索,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从琶洲港澳客运口岸二层出境大厅另一边的落地玻璃窗望出去,“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展馆近在眼前,恢宏高大的展馆建筑吸引着摄影师们的目光。
“现在有飞机、高铁,很快还会有直达香港机场的客船,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将更加便利。”来自香港的摄影家、中摄协“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展”金奖获得者隋彪说。隋彪十几岁的时候曾来广州探亲,并暂住了一个月。“今天第一天拍摄,广州塔、猎德大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有雨,但是拍摄气氛还是很好。”他期待,未来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交往能更加频繁。
“我来广州的次数不多,以前多是途经广州,这是我第一次专门来广州拍摄。”澳门摄影学会会员大会副主席张耀棠表示,广州多了很多新建筑物,市容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在张耀棠看来,粤港澳的饮食文化同宗同源,交往交流日益频繁,他希望通过此行走访不同的地方,借着一幅幅摄影作品,带领着大湾区民众进一步认识广州,感受广州的独特魅力。
骑楼漫步,粤声悠扬
从东城南岸到西城北岸,另一支摄影家“小分队”则漫步在永庆坊,在骑楼建筑和粤剧艺术中感受广州的历史与文化。
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广福台”上,正好上演《花田错会》《花木兰巡营》等剧目。悠扬的粤声与淅沥的雨声相和,吸引了摄影家和游人驻足。博物馆内丰富精美的粤剧展品,特别是难得一见的华美戏服,吸引摄影家们纷纷按下快门。
博物馆外,微雨中的永庆坊游人如织。摄影家既把镜头对准麻石街、青砖房、满洲窗这些被精心保留的岭南元素,也对准了街道中设计独特的潮流小店。
“揭盖复涌”后,水网交错、舟船往来的老西关生活在永庆坊重现。“很多年前我来广州的时候,发现河涌总是有味道,没想到现在河水这么清澈,还成为景点。”这让澳门摄影家陈显耀感触颇深。
在中摄协会员、香港摄影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陈体根看来,永庆坊最有意思的是“有旧有新”,在老建筑和新业态的交融中,人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也能体会到时尚潮流的魅力。
中摄协会员、恩典摄影学会活动部主任秦宗良是一名“老广”,1986年移居香港。两地差别曾让他十分感慨,但这些年他每一次回广州都能看到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交通到商业、到民生。“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变迁,也让每个人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3月25日,广州市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在广州水博苑召开。会上启动了“大开‘研’界·走读广州”主题活动,通过“五个一”举措打造广州研学样本,构建广州研学发展新格局。据悉,目前广州已认定广州市第一、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共81家,对标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求,使研学实践教育充满质量和特色,为家长、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选择。
大会现场,相关领导为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代表授牌。据悉,目前广州已认定的广州市第一、二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共81家,涵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职业体验与劳动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财商教育八大板块。
研学实践协会和信息时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开‘研’界·走读广州”活动同步启动。该活动通过“五个一”举措打造广州实践样本:包括精选一批优质研学基地及课程、打造一批研学实践精品示范课、发布一批研学精品线路、遴选一批试点学校以及组织一系列研学主题活动,构建广州研学实践新格局。
据介绍,“大开‘研’界·走读广州”精品研学示范课从广州市教育局认定的研学基地营地中精选研学场所,以广州研学实践系列教材为蓝本、邀请市内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为试点学校学生授课,引导青少年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讲好广州故事。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