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这片热土充满吸引力 透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3月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期间,如何共享中国机遇,成为海内外嘉宾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最具活力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的广州,又将为世界带来怎样的新机遇?
论坛现场,多名嘉宾都讲述了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与合作故事,证明了大湾区是一片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正源源不断地释放新活力
机遇在哪里,企业和人才往往就流向哪里。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记者采访到多家参会企业,都在不久前有投资广州的大动作,也足以证明广州是一片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广州正成为全球投资热土。图为南沙明珠湾
去年年底,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采埃孚在广州开办了全国第四家、也是华南首家研发中心,并将采埃孚汽车电子工厂项目正式落户广州花都。当时,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就来到广州参加签约活动。
汪润怡告诉记者,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汽车生产中心,每年整车产量达到300万辆以上。不仅如此,华南地区还汇聚了很多电子产品、半导体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有大量软件工程师和电子行业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人才基础。与此同时,出于对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判断,采埃孚决定在广州落子。“我们的研发中心很快就投入使用,但其实我们早在两年半前就开始布局了。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招募了250多名软件工程师。新的研发中心落成后,必将为华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高品质的技术解决方案。”
无独有偶。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论坛期间表示,城镇化拓展及升级带来的房地产消费需求为城市更新、资产盘活等带来新的机遇,建设银行也在广州把握了这样的机遇。就在短短4天前,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州市政府就广州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进行签约,明确将充分发挥建行在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广州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全流程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支持。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互联互通也让人看到新活力正源源不断地释放。“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来要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答案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工作。”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在演讲中表示。
其中,参与大湾区建设无疑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史美伦介绍,在推进新业务方面,香港交易所将进行低碳经济转型,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促进全球迈向“碳中和”。
“作为资本市场的枢纽,可以通过连接企业和投资者,促进共同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史美伦举例,香港交易所低碳经济转型的路径之一,除了大力开拓碳市场和其他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产品,还包括入股广州期货交易所。
大湾区在中国经济复苏方面体现引领示范作用
如果说企业落户、机构合作是用真金白银投票,论坛上的专家学者则用他们的真知灼见为大湾区建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认为,从去年来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因为这里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无论是成本还是竞争力,空间都非常大。而从制造业的角度看中国,如今,不仅有大湾区能继续引领,中部城市群也逐渐崛起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阵地。
“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经济复苏、投资恢复方面起引领示范作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说,随着内地与港澳恢复全面通关,大家一方面看见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投资不断升温。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陈定定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渐形成在这一领域的自身优势,包括庞大的应用场景、强大的工程师队伍,以及相辅相成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
“我认为,任何要成功的企业,都要到中国市场来锤炼锤炼,如果你经受不住中国市场的挑战,那么也许你到全球市场也就没有太大的竞争力。”陈定定表示,同样的,中国也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迎接这些跨国公司。从这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南沙在内的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可以说是大有作为。“像在南沙,已经有不少与港澳职业互认的举措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更进一步推动机制对接等制度创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
破除遇到的痛点堵点
增强企业家投资信心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
郑永年
郑永年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如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很重要,但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单纯追求GDP,要追求能够增进国民财富的GDP增长,科学技术非常重要。
“投资随着人、技术而流动,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世界各地,线下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会进一步促进投资。”郑永年说。
不过,如何增强企业家们的投资信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郑永年说,就像老百姓在家做饭需要柴米油盐一样,企业家也有自己的柴米油盐要担心。因此,必须破除他们遇到的痛点堵点。目前,中央层面政策目标越发清晰,但要转化为实际落地的政策,还需要踏踏实实做很多调查研究。尤其要将在大会上发出的号召、专家的建言等转化成具体的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
采埃孚广州研发中心已封顶
加速汽车产业链本地化布局
采埃孚是世界500强,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去年底,采埃孚在广州落户了华南地区首个研发中心,并建设百亿元级汽车电子厂。为何这家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布局广州?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记者专访了采埃孚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柯皓哲。
柯皓哲
柯皓哲坦言,在中文里,“危机”一词,本身就告诉我们要在“危”中看到“机”。以他所从事的汽车产业为例,疫情带来了供应链中断、半导体短缺等问题,但正是意识到这些问题,采埃孚选择在中国进一步加大投资。“我们观察到很多跨国公司正在以各种形式深化与中国供应链的合作,现在大家的关键词就是本土化、本土化、本土化。”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于是有了采埃孚在广州的研发中心以及汽车电子厂,这么做正是为了加强中国本土化布局,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强韧。他还透露,目前位于广州的研发中心在上个月已经封顶,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柯皓哲说,在电动化、软件化和自动化的变革浪潮中,中国汽车行业正迎来新一轮颠覆性变革,新的发展主题也为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产业的重要变革之一,首先就是变得越来越‘软’了,从内燃机到电池驱动,从纯机械结构更向软件靠拢。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型。”他举例,广州采埃孚研发中心将聚焦软件的研发能力,与上海聚焦机械类研发形成错位发展,同时也适应市场的转型。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聚焦易浸易涝点、各型水库、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筑工地、地铁站点等1273个风险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清单,落实发现一处治理一处。针对35座水库、159座水闸、108座泵站、8座山塘等水利设施及70处历史内涝风险点,落实“三个责任人”责任,加强巡查清疏和应急布防处置。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完善预警体系建设,建成全区35座水库的纳雨能力模型及水位、雨量监测系统,30套河道水位、雨量、视频监控系统,47处隧道涵洞安装了隧道积水告警阻拦系统,并接入了300余路重点区域的公安监控视频,加密监测预报,时刻掌握水情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数字化支撑。
三是完善应急体系。完善“一页纸”应急预案,健全部门联合镇街的防汛应急联动机制,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指挥。组建1800余人的抢险队伍,落实防汛物资仓库32处,储备舟艇28艘、大排量抽水泵车(龙吸水)3辆、抽水机20台、发电机4台、救生衣3862件、防洪编制袋约20多万条,严格做到物资、管理、人员三到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月15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党支部召开年度组织生活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军明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组织生活会。
会上,赵军明同志听取了支部组织生活会会前准备和支部对照检查情况,和支部党员一起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局党建水平,如何以高质量党建促进我局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支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赵军明要求,机关党委(机关纪委)的同志要时刻牢记思想建党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思想建设才是连接党的建设各方面的主线,是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的先导性要素,工作中要多思多想,把好脉,找准点,力争把思想政治建设做好。
赵军明强调,今年的主题教育,机关党委的同志要率先在学深悟透上下足功夫,只有自己学习了、理解了、掌握了,才能组织指导好全局党员的学习领会,才能实现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从而达到凝心铸魂、指导工作的目的。
赵军明指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机关党委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抓党建,要多走出去,多了解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多收集基层好的经验作法,多传输局党组抓党建的思路理念。要通过调查座谈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厘清党建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全面提升我局党建工作水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