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红色研学课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为省直机关工委开展现场教学提供细致保障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通过优化服务水平、完善教育内容、打造特色课程等措施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今年5月陵园被省直机关工委定为广东省入党发展对象培训基地,结合培训要求,陵园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并优化讲解词,深化补充党性锤炼、勇于自我革命等方面,丰富学习形式内容,增强学员对党的历史学习,端正入党动机,做到真正的思想上和行动上入党。
5月起,省直机关工委与陵园合力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红色研学课堂”,组织省直单位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的学员分两期6批400人走进陵园开展党性锤炼现场教学,追忆革命历史,感悟革命初心,坚定理想信念。陵园积极配合,全力保障提供细致服务。
在陵园讲解员的引领下,学员们瞻仰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刑场上的婚礼”雕像等,参观了“红棉怒放壮气高—广州起义英烈专题展”,对广州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英烈们为革命胜利而英勇牺牲的事迹进行深入学习。通过瞻仰红色史迹、重温广州起义历史,学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和灵魂洗礼,深切感受到广州起义英烈们不怕牺牲、至死忠诚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
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学员们还集中观看沙画视频《广州起义·革命火种永不熄灭》和广州近现代先烈后人访谈录《百年英烈》等党性教育片,详细了解张太雷、杨殷、周文雍、陈铁军和高恬波等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的革命故事,重温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峥嵘岁月,他们以血肉之躯谱写的革命壮丽诗篇,让学员们在倍感敬佩之余,将学习感悟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精神动力。
学员们纷纷表示现场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令人印象深刻,今后将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继承弘扬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陵园继续以“崇尚·传承”党建品牌为抓手,聚焦红色资源赋力,结合七一、八一、广州起义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策划组织主题活动、展览、红色宣讲员大赛等,以党建引领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在科技竞争的图谱中,一支“生力军”正异军突起——新型研发机构。凭借“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特色,新型研发机构逐渐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拥有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连续7年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如何促进从“量变”到“质变”,用好这支“生力军”?7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正式印发。昨日,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作进一步政策解读。
《意见》作为指导性文件,聚焦围绕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金融赋能“五大功能”,着力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意见》思路
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思路十分清晰:
1.目标导向,明晰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
2.问题导向,对收益分配激励制度、运营管理机制等关键问题予以支持、引导和规范,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3.全局思维,以金融赋能、共建机构机制撬动社会力量,共促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共同推动广州从科研资源大市迈向科技创新强市。
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意见》亮点
广州产投集团设立50亿元“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
《意见》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
鼓励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
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
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
明确定位
面向市场 促进转化
新型研发机构“新”在哪儿?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总结了两个特点:“三无”,没有编制、没有事业经费、也没有级别;“四不像”,不像企业、不像大学、不像事业单位、不像传统研究所。“这也更强调新型研发机构要更面向市场。”
《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广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色和角色定位:
从目标上,《意见》明确,新型研发机构须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及可持续发展。从机制上,《意见》提出,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支撑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企业着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供给能力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广州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李江在会上强调。
围绕科技创新战略任务需求,结合地方重点产业布局,广州近年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逐步在空天科技、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带动做强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围绕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完成了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实现了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软件2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了41项核心技术。
优化激励
内有驱力 外有助力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这也正是国家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进而解决传统科研机构转化能力不足问题的重要原因。”李江直言。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科研部部长朱文彬认为,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性,形成以产业化和经济效益为主要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让科研人员“内有驱力”,成果转化“外有助力”。
在增强“内驱力”方面,《意见》直面收入分配制度这一问题关键,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激励制度,积极输出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科研成果,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70%以上可以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5%以上可以奖励给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
同时,明确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建期结束后,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原则上实行市场化运行;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享有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可以自主决定成果的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
在增强“外助力”方面,《意见》以多项措施帮助新型研发机构“找客源”“上货架”。包括,推动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供需有效对接、加强联动。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研制设备进入国家、省、市三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对符合目录要求且实现销售的装备产品纳入用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的资金项目库。
据悉,2022年,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性收入达19.79亿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14.76亿元,技术开发收入4.79亿元;服务企业5438家,有效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科技金融
起步加油 作用巨大
“新型研发机构多数都是无事业经费的科研单位,对于较大投入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机构是偏保守和谨慎的。”于广平直言目前困境。实际上,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还是市场化阶段,科技金融的资金融通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发挥金融资本杠杆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投资新型研发机构?广州产投集团副总经理姚朴介绍,今年2月,广州产投集团牵头成立了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服务广州科技创新战略。特别设立50亿元的“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专项基金最高出资比例可达50%,重点投向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意见》也将金融赋能作为关键一环,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申报设立科技创新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项目。
《意见》提出,试点实施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其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可以货币出资方式持有50%以上股份。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盈余的国有资产增值部分可按不低于50%的比例留归运营公司。
“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优质科研成果,科创基金将其扶上马,送一程,这个起步助力作用将会非常巨大。我们与广州产投已经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也期待像广州产投这样的科创基金设立,能够让金融赋能科技,让科研成果加速落地产业化进程。”于广平说。
惠企政策找不到?政策内容看不懂?网上办事多头登录?咨询问题渠道少?上“穗好办@企”!记者从7月6日举行的“穗好办@企”上线发布会了解到,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企业,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穗好办”APP和广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打造了广州市企业服务总门户——“穗好办@企”平台,为在穗企业提供集约化、精准化、智慧化服务,为全市320万市场主体开启全生命周期好办、快办、易办的新经验。
一个平台办所有事
作为广州“穗”系列政务服务品牌新成员,“穗好办@企”平台和此前各类涉企服务平台有何不同?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应用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企业以前办理政务、招聘、融资等事项,需要分别登录不同的系统,用起来比较繁琐。如今,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全面梳理惠企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手段,一网汇集全市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涉企服务资源,打造了“穗好办@企”平台。该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思路,构建了“2+10+N”的服务架构(“2”指企业可选择使用电脑端或移动端登录,一键切换至“穗好办@企”平台;“10”指平台拥有“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政策服务、诉求直达、供需匹配、人力资源、招商引资、数字空间、涉企活动、区级服务”10大核心功能模块;“N”指为未来新场景、新需求储备的能力),可为各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集聚8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100多项社会资源服务、400多种融资产品、超2000家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只需进一个平台,就能办理所有事!”
“穗好办@企”平台设立了“政策服务”栏目,包括政策查询、政策解读、政策宣讲、政策兑现等功能模块。在政策兑现方面,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财政局、相关区和部门全面梳理市、区各类政策兑现事项,积极探索资金兑现及拨付新模式,以清单形式一次性列出申报所需的材料及要求,杜绝模糊条款和兜底条款,并通过“穗好办@企”统一发布,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企业登录后,平台将精准匹配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可高效便捷完成申报。符合“免申即享”事项办理条件的企业更能免去申报流程,只需一键确认,就可以享受到“送上门”的政策资金。截至6月底,“穗好办@企”平台已汇集全市惠企政策2400多条,政策兑现事项信息3500多个,其中免申即享事项近100条。
推送个性化专属政策
“穗好办@企”平台以区块链、AI等技术为支撑,建立了企业专属数字空间,汇聚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授权信息、办事进度等数据,方便企业随时随地调用和查看,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对优惠政策进行最小颗粒度分解,通过智能交互、自动匹配,向企业个性化推送专属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创新无止境,服务不停歇。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加快组建专业化企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贴心服务。“穗好办@企”平台在建设运营中将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助力广州以高质量营商环境带动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