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红十字应急救援联合演练7月6日举行
水陆空出动!别慌,是演练
超过200人、各类救援设备、车辆300余台(件)齐聚广东省佛山市陈村镇!不要慌,是演练!
7月6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导下,“人道力量·2023 粤港澳大湾区红十字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正式举行。广东省内珠三角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广西、贵州等地红十字会救援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展开赈济、水上、城市、空中、医疗、心理救援行动,共出动队员、志愿者200余人,调用各类救援设备、车辆300余台(件)。
演练水上救生后转移救治
演练以今年1号强台风袭击南方地区引发强降雨、造成佛山市陈村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为背景,其中潭洲村受灾最严重,房屋倒塌、道路损毁、通信中断,部分群众受困、人员受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演练水上救生救援落水人员
广东省红十字会根据省三防指挥部通知,即时启动Ⅱ级响应,通知各地市红十字会救援队前往受灾地点集结,并邀请香港、澳门、广西、贵州红十字救援队共同参与联合救援,多支红十字救援队在当地搭建营地、评估灾情及需求、发放救援物资、展开水陆空救生救援、医疗心理救护、人员转移转运、供餐供水及大众卫生等科目联合行动。其中广州市红十字会救援队主要负责应急通讯、医疗及心理救援、坍塌救援、绳索救援等。
新闻链接
粤港澳三地红十字会共同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红十字会参与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举办了“珠三角9市红十字人道博爱穿越行”筹款行动,建立起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救援救助、工作研究、人道传播、志愿服务”五个人道工作平台。
此次演练是响应总会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东西部合作、共建珠江--西江流域红十字水上安全线的一次重要行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建有赈济、水上、医疗、心理、搜救五类43支专业红十字救援队伍,救援队员达2600余人,其中广州市红十字会建有8支救援队。
广州千年古运河重焕新机
缓缓流淌的扶胥古运河,是广州海丝文化跳动的历史脉搏,如今这段有生命力的古航道将焕发新机。
当前,扶胥运河连通工程正在黄埔区动工,未来将恢复古运河路线,形成完整内河涌的水上游览观光线,擦亮“老运河、新风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丝文化名片。
古代扶胥:自此出海 溟渺无际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扶胥古运河开凿于北宋,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商贸繁华景象,肩负起了沟通中外的重要历史使命。1994年6月扶胥古运河遗址被列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扶胥古运河一路寻访,可以看到沧海桑田的历史痕迹。在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穗东街道南湾村,有着一块足有三层楼高的古海蚀岩——常春岩。“常春岩”这三个刻在石壁上的大字依稀可见。据悉,这是明代大书法家陈献章,著名理学家湛若水等人游历至此处时,由陈献章手书于此,至今已有500余年。如今,一个雨亭盖在石壁上,保护着这三个字,免受雨水的侵蚀。
扶胥古运河
村里老人介绍道,数千年前,这里曾是古海岸的一部分,后来由于陆地抬升,珠江口前移,海岸线退缩,原岩崖前的海洋已变为陆地。
不难发现,扶胥古运河堪称“一河串古今”,它的周围散落着历史文化古迹,仅在穗东街道,就集齐了古庙、古塔、古树、古桥、古建筑等。如今走在古运河遗留下来的河涌边,小桥流水,青砖绿瓦,百年宗祠,秋风古堤,处处诉说着一段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历史记忆。
据史料,扶胥古运河在隋唐及以前就已兴起了。魏晋时期,已有古斗村(即庙头),船只放洋启航之地,也是外国船只到达广州的第一停靠站。唐朝时,古斗由村发展为南海镇,后更名为扶胥镇,港口命名为扶胥港,成为海外到广州的第一站。
到了宋朝,由于黄木湾前风大浪高,影响海船停靠,为了提供更安全的运输通道,便顺着东滘涌开辟了扶胥古运河,由此达到了鼎盛时期。明清之后,由于水道淤积,扶胥港逐渐衰落,后港口功能西移。
现代运河:见证广州开发区诞生
从另一个维度上看,这个项目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扶胥古运河是见证了广州开发区起源的历史之河。
1984年,广州开发区的选址研究点就在横滘河上,其正是扶胥古运河的一段。由此,广州开发区的建设者在这大片的滩涂和蕉林上走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一如北宋年间人们开凿扶胥古运河河道般艰辛,不由感叹古往今来奋斗足迹生生不息。
河道疏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更是关乎区域的发展大势。当前,黄埔区谋划了“三城一岛”空间联动发展规划,正加速推进广州海丝城规划建设。扶胥古运河是广州海丝城的历史溯源之“根”,黄金水道之“脉”。若将其比作一篇正待起势的“水文章”,这里便是点睛之作,将为沿途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河道疏通:让文化遗产惠民
因历史变迁,现状部分河道已无法连通。对此,黄埔区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多时,决定恢复其历史水脉,重现千年运河盛景。项目总投资约1.39亿元,先期项目预计2024年初建成。如今,庙头支涌、西滘涌段被纳入扶胥运河连通工程,正在施工中。
据黄埔区水务局介绍,扶胥古运河两岸建设将学习借鉴京杭大运河等先进经验,聚力打造底蕴深厚的古运河文化高地,突出“水清、岸绿、河畅”,通过连通修复古运河,传承好诸如古渡文化、粤剧文化等古运河文化,书写“人与运河、城与运河”的故事。
此外,项目通过碧道贯通工程缝合城市,碧道连城,以骑行道、慢跑道、漫步道贯通缝合城市,增强滨水空间可达性,将城市活力导入滨河空间,让市民生活重回水岸。古运河焕发新风采,盛景画卷铺展开来。近期,黄埔还将在东滘涌、墩头涌增设游船码头,对河道进行清淤,达到一定吃水深度,使得西滘涌、墩头涌、夏园湖、庙头支涌、南海神庙湖形成完整内河涌的水上游览观光线。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近日,市城管质监保障中心(市燃气事务中心)监测部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共11人赴农讲所纪念馆开展参观见学活动,中心副主任焦红群参加。
农民运动讲习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是由彭湃创办的专门培训农运干部的学校,为党培养了大批的农民运动的骨干,毛泽东任第六届所长。
活动现场,大家先后参观了毛泽东办公室、教务部、图书室等复原实景,“农民运动的摇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展览和“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专题展览,还集中观看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群像与农讲所之间的历史故事,深切感知老一辈革命家为完成救国大业、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解救出来,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如今的和平发展年代,历史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和拼搏努力;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今天的我们要更加大力弘扬和践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先烈的合格答卷,在城市管理事业和本职岗位工作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陈徐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