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举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10月16日,两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021年桂城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在(虫雷)岗公园及三山森林公园举行。
在(虫雷)岗公园,活动设置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摊位和游戏摊位。宣传摊位主要通过展画和宣传片,向市民介绍如何应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如何防火及自救等。而游戏摊位有3个,包括“防灾减灾手抄报”“防灾自救飞行棋”等。
其中,“防灾自救飞行棋”最受孩子们欢迎。8岁小朋友李博涵把火灾、水灾、地震和突发事件四部分都玩了一遍,他说:“飞行棋游戏通过棋盘上的自救指示通关,不仅简单易懂,还十分有趣。”
而另一侧,专为儿童设置的“防灾减灾手抄报”也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主办方提供森林防火等多种款式的防灾减灾手抄报模板,现场让儿童自由涂画,提高儿童预防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小女孩乐乐在奶奶的引导下完成了手抄报,她说,自己平时很喜欢画画,这次的主题十分新颖,她想把画好的手抄报送给父母,好好保存起来。
“首场活动反响十分好,大小朋友都乐在其中,希望接下来会有更多市民参加,在游戏中学习科学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桂城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防灾减灾宣传展板及宣传片等宣传和普及灾害常识,号召居民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让居民在游戏中学习科学防灾减灾知识,学习自救互救能力。
趁着周末,桂城市民李女士带两个孩子出来玩,刚好遇上在(虫雷)岗公园举办的首场桂城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活动让她受益最大的是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展板。“这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展板的内容都十分实用。”李女士说,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特别好,寓教于乐,不少家长借此对小孩进行引导,自己也能够学习和巩固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关注到各类灾害,并能有效应对,增强防范意识。
10月16日下午,第二场桂城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在三山森林公园举行。下周六(10月23日),桂城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分别在两个公园举办,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参加。
一直以来,南海的行政体制改革都走在前列。纵观南海行政审批改革历程,会看到一连串的“首创”:在全国首创“三单管理”、率先探索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模式;在全省首推微信“刷脸政务”;在全市创办首个政务管理办公室,首推包邮服务和容缺受理;在全国率先推行“湾区通办”……
在改革的过程中,南海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全区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一项项突破性改革,是南海行政体制改革的“勋章”,更是南海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印证。
探索创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把时间拨回2001年初,彼时的南海迎来经济“大爆发”,由此带来的企业和人口集聚,对政府的行政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如何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南海进行了不少探索。在2001年的11月,南海市行政审批中心领导组成立。翌年1月24日,南海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办公。全市21个部门的345个行政许可事项在中心统一办理,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
2003年,南海明确提出“高效南海”的理念,倡导“政府工作服务为先”,全面推进效能革命。南海区先后两次向镇级下放审批事权共119项;同时,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包括简化办事程序,实行“5日办结”等制度。紧接着,南海着力推动“有为、有效、有信、有限”的政府建设,促进政府高效运转。
一直以来,部门多、手续繁、速度慢、效率低、时间长是老百姓投诉政府行政审批的主要原因,也是长期困扰着一个地方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5年6月22日,南海召开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公布《南海区行政审批程序改革试点方案》,在区经贸局、环保局、规划分局进行试点。此次改革的重点是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解决“中间环节办事难”问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工作新局面。同年9月,又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南海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内容,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实施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
简政放权
搭建三级行政服务体系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自2009年底开始,佛山在顺德区容桂街道和南海区狮山镇开展“简政强镇”试点工作。11月10日狮山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11月20日,狮山镇政府任命简政强镇事权改革12个内设机构负责人,新机构同时挂牌运作。12月1日,狮山镇正式承接区首批下放事权,包括11个部门共116项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事项。
2010年,南海在全区全面铺开“简政强镇”改革,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区镇权责关系,扩大镇(街道)的管理权限;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优化政府职能;理顺其他关系,提升镇(街道)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这项工作在当年9月全面完成。
为了扩大镇街行政事务的权限,2012年1月13日南海区首个村(居)行政服务中心在西樵镇太平社区揭牌,首试行政审批职能。区政府提出通过西樵镇半年的试点建设,年内在全区村(居)推广,成为全国首个行政服务中心村(居)全覆盖的县域单位。
同年7月16日,南海区政府召开行政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公布《佛山市南海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做法,将社会建设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机结合,把区级60%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镇(街道),镇(街道)80%的审批、管理以及服务事项可在村(居)办理,促使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012年10月18日,南海政府全面开通区镇村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联网办事系统村(居)全覆盖。其中,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镇(街道)15个中心、273个村(居)中心实现顺畅联网运行,并全部配备网上办事自助终端。
如今,南海构建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体系,形成“15分钟行政服务圈”。
放管结合
创新打造高效政务服务
更多审批事权下放到镇街的同时,南海也在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2013年9月南海区被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列为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委、区政府提出,要抓紧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3年12月10日,南海开出广东省首份行政审批“负面清单”。区政府正式向社会宣布推行“三单”管理机制,即通过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运用“网络倒逼”,构建一个“差异化管理”和“无差异审批”新格局,实现透明公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2015年,南海再次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实施工程类“一窗通办”新模式,共纳入660个审批服务事项。
2016年2月1日南海区与广州市荔湾区正式实施企业登记和财政业务等14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实体窗口“广佛跨城通办”,这是全国首例行政审批实体窗口“跨城通办”业务。随后,南海与多地达成“跨城通办”。
当“跨城通办”经验被省内各地参考复制时,南海又在2019年5月全国首推“湾区通办”,与香港实现政务通办。
2019年,南海区召开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政府服务再造”,以落实“强市、活区、实镇”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区镇村的统筹分工机制,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利用大数据建设“城市大脑”,为城市治理提供决策支撑。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流程再造,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南海区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10月31日,南海获评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区)。
2020年9月1日起,南海实施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在国内首推撤销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收件窗口,把政务服务资源、审批权限下沉镇(街道),逐步实现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事项100%下沉到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如今,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经过智能化改造,一楼扩容升级“自助办”,设立了多台自助服务终端;二楼布设的机器以智能柜台为主,“智能办”是这里的主题;三楼改造为南海重点项目代办中心,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代办服务。
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先行者,南海始终把市民的需求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未来,南海将在行政审批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群众办事更加省心放心。
“入住养老院小半年,老伴情绪和状态都好了许多,甚至还胖了两斤,我和孩子们也都轻松了许多。”85岁的傅尧佳挺满意如今的状态。患脑萎缩的老伴失忆健忘,家人为此劳心劳力。如今,老两口一起入住医养结合的天福养老社区,妻子得到精心照料,全家都轻松了不少。
截至2020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占户籍人口的16.96%,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为应对这一情况,市民政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大力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扶持规范星级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等养老服务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入住养老机构 解决子女照料难题
昨日上午8时40分,记者走进天福养老社区,院内优雅舒缓的音乐就在耳边响起,远远看到一群老人在护理人员的陪伴下活动,场面恬静温馨。
“我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以前3个子女每个月为了照顾我,都得在我那里住上十天。”88岁的邓耀华直言,为了减轻子女的照料和心理压力,他在今年初主动选择入住养老院。
“子女工作很忙,我一旦病症发作他们也时常手足无措。”在入住天福养老社区短短一个月里,邓耀华感到身心舒适。原来,院内派驻的医护人员不仅每天会定期巡视和检查,一旦发现他身体抱恙还能第一时间来照料。
除了医养结合服务让老人感到满意外,院内绿树成荫、亭台错落,还有棋牌室、书画室等娱乐场所,让不少院内老人有幸福感。
天福养老社区董事长王森表示,院区在建设之初便对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和《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规划和建设,并根据广东省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标准不断完善和提升软硬件服务水平,“目前我们正朝着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的目标不断完善。”
类似于天福养老服务社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的机构在市内不在少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市民政局开展了养老服务机构“创星提质”“标准引领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力促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
其中,为鼓励更多养老机构参与星级评选工作,市、区民政部门主动加大对参评星级机构的政策激励力度,对获评星级机构的最高给予一次性30万元资金奖励。同时,市民政局还围绕我市两家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康复、理疗、照料等方面的线上线下培训,为养老机构持续输出高技能人才。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有43家养老机构获评星级,占全市85家养老机构的50.6%,占比在全省排名首位。
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整体养老品质
从机构托老,到专业化养老,是近年来我市机构养老发展的核心方向。
2017年,禅城区祖庙街道环市敬老院经过拆迁升级,打造成了全市首家公办民营的春晖颐养院。
春晖颐养院院长杨颖介绍,旧敬老院此前居住环境狭窄、配套设施简陋,且并未设置食堂,院内老人只得每日外部订餐,时常出现送来的饭菜又冷又硬的情况。升级后的春晖颐养院不仅宽敞明亮,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还创设了个性化餐饮定制服务,让院内老人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迈上高质量台阶,我市已出台了《佛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多份政策文件,鼓励更多养老服务机构主动改造升级和强化整体服务品质。
为有效建立佛山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今年7月,市民政局发布《养老机构管理规范》等32项养老服务标准化指导文件,对养老机构管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等服务内容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大力推进“安全防范保平安”行动,并发布了《佛山市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手册范本(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设施设备、医疗护理等10个类别89个方面的具体操作指引和要求。
“虽然我市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护理员队伍招人难、留人难、收入低,医养结合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建立从业人员岗位津(补)贴制度。
据介绍,我市计划在三年内培育不少于1个有品牌、有影响力、规模较大的新型养老产业集团,在各区建设至少1间符合三星级以上标准,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含敬老院),并推动全市星级养老机构提升至60家以上。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