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实业,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
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制造强市等重大战略实施,全面挺起制造业发展脊梁。佛山制造业升级呼唤更充裕的产业载体,三水坐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鲜见的连片产业载体空间,将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开辟新战场、激发新动能。
在三水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上,三水审时度势、乘势而上,擘画了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的发展宏图: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大项目格局基本形成,“4+2”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力争工业产值翻一番,总部经济、龙头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再出发、发展再升级,未来五年,三水将如何将厚积优势转化为赶超胜势,全面激发产业活力,打造成佛山制造业新引擎?
选准赛道
把握机遇笃定心志发展制造业
报告摘登
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坚定不移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产业园区专业化、高端化、连片化发展,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大项目格局基本形成。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总部经济、龙头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新动能加速集聚。
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角正在吹响,佛山制造业迎来历史性“新道赶超”机会。立足新发展,三水审视自身优势,坚决抢抓佛山制造业发展黄金机遇期,坚守实业、开创新局。
大会报告提出,三水必须更加笃定心志发展制造业,更深层次融入区域发展,更广范围集聚高端要素,把厚积优势转化为赶超胜势。
区党代表,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三水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绍基对三水坚持专注制造业主赛道表示赞同。他说,制造业占全区税收收入比例高达56%,制造业的兴旺直接影响全区经济发展,三水的路径坚定而正确。
珠三角制造业发展已经走过数十年,先发地区面临着明显的土地资源瓶颈,后发地区存在产业承载能力不足问题。当下,佛山亟须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积蓄新动能,新兴产业将何以承载?
大会报告提出,三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核心区少有的,具备广阔发展空间、优越区位条件、雄厚产业基础、良好生态环境等多重优势叠加的区域。佛山决心推进产业载体空间扩容,三水主动为全市工业用地规模新增调整作出更大贡献,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开辟新战场、激发新动能。
区党代表,云东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勇海表示,三水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连片的产业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是少见的,推动产业载体连片打造,将推动现有园区迈向高端化、专业化,有利于承载更高精尖的产业项目。
三水吹响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的发展新号角。大会报告提出,要以坚定决心,专注制造业主赛道,加快推动产业连片布局、集群发展,向创新转型、向高端突破。接下来,三水将实施产业集聚行动、载体连片行动、联动招商行动、创新转型行动,激发产业活力,打造佛山产业新引擎。
乘势而上
开启现代化大型产业园区时代
报告摘登
把握佛山推动产业连片发展重大机遇,用好市区联动机制,合力开辟大型连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新局面。坚持规划先行,对标国内国际一流,着力打造8大专业园区。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产业园区,推动三水工业实现从“产业入园”向“园区连片”跨越式发展。
依托优越的载体空间、夯实的产业基础,三水制造业新一轮发展充满底气。相比过去的单纯强调土地资源优势,三水如今拿出的,是连片发展、具备高端产业承载力的现代化大型产业园区。
大会报告提出,实施载体连片行动,把握佛山推动产业连片发展重大机遇,用好市区联动机制,改革做强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探索市、区国资共建园区模式,合力开辟大型连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新局面。
区党代表,区国资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均泉表示,相对顺德、南海等周边先发区域,三水制造业起步相对较晚,产业规模、园区规模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市、区、镇加上国资的联动,将集中力量整合园区发展资源,推动产业载体做大做强。
三水经历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大塘工业园等相对成熟的产业园区。未来五年,三水将进一步放大龙头园区的带动效应,促进全区产业园全面提档升级。
大会报告提出,对标国内国际一流,着力打造8大专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加快推进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及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大塘工业园、白坭聚龙湾智能装备产业园、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南山大健康产业制造区等大载体规划建设、扩容提质。
区党代表,乐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杰成表示,佛高区三水园产业集聚程度已经相对较高,可连片集约利用的空间与未来发展所需仍有差距,乐平镇将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低效工业用地优化提升为抓手,实现腾笼换鸟、产业升级。
现代化大型产业园需要创新“大脑”赋能。根据大会报告提出的创新转型行动,三水将打造一批国家级孵化载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用云”、技术改造,建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区。
超前谋划
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双驱动”
报告摘登
实施产业集聚行动,打造“4+2”产业集群。实施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双驱动战略,力争工业产值翻一番。加快培育超3000亿元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佛山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版图正在革新,三水新一轮产业布局的双驱动战略,实质是对“佛山制造”传统产业格局的突围。
报告提出,坚持以“稳”为主,加快培育装备制造、泛家居、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突出以“进”为要,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集群。
食品饮料、泛家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经历多年培育,集群效应凸显,未来将从做大走向做强。区党代表、西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仲辉说,接下来将推动水都基地南拓、北拓,承接更多优质项目,往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延伸产业链,在产值上翻一番。
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三水制造业升级的新驱动轮。区党代表、区经科局党组成员陈玉虎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三水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三水依托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打造全球生命健康技术转化的新高地。
云东海街道将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刘勇海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人才、技术和完善城市配套支持,三水新城既有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功能、知名高校,也有适合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产业载体,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三水将实施联动招商行动。区党代表、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莫少飞说,实行“一把手”招商,树立服务招商就是服务发展理念,推动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大提速等,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坚定项目为王的理念。
从项目落户,到做大做强,都需要一流营商环境输送养分。报告提出,积极探索“三水模式”,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局,实现“一个归口”管理;打造个性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入口”处理;深化“政务+信用”服务,推行柔性执法,提供管家式优质服务;主动匹配企业和政策信息,提高惠企政策兑现效率。
区党代表、区政数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智明说,接下来区政数局将更大力度进行事权下放,让镇街、基层拥有更多的审批自主权,并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扁平化政务改革,企业就近办理更多业务和事项。同时将积极配合新组建的营商环境建设局,打造个性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等科技技术手段打断各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企业直通部门、部门快速接办企业诉求,精准服务企业。
四大行动激发产业活力
01
实施产业集聚行动
打造“4+2”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超3000亿元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
●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集群;
●实施“三个一批”企业培育计划。
02
实施载体连片行动
打造大型产业园区
●改革做强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探索市、区国资共建园区模式;
●打造8大专业园区: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大塘工业园、白坭聚龙湾智能装备产业园、芦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南山大健康产业制造区;
●推进“村改”“低改”,做好腾笼换鸟“后半篇”文章;
●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产业园区。
03
实施联动招商行动
全力引进优质大项目
●实行“一把手”招商,高质量完成2500亿元投资额目标;
●形成区镇联动、部门协同招商局面,推动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大提速;
●实施熟地招商、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做到高端制造项目100%确保供地、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重大链主企业100%专班服务。
04
实施创新转型行动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完善“湾区孵化+三水转化”“三水平台+湾区人才”创新生态,打造大湾区“研转产”重要基地;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1000家、50家产值超10亿元;
●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
●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区;
●实现本地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0家,股改企业达到50家,构建资本市场“三水板块”。
广东省三个试点之一
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
凭借出色表现登上央视图片
10月28日中午,央视《正点财经》栏目对南海实施一站式解决群众信访需求的举措进行了报道。
佛山市南海区是广东省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三个试点地区之一。中心自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600批2500多人次,绝大部分群众的诉求都可以在中心一次性解决。
市民郭先生住在桂城一处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最近想加装电梯,需要原“南海县建设开发总公司”加盖意见,但一直找不到该公司。来中心咨询后,工作人员引领他联系住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使问题快速得到了解决。
南海区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崔伟表示:“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我们把中心的流程进行了再造,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在中心找到相对应的部门解决,来访群众对我们中心的满意度是100%,对解决问题的满意度评价是91.45%。”
今年3月以来
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
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全省三个设立此类服务试点地区之一
它的亮点可不止一点点
↓↓↓
在“信访超市”群众按需下单
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也称为“信访超市”。南海积极打造“信访超市”,即信访群众就是“顾客”,可根据自身需要下单;信访部门则是“超市经理”,负责协调多方,提供服务;各业务部门是“产品供应商”,负责解决问题并落实好,让群众只跑一次腿就解决问题。
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多元服务
为确保“信访超市”能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还引入了律师、信访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第三方社会力量,第三方力量坚持将“专业化、中立化、去行政化”原则贯彻为实际行动,尝试以第三方社会力量的角度化解难题,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情感支撑等专业服务。
探索“外卖型超市”主动送服务
“外卖型超市”指的是将群众的诉求服务送货到家。今年6月受疫情影响,南海区对部分区域实施了分级分类防控措施,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群众诉求服务专班,深入防疫最前线,将诉求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截至目前,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化解突出社会类案件30宗,受理700多宗问题80%以上都就地解决,中心信访事项受理和办理时间比规定时间分别压缩20天和64天。
南海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的建成使用,是南海区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办组织区各部门、各镇街对原有重点项目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南海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153项,力求推动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
截至10月21日,全区共收集群众需求1975条,累计办理完成1833条,办结率为92.81%;组织各区直部门轮番上线“我为群众办实事”南海民生微访谈活动,至今已上线24各单位,累计收集群众意见572条,解决问题534条,办结率达93.36%。
10月28日,三水区委书记胡学骏在中国共产党佛山市三水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焕发新活力,担当新引擎,开创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的大会报告,并为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开启城市建设新阶段、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推动社会民生新发展”四个具体目标。
报告中用6个“活力”概述了三水发展新动能:全面激发产业活力,打造佛山产业新引擎;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新能级;激发改革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乡村活力,打造全省乡村全域振兴标杆;激发生态活力,打造高品质水韵绿城;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富裕良序善治格局。
征程万里风正劲,字字千钧再奋蹄。担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三水底气何在?未来5年,三水将给佛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01
2015年,三水正式成为佛山第四个“千亿县域经济体”,然而彼时,“千亿三水”并没有撩拨出三水人更多的激情和信心。
在中国2800多个县域经济体中,三水的兄弟顺德、南海早在2006年和2007年就相继迈进“GDP千亿俱乐部”,而区域面积最小的禅城,也在2010年成功晋级。
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三水在很长时间里被作为佛山先发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产业结构上“只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崛起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企业。因此当时的“千亿”,被许多人认为只是将传统动能发挥到了极致的结果,而“下一个千亿在哪里?”也成为众多媒体对三水的追问。
2016年,三水开始坚持量质并举,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实施招商引资千亿行动计划、打造千亿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实施重点项目投资千亿行动计划。到2020年,三水规上工业企业超千家、总产值超3500亿元,百亿级、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效应凸显。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0亿元,人均GDP突破15万元。位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5位、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第20位。
制造业是三水的历史,也是现实,更是发展规律。笃定“产业是三水强区之基”的坚守,三水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核心区少有的,具备广阔发展空间、优越区位条件、雄厚产业基础、良好生态环境等多重优势叠加的区域。
时至今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让全球眼红,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步伐正劲,三水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开辟新战场、激发新动能”的担当也愈加自信。
在报告中,胡学骏描绘了个产业新三水的宏伟蓝图:加快培育超3000亿元装备制造、超2000亿元泛家居、超1000亿元食品饮料、超1000亿元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突出以“进”为要,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新材料(千亿级)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三个一批”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培育10家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超百亿元龙头企业、70家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超十亿元骨干企业、100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成长性企业。
瞄准近万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水出发了。
02
对于一个827.69平方公里的县域城市而言,什么样的格局才能装得下“万亿级产业航母”,什么样的服务才能引得来“凤凰筑巢”?
三水的答案是:始终将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牢牢把握城产人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实现跨越赶超。
20多年前,一位研究地缘发展的学者曾经说过,三水处于珠三角的边沿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可供工农业开发的空间有限。因此,无论是农耕时代积累,还是工业化、城市化起步,三水相比周边发达地区都要慢一些。20年后的今天,这一“地缘边沿说”被彻底打破。
随着广佛肇城轨和贵广(南广)高铁的接入三水,佛山轨道4号线开建;一环西拓、广佛肇高速、佛清从高速建成通车;50分钟对接两大机场,三水港直航大湾区枢纽港......一个“公-铁-空-港”无缝连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将三水全面融入了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三水承东启西,打造大湾区向东集聚资源、向西辐射带动的交通支点、产业支点、城市支点已时至势成。
三水以“前江后湖、两水绕城、一轴贯通”的理念,构建“高品质水韵绿城”的独特形态。规划12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以地铁、城轨、高铁布局,重构区位优势,打造云东海北湖、三水新城TOD、新体育馆等片区,加快建设新城水轴,彰显新城城市客厅;规划建设北江新区·大塱山城,激活江南片区发展潜力,塑造西南“一江两岸”的城市风景。同时,“魅力白坭” “城市乐平”“品质大塘”“美丽芦苞”“康城南山”各自向“人城产文”发力,形成了对内特色发展,对外强化融合的“一主三副”全域发展格局。
城市服务的温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今年以来,佛山市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改革工程,开启实施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公平竞争守护、法治环境提升、政商交往亲清“四大行动”。
报告中指出,三水将探索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局,实现“一个归口”管理;打造个性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入口”处理;深化“政务+信用”服务,推行柔性执法,提供管家式优质服务;主动匹配企业和政策信息,提高惠企政策兑现效率。企业家是三水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帮助企业家在三水创业圆梦,为“创二代”成长提供“阳光雨露”,让产业人才乐业安居。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看清了前路,就能够越走越宽。
03
过去10年,三水人口增加了约17万人,总人口超过80万人。
根据人口增长结构分析,除部分为产业发展需求带来的人口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广州、肇庆、清远的定居者。
三水是“中国首个的富裕型长寿之乡”,其中最优势的条件,一是因为生态优越,环境宜人。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72%,2020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7%,排名佛山五区第一,“三水绿、三水蓝”已经成为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一张独特名片。
二是因为小城成本,大城资源。其中最受“新三水人”青睐的是,政府舍得在民生事业上的投入和配套。过去5年,三水持续将六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累计达251亿元;投入75亿元办教育,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150个;投入55亿元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构建出“基础医疗+便捷医疗+高水平诊疗”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而经过多年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化覆盖已基本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35,城乡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新起点,新视野。此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借助大湾区“人才磁场”,用好轨道交通红利,聚焦就业人口,突出产业引人、城市留人,打造青春三水、理想之城,建设百万人口重要节点城市。
“青春三水、理想之城”,为百万人口重要节点城市给出了丰富而又充满遐想的定义。
产业引人,三水将眼光放到了全球。新人口红利条件下,三水以开放融合的姿态,积极探索“湾区资源、三水空间”发展模式,追求“深圳创新、三水产业”的强强联合,打造“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创新型国家的合作,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联合资助、科研人员往来交流,鼓励本地创新主体主动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带动技术、项目、资金、人才向三水集聚。
城市留人,三水从品质上升到品味。新都市需求形态下,三水持续打造双子星城、文化活动中心、新体育馆和三水三桥等新城市地标;规划建设美食集聚区、夜间经济区、文体旅融合区;并因地制宜,探索将丰富的旅游系统、清新的生态环境、都市的繁华体验、乡村的浪漫乡愁,与现代年轻人的需求与体验有机融合,构建“全域旅游、全业融合”的生动场景。
心有星辰大海,胸有沟壑万千。这一个秋天,三水为佛山点起了一把火焰。下一个征程,三水向湾区发出了新的宣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