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云东海生物港从0到1,打造三水战新产业主战场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三水区进入空前机遇期:佛山以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为抓手,向北重点发展先导型经济,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圈。佛北战新产业园所在地为南海、三水交界地带,规划面积达423平方公里。其中,近一半面积、几乎所有增量空间都在三水。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三水迅速做实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以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作为战新产业主阵地,探索规划策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资本拉动的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担当佛山战新产业集聚圈强引擎。
作为制造业强市,当下的佛山,正以加速布局战新产业为抓手,谋求传统制造业格局突围,破解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新增长点不多、传统制造成本优势变弱等问题。
新产业亟须新空间承载,三水连片产业空间载体能支撑佛山战新产业的宏图。南海、三水协同发展,产业资源、载体空间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
“佛北战新产业园增量空间几乎都在三水。”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玉虎说。三水土地开发强度27.7%,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足以为佛山发展战新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广阔产业载体空间。
于三水而言,全新的产业赛道,也是其在未来五年“再造一个产业新三水”的必然选择。云东海街道作为三水新城所在地,多条快速路网直通南海,坐拥超万亩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日益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是战新产业、创新资源和人才青睐的土壤。
陈玉虎表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高成长、高回报性,将持续优化三水产业结构,更有望补齐区域创新力不足的短板。目前,三水已形成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一批产业,但战新产业集聚度、多元化程度不高。
立足云东海街道、瞄准生物医药产业,三水规划建设云东海生物港,作为对接佛北战新产业园先导型产业的主战场、桥头堡。陈玉虎说,云东海生物港连片的产业空间、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同时还能保障生长要素的高效流通。
云东海生物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1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难得一见的可开发用地超万亩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三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一个港口码头的立体交通体系,让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圈无缝对接,园区货物流通高效便捷。
“生物医药港如何‘无中生有’、高效发展,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深度互动很重要。”陈玉虎说。一个从“0”开始的产业,对三水而言,是挑战,是机遇,更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新园区、新产业发展,离不开有力的统筹和科学的规划。三水将原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从乐平镇剥离并单独设置,专门推进云东海生物港建设。现三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由区领导任党工委书记,全力以赴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和产业招商工作。
陈玉虎说,以往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分开进行,规划效率和成果转化率较低。此次,三水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头部机构合作,共同编制云东海生物港的产业和空间规划,促使达到“1+1>2”的效果。
云东海生物港定位打造为全球生命健康技术协同转化新高地、湾区新增长极,广佛极核“三生”融合新标杆。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制造、研发与服务协同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医药、高端医械、高端医疗等优势产业,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陈玉虎说,高端产业园需配备优质生态圈,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规划编制云东海生物港时,每一个产业圈都按照80%的生产空间,配套20%的生活生态圈模式,形成5~10分钟的“三生”融合圈。目前,产业和空间规划初稿已完成,正进入修订完善阶段。
三水坚持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土地运营“三管齐下”。陈玉虎表示,根据三水既有产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招商引资要把“搬大树”与“育种子”相结合。
“搬大树”与“育种子”结合,即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创新平台支撑”,加快建立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并建设科创中心,为园区人才聚集、科创研发提供首期载体。目前,云东海生物港已引进两个投资百亿元项目——广东医谷项目、朗华工业供应链智慧园项目,逐步树立龙头效应。
云东海生物港从规划到成功引进两个百亿元项目,除了三水抢抓机遇的决心和效率,更离不开市级的强统筹和支持。佛山、三水创新市、区两级联动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市统筹、区建设”的思路推进云东海生物港建设。
佛山市成立佛山国家高新区云东海生物港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引领园区规划政策和方向。三水区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园区重点工作。
考虑到生物医药行业前期研发投入大,对资金需求度高,市、区围绕云东海生物港发展,联合共建国资运营平台。国资平台将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科创资金投入保障,同时也吸引更多初创型、研发型产业入驻园区,提升园区的创新驱动能力。
陈玉虎表示,由于生物医药产业专业性高、创新力强,为了严把招商引资关、提高项目筛选水平,园区拟引入生物医药、空间规划、金融投资等领域专家,组建生物医药顾问委员会,为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云东海生物港坚持规划策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资本拉动,规划、招商、运营、基建等工作已全面铺开,目前已储备各类项目共40个,首宗108亩商服(商住)用地已于11月19日拍卖成交,由运营公司主导开发建设。
近日,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佛山专场)举行,三水4所学校现场展示了各自的劳动教育特色成果。活动中,西南十二小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三水工业中专、西南十二小、云东海下东鲁小学和乐平中心小学被授予“佛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凭借劳动教育“出圈”,上述4所学校有何心得、经验?
在校就能体验农耕趣味
西南十二小校园一角,一块绿意葱茏的“开心农场”很是显眼。走进农场内,地块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划分,地里的草莓苗、萝卜苗长势喜人,一旁的育苗区还培育着一批生菜苗。
这个校园农场是西南十二小开辟的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场内设有班级种植责任田、无土栽培区、百草园,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化身“小农夫”“小园艺师”,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该校还建有农耕展览室,学生一边参观一边学习传统农耕文化,了解华夏农耕向现代农耕的转变。
近年来,西南十二小充分利用资源,以生产性劳动为核心,努力创建“农耕文化”教育特色。
除配套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外,该校开发校本“农耕研学课程”,每周开展一节劳动课,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办法,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入校,为学生们开展农耕技术和文化的宣传及指导。每个学期,学校还会举行“开耕节”“收获节”,学生们一起播种下希望种子,一同收获和分享劳动果实。
此外,西南十二小积极实施“劳动就在身边”的常态化教育工作,以生活性、服务性劳动为基础,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平台。该校按照年龄段特点,定期举行比赛,如穿衣服、系鞋带、收拾书包、整理睡室内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西南十二小还多渠道营造劳动氛围,让校园劳动教育处处可见。
“此次获评省市级荣誉,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劳动教育的认可和鼓励。”西南十二小副校长何永盛说,学校今后将一如既往坚持五育并举,多形式推进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水校园刮起“最炫劳动风”
除西南十二小外,三水多所学校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三水校园刮起“最炫劳动风”。此次获评“佛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4所学校,在如何推动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这一问题上各有妙招。
结合乡村振兴主题,三水工业中专美术设计专业老师充分挖掘三水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大美三水”品牌设计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将三水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美”融入学生的美术创作中,以模型、纸雕、黏土及文创产品等创作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家乡之美,提高家乡认同感和专业成就感。
下东鲁小学倡导“教育生活化”,确立“学会自理,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将劳动教育课程分为“衣食住行”四个板块,助力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乐平中心小学则围绕当地的乐平大包、黄塘沙琪玛等特色美食开展劳动教育,开发校本课程,推进居家、生产、服务劳动,实现劳动教育日常化、课程化、特色化,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近年来,三水着力构建“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校开展个性化劳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之下,全区各学校积极打造劳动特色课程,部分学校还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发展专业性劳动技能教育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开花”。比如,三水工业中专创新形式,将劳动课程与职业专业课程挂钩;下东鲁小学与白坭康喜农业合作社携手合作,构建高科技绿色生态课程。
三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协同创新体系,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12月21日,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市机关大院小礼堂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解读《新时期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徐晓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徐东涛,市政府副市长、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陈伟明,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区委分管工会工作负责同志等参与会议。
徐晓霞在会议讲话中提出,全市要筑牢思想根基,以更高站位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聚焦重点任务,以更大力气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要压实改革责任,以更强合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她强调,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准确把握上级精神,聚焦任务要求,始终围绕“政治上保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始终;始终围绕“制度上落实”,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强大制度支撑;始终围绕“素质上提高”,使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提升体系更加完善;始终围绕“权益上维护”,让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足。
徐东涛传达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班和广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精神。他提出,各区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整体合力;要及时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筑牢改革意识;要抓好贯彻落实产改工作,抓好重点工作;要加强总结宣传产改经验,营造改革氛围。紧扣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重点、细化措施,开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新局面。
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蒋庆对《新时期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推改革的整体合力格局。
今年,我市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印发《新时期佛山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案明确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19项具体措施和目标任务,结合我市推动实现“515”战略目标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工作,勾勒出我市新时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线图,不断推动佛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成果,力争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成全市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团结动员全市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市奋力争当广东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当好主力军作出新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